孫悟空多大?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以後的真實年齡 | 陽光歷史

 

A-A+

孫悟空多大?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以後的真實年齡

2016年10月07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326 次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每遇上一個妖怪都會說一句:「吾乃五百年前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是也。」遂給人錯覺悟空只有500多歲。其實不然,在最後被封為鬥戰勝佛的時候悟空的年齡遠遠超出這個數字。《西遊記》一書中處處都有時間的表明,若細讀,便可尋出其中的蛛絲馬跡。孫悟空的一生,大致可分為三個時間段,即:一、出生及拜師時期;二、做天官及大鬧天空時期;三、被壓五行山及取經時期。下面,以每一時期為界,細看悟空在這一時期所經歷的時間。

  一、出生及拜師時期

  悟空在拜師前,乃水簾洞中的美猴王。搬入水簾洞後,過了「三五百載」,忽為不能長生而憂惱,於是有了外出拜師之意。從「三五百載」四字可看出,悟空外出求道之前在水簾洞待了一年有餘,兩年不足。及至外出拜師學藝,悟空先於南瞻部洲待了「八九餘年」,然後才去了西牛賀洲。在這裡,他遇到了「猴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他的第一位師父: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師。在祖師處悟空先是「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這樣過了7年。然後再得菩提祖師真傳,學習日後大有用處的七十二般變化和觔斗雲,至被趕回花果山,又過了3年。

  所以悟空外出求仙訪道共經歷了20載左右。書中另有一處悟空的原話也從旁證明了這一點。第二回時,悟空因在眾師兄弟前表演七十二般變化而得罪了菩提祖師,祖師欲差其回花果山,悟空求道:「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但此處仍有疑問。成美猴王后的「三年五載」只是待在水簾洞中的日子,並沒有算以前在洞外過的日子。但是經推算,洞外這段時間應該是在10年左右。第二回末,為解救猴子猴孫,悟空迎戰混世魔。混世魔初見悟空便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云云。由此可斷出悟空做了10年左右的美猴王,後又學了20年的藝。當他再次回到花果山是,已經30歲了。

  二、做天官及大鬧天空時期

  回到了花果山的悟空,成了一方之王。為了尋見趁手的兵器,他大鬧龍宮。後又來到了幽冥界,弄得十殿冥王不得安生。在森羅殿上,悟空親自檢閱生死文薄,「直到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所以去天上做官以前,悟空在花果山實際待了三百餘年。後文千里眼和順風耳的話也可作證。龍王、地藏王將悟空告上天庭後,大天尊問悟空的出處,千里眼和順風耳便道:「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三百年和三百四十二年這兩個數字之中。後者更有說服力。一來冥界的鬼差鎖魂都是嚴格按照生死簿上記載來執行的,要是出錯必會受到重罰,因此可信度較高。二來千里眼和順風耳對於猴王的出生並沒有詳細的記錄,此處的「三年五載」應該只是一個虛數,是他兩大概估計後的結果。

  由於玉帝的一紙招安令,悟空便開始了天庭官員生涯。先是弼馬溫做了「半月有餘」。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半月有餘」若換成人間的紀年法應該在15年以上。回到花果山,眾妖王、猴子猴孫給他接風是也說他「上界去十數年」,於是天上和地下基本吻合,因此悟空做了15年左右的弼馬溫。然後是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掌管蟠桃園時期。這一管,時間可就長了。直至偷吃蟠桃與仙丹逃下界是,悟空原話是「半年光景」,四健將道是「百十年」。天上的「半年光景」相當於地上的180年左右,而「百十年」則為110年左右。兩個數字都只是個大概,但畢竟天上的日子太長,多過幾天少過幾天悟空未必會記得清。所以此處可折中看待,齊天大聖約是150年。

  大鬧天宮其實是很長的一段時間。顯示天兵天將輪番上陣,然後又是惠岸使者木叉助陣。接下去才是二郎神上場。這肯定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事情,但文中並沒有具體描述,也不可妄加揣測。但有一個地方可以給我們訊息:在八卦爐中煉了七七四十九天。老君的四十九天,人間應該過了四十九年了,加上之前的和天兵天將鬥法和之後的和如來打賭輸後被壓五行山,這天空一鬧就是50多年。這樣算來,在被壓五行山等唐僧之前,悟空已經差不多560歲了。

  三、被壓五行山及取經時期

  一般都認為悟空五行山被壓了500年。這個數字的的來是因為如來在盂蘭盆會上的一句「料凡間有半千年矣」和觀音菩薩在去往東土大唐路過五行山時,悟空對菩薩說的「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其實不然,真正的時間要比500年長得多。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貞觀十三年。正文裡面多處記載唐僧「於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由唐太宗率百官送出長安關外。也就是說唐僧出發的時候是貞觀十三年。有意思的正是這個「貞觀十三年」。第十二回、十三回以及最後一回都清楚明瞭記著是「貞觀十三年」出發,可在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中的描述卻與正文中有極大的出入。先不細究為什麼要將交代唐僧出生及家世背景如此重要的情節寫在附錄中,光看文字,問題就出來了這「貞觀十三年」上。附錄中第一段寫到:貞觀十三年,因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魏征上奏稱應「開應選場、招取賢士、擢用人才」。這才有了唐僧的生父,海州陳萼(表字光蕊)去應試、得狀元、娶嬌妻的後文。也就是說在貞觀十三年這一年唐僧還沒有出生,其父母也才剛成親,何來西行取經之說?唐僧長到十八歲才替父母報仇,然後在洪福寺修行,這十八年哪裡去了?所以說唐僧到底是貞觀十三年出生還是貞觀十三年西行取經?從全書的行文安排來看,貞觀十三年這年應該是唐僧出發取經之年。原因有三。第一,文中多次言明唐僧出發之日,而且是一個具體的日期: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月;第二,唐僧的出身及身世背景的介紹以附錄的形式出現書中,在文章結構上不如正文重要;第三,若唐僧出生於貞觀十三年,待他長成18歲之時,唐太宗僅有兩年陽壽(崔判官在貞觀十三年這年給他加了20年),根本等不到唐僧取經歸來。所以唐僧應是於貞觀十三年這年出發西行取經。

  這樣悟空被壓五行山的日子就可被推算出來了。第十四回劉伯欽與唐僧行至五行山,劉伯欽介紹說:「此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這必定是他。」據《漢書》記載,王莽「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中戊辰年為公元8年。唐太宗於公元626年登基,次年改年號為「貞觀」。所以貞觀元年為公元627年,貞觀十三年為公元639年。悟空在五行山下實則待了632年。但這裡的「王莽篡漢」說的不是王莽登基這一年而是那段時期,保守估計,悟空被壓了約630年,遠長於所謂的500年。

  接下來便是悟空保唐僧取經的歲月了。《西遊記》最後一回中有多處寫到唐僧歸來的日子。先是唐僧道:「途中未曾記載,只知經歷了一十四遍寒暑。」再是唐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所以毫無置疑,取經共用了14年。但是問題就出在「貞觀二十七年」這個地方。「貞觀」這個年號持續了23年,所以唐僧回來的這一年已經是唐高宗永徽4年,何來貞觀二十七年之說?不過作者在前文已有鋪墊,在貞觀十三年的時候唐太宗還有二十年陽壽,進才過去十四載,所以書中唐太宗的貞觀二十七年這個時期應該是可以存在的。由此可得,在經歷了三個時間段被封為鬥戰勝佛的時候,悟空至少已經是1100歲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