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謝彩軒:一生戎馬千秋志 血灑金陵為國殤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謝彩軒:一生戎馬千秋志 血灑金陵為國殤

2017年10月14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54 次

  抗戰英烈謝彩軒(1896-1937),字必賓。廣東合浦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159師477旅旅長。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謝彩軒烈士簡介

  謝彩軒烈士是廣東合浦人。參加過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第66軍159師947團團長。1937年10月,開赴淞滬戰場。21日,隨部反擊日軍第9、第11師團。因江陰失守,所部腹背受敵,撤入蘇州河南岸。11月,任第159師477旅旅長,率部轉戰蘇南地區。11月底,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在中山門一帶阻擊日軍。12月12日,南京守軍司令唐生智下令各部突圍。晚9時,謝彩軒指揮全旅由太平門突圍至中山陵以東的麒麟門鎮時,遭遇日軍坦克部隊。在戰鬥中,謝彩軒中彈犧牲,1940年6月5日,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謝彩軒烈士生平經歷

  謝彩軒(1899~1937),名必賓,合浦(今北海)南康客家人,追晉少將。幼年隨父謝邦馨讀私塾,後入廣東省立廉州中學。胸懷救國救民,畢業目睹時艱,決定投筆從戎。改習廣東西江講武堂,不久充任粵軍下士。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葉挺教導團任排長。

  民國十五年(1926),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加北伐,過汀泗橋、陷武昌城,身先士卒,負傷續戰,險些斃命,好在銀元擋住子彈,一時為軍中傳奇。戰畢,連升為上尉連長、少校營長。

  十八年奉調回粵,任第一集團軍教導師第一團三營少校營長,後提為中校,駐防廣州郊區三元裡、塘溪一帶,為粵軍「模範營」。不久,再升第一集團軍第三軍第八師二十四團上校團長,駐防龍川一帶。二十五年兩廣事變後,調回第四路軍總司令部任上校參議。

  同年,又調合浦縣三合口軍墾區任上校主任,墾荒造田,植樹造林,造福桑榆。七七事變後,辭軍墾區主任之職,抱病請纓抗日,赴湯蹈火為赴國難。

  二十六年九月,以團長軍職由粵出發北上,奔赴上海前線,旋任第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長,指揮所部鏖戰於上海西郊及滬寧前線,浴血奮戰阻擊來犯之敵,因江陰失守,腹背受敵,退入防線內。不久,參加南京保衛戰。

  十二月十二日晚九時奉南京守備司令唐生智令,全軍突圍,指揮全旅官兵由太平門衝出,打退圍城之敵,前進十多公里,夜半殺至中山陵以東的麒麟門鎮,再與敵坦克主力遭遇,為後續部隊及友軍殺出一條血路。是時,率部激戰整夜殺聲震天,雙方傷亡慘重,戰中與一五九師副師長羅策群高喊「弟兄們,跟我來,勿要做哀仔呀!」隨之多名高級將領不幸中彈陣亡,為國捐軀,殺身成仁,可歌可泣。

  二十九年六月五日,國民政府追晉謝彩軒為少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