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洪秀全的子侄和駙馬們:竟能廢柴到這種地步
近代史學家王慶成先生曾經說,太平天國的上帝有兩個家庭,即「大家庭」——因為人人都是上帝子女,所以包括天下每一個人,和「小家庭」——天父天兄、「天媽天嫂」,以及他們在凡間的代表洪秀全父子、楊秀清等。
其實上帝還有第三個家庭,就是洪秀全和他的子侄、駙馬們,這個家庭的大多數成員乳臭未乾,甚至直到太平天國覆滅都尚未成年,但他們的重要性至少不會在「大家庭」之下。
洪秀全未必虎父 洪天貴福的確犬子
洪秀全的長子洪天貴福是洪秀全的妻子賴蓮英在老家花縣所生,據洪仁王干稱,他生下來可謂驚天動地,不同凡響:「幼主誕時,屋上發紅圓光一道,遠見者疑為焚燒,近者見漸高而散,一連兩日如是」,這神奇的一幕他在香港說,到了天京寫書說,甚至被俘後還不厭其煩地說,至於有沒有人相信,大約只有天知道了。
他出生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39年)十月,第二年五月隨母親等人從老家來到廣西,1851年陰曆二月,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封立幼主」,一般通稱他當上「幼主」時年僅四歲,其實倘照今天的算法,他連兩週歲都不到。
他究竟叫什麼名字,一度成為天大的謎團,太平天國實行避諱,幼主的名字不許提起,自然沒人知道,清方自從知道有這個第二號「首逆」起,就根據玉璽上的刻字,叫他「洪福瑱」。在被俘之後他和洪仁王干交代,最初洪仁王干用抓鬮的辦法,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天貴」,但洪秀全並不喜歡,在「天貴」到達廣西後,改名「貴福」,「貴福」當上幼主後,洪秀全或許覺得這樣的名字也太俗,於是又把原先扔掉的那個「天」字拿回來,給幼主起了個在當年無比時尚的三個字名字——天貴福。至於「福瑱」,是因為玉璽上刻了「真王貴福」四個字,且是自右向左橫刻,被以訛傳訛誤會了。
儘管在大牢裡洪天貴福拚命捍衛自己的姓名權,但在清廷看來,他不過是「么膺小丑」,無足輕重,因此在最後的死刑判決書上,他還是只能叫「洪福瑱」,直到多年以後王定安寫《湘軍記》,他的名字才被這位嚴謹的湘軍幕府文人改了回來。
這位洪仁王干眼裡的天才兒童,在楊秀清看來卻是個十足的頑童:喜歡玩耍、胡鬧,經常弄壞東西,浪費成癖,而且不喜歡學習,洪秀全一度採取了放任不管的態度,以至於癸好三年(1853年)十二月,楊秀清不得不帶了韋昌輝、石達開鄭重其事地求見洪秀全,勸他加強子女教育工作,「教子宜嚴,不可任其心性」。
問題是,洪秀全的教育方式,似乎有嚴重問題。
首先,他不許兒子讀任何古書,管古書叫「妖書」,只需他讀「天主教的書」,也就是洪秀全自己編的書。這些書內容不去說,僅就數量而言,直到1861年列入書目的也才29本,加上未列入的一些,總數也就在40本上下,1855、56年間的洪天貴福能讀到些什麼,可想而知。
其次,他並沒有給兒子延請老師。
歷代帝王都很注意繼承人的教育問題,為太子延聘名師是理所當然的事。太平天國雖然重文輕武,但為不到10歲的洪天貴福找一個稱職老師,應該是不難的。然而洪秀全既沒有請老師,自己又不耐煩親自教,9歲(其實是7虛歲)之前,是姐姐洪天姣教,9歲之後則無記載。今天保留下來的洪天貴福供詞、詩句,錯別字連篇,文理不通,本身是知識分子的洪秀全,居然將自己的繼承人教成15、6歲都無法寫出通順文字的文化低能兒,著實令人驚詫。
洪秀全很注意樹立繼承人的權威。為了教訓自己的女婿鍾萬信,他寫過一本《十救詩》,內容大多數是怎樣讓男女授受不親,其中說男孩7歲就不能跟母親同床,不能見祖母,女孩5歲就不能和哥哥拉手,弟弟7歲,姐姐就不能靠近1丈以內,等等,即使按當時的禮教,也是非常刻薄甚至變態的。這本書洪秀全署了洪天貴福的名字,把書名也改作《幼主詔旨》,算是智慧財產權轉移這本書寫成的確切年份是1858年,一個9歲的男孩,一本正經地教導一個二十來歲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如何遠離女人,著實滑稽得很。
大約1860年前後,洪秀全開始讓兒子披閱奏章,所有封官的命令也都以兒子名義簽發,甚至李秀成攻下蘇州,取得大捷,下旨嘉獎的也是洪天貴福,而非洪秀全。此時太平天國已經進入官職大批發時代,一天有時要封官幾十、上百,有的官員一個月能升8、9回官,洪天貴福的出鏡率不可謂不高,但這些詔旨其實都是洪秀全寫好後讓他照抄蓋章下發的,之所以如此,是希望大臣們感激這位升他們官爵的幼主,為「父子公孫」永遠效忠。 辛酉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洪秀全作出了一個在他看來十分神聖的決定:把兒子過繼給耶穌。洪秀全一直稱耶穌為「太子」,可是「太子」當不上天王,而他這個弟弟卻江山萬代,著實有些說不過去,為此他曾到處宣傳,說耶穌在天上有3個兒子、兩個女兒,但這些天上的侄子侄女虛無縹緲,意義不大,將洪天貴福過繼給耶穌,讓他「一半是天兄的兒子,一半是天王的兒子」,可謂兩全其美,神聖之極。為紀念這個神聖決定,他把用了十多年的金印、玉璽全部換掉,改為刻滿天父天兄和他們父子名字的、全新的金璽和玉璽。
幼天王洪天貴福之死
甲子十四年(1864)四月二十日晨四更,洪秀全去世,幼主一下變成了一國之君——幼天王,可他根本沒有當家作主的能力,只能把軍政大事委託給自己的兩個伯父洪仁發、洪仁達,忠王李秀成,以及一個奇怪的人物——安徽歙縣道士沈桂,「所下詔旨都是他們做現成了叫我寫的」。
但他也不是全然不做主:以前洪秀全只許他吃牛肉,不許他吃豬肉,更不許喝酒,如今他可以毫無顧忌;他的讀書癖也可以得到滿足——他親筆寫了一張「票」,要了四箱「古書」放到自己樓上讀。
可惜好景不長:他是四月二十四日正式即位的,六月初六日,湘軍攻破天京,他扔下兩個弟弟、四個妻子,一口氣跑到忠王家裡,騎著李秀成換給他的大白馬,在一批假扮成清軍的將士護衛下,一口氣跑到太平軍大將堵王黃文金的防區安徽廣德州,和洪仁王干會合。
七月,他們從廣德、湖州出發進入江西,試圖和當時最強大的一支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部會師,卻被清軍團團堵截,八月二十八日凌晨,他在江西石城楊家牌遭到清軍夜襲,全軍潰散,他一個人在山嶺裡亂轉了6天後下山,想混在難民中脫逃,結果在九月十三日被清軍搜獲。
清軍許多官兵對這個連騾馬都分不清、籍貫也說不明白的「弱智少年」身份十分懷疑,的確,「首逆」智商如此低下,實在令他們匪夷所思。然而洪天貴福惟恐人家不信,一口氣寫了10份文件,包括供詞、給洪秀全的請安本章,太平天國官員名單,洪秀全的宮廷八卦,等等等等,這下自然如假包換。
他的思維邏輯是混亂的,有時似乎很清醒,有時又十分糊塗,比如他夢想活命,說「我現在不要妻,等二十歲再要」;想活下去考秀才;還寄希望於看押他的清方低級官員「唐哥哥」,給這位名叫唐家桐的「哥哥」寫了四首詩,其中三首「七絕」連寫了兩遍,第二遍是1864年11月18日,即他被凌遲處死當天寫的。
這四首詩如下:
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盡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不知九泉之下——或者天堂之上的洪秀全見到自己繼承人寫下這樣大罵「長毛」、恭維清朝的「詩句」,當作何感想?
王慶成先生讀到這裡感慨:洪秀全是否「虎父」,見仁見智;但洪天貴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犬子」。
官爵顯赫的侄子大軍
洪秀全的兩個文盲哥哥洪仁發、洪仁達能力欠佳,口碑也不太好,但生孩子的能耐卻十分了得,女兒生了多少不見記載,在兒子方面,洪仁發生了7個(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元王洪科元;長王洪瑞元,見王洪現元,唐王洪瑭元,同王洪同元),洪仁達生了三個(定王洪鈺元,漢王洪釮元,次王洪錦元)。
這些侄子中,有個別歲數較大,比如巨王洪和元已經20出頭,定王洪鈺元和崇王洪利元也已經十多歲,但大多數年級幼小,有些直到天京陷落也不過4、5歲,但他們卻被委以重任。
首先,為了體現改革精神,洪秀全設立了「總開礦」、「總鑄寶」(鑄造錢幣)等新職位,而這些職位大多由侄子們兼任,其中幾位「鑄寶」、「開礦」是在襁褓中上任的。
其次,他們被賦予了兵權。辛酉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日,洪秀全以洪天貴福的名義下詔,在朝內將領的部隊、家丁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組成御林軍,交給這些侄子們率領,其用意,是削弱外姓的兵力,鞏固洪家的江山,至於「表們」(侄子的官方稱謂)能不能帶兵,似乎並不重要。
第三,他們被賦予把守天京各城門、關卡的使命,在他們兩位貪婪的父親指示下,他們發行了太平天國最著名的債券——「洪票」,任何貨物進出口,都需要有「洪票」開路,這種制度讓這兩大家子人發財致富,卻造成了全天京城最後階段的絕糧。
第四,他們中的年長者,被賦予監察城內官員、嚴防叛徒的職責,因為他們姓洪,投降也是死,自然最可信賴。目前所能查到的太平天國京內、京外正副總鑒(監察官)共有7位,其中5位在「侄子大軍」之列:洪和元、洪利元、洪科元、洪瑞元、洪現元,另兩位則是他們的父親洪仁發和洪仁達。
當然,他們中年紀稍長的也曾外出打仗,如巨王洪和元就守過安徽運漕鎮,但極為罕見,成績也乏善可陳。
洪仁王干認為這種制度體現了太平天國的優越性,為其百般辯解,但李秀成和其他外姓官員則將之斥為「亂政」。
「侄子大軍」中的大多數都不滿10歲,想來他們很難從天京城陷落的大劫難中倖存。
洪秀全的女婿們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史料不詳,但目前有紀錄的女婿為6個。
他的大女婿叫鍾萬信,原名鍾英,據說是洪秀全姐夫鍾芳理的近親,算是親上加親,似乎應該很受信任才對。
最初也的確如此。據最新發現的筆記記載,1856年天京事變,洪秀全派人持密詔去北王韋昌輝府,要韋昌輝「同心同力同向前」殺死楊秀清,傳這密詔的就是鍾萬信。
當然,他們中年紀稍長的也曾外出打仗,如巨王洪和元就守過安徽運漕鎮,但極為罕見,成績也乏善可陳。
洪仁王干認為這種制度體現了太平天國的優越性,為其百般辯解,但李秀成和其他外姓官員則將之斥為「亂政」。
「侄子大軍」中的大多數都不滿10歲,想來他們很難從天京城陷落的大劫難中倖存。
洪秀全的女婿們
洪秀全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史料不詳,但目前有紀錄的女婿為6個。
他的大女婿叫鍾萬信,原名鍾英,據說是洪秀全姐夫鍾芳理的近親,算是親上加親,似乎應該很受信任才對。
最初也的確如此。據最新發現的筆記記載,1856年天京事變,洪秀全派人持密詔去北王韋昌輝府,要韋昌輝「同心同力同向前」殺死楊秀清,傳這密詔的就是鍾萬信。
可不久他就失寵了。前面說過,《十救詩》就是用來「挽救」他的,而且這本發行量很大的「暢銷書」明明白白地說,要救鍾萬信「脫迷途」,至於這位駙馬爺究竟犯了什麼錯誤,語焉不詳,從《十救詩》裡淨是談男女關係的話題看,也許是「生活作風問題」,但倘真是這樣嚴重的問題,他如何還能活下來?
總之鍾萬信的命運就很慘了:他被轟出天京,下放到侍王李世賢的部隊當個普通幹部,偏又跟上司合不來,日子過得很憋屈。1861年洪秀全頒布了一份《朝中國主圖》,規定了文武百官和洪家親屬朝見、祭拜上帝的座次,其中居然沒有鍾萬信的座位。1862年他擅自跑回天京,給封為金王,但一直沒有和「妻子」洪天姣圓房——洪天姣在天京陷落時已經26歲,在那個年代,明明有婆家卻在這個歲數尚未結婚,是極其罕見的。
天京陷落後他一個人混出城去,居然輾轉跑到了廣德;幼天王在江西潰敗時,他又脫險,一口氣跑到了太平軍大將汪海洋的部隊裡。1868年1月,汪海洋受傷後死去,太平軍軍心渙散,在突圍時全軍覆沒,鍾萬信也被清軍搜出處死,此時離天京陷落已有3年半了。
值得一提的是,鍾萬信的封號是「天二駙馬」,但洪天姣明明是洪秀全的長女,這筆糊塗賬,怕是怎樣也算不清了。
洪秀全的二女兒嫁給了廣東人徐朗,要說這位徐朗倒是難得的實幹派,他一直擔任李世賢、李遠繼等幾位太平軍名將的助手,在浙江、安徽一帶轉戰,可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他的命連鍾萬信都不如,幾乎沒在天京呆過幾天,鍾萬信好歹也封了個金王、天二駙馬,他連個像樣的駙馬封號都沒有,只封了個最小的王「列王」,擁有這個頭銜的太平軍人物,目前知道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個,總數據說有一千多,如此駙馬,可謂威風掃地。據說,他也是天地會眾,何以洪秀全招了兩個天地會女婿,又何以這兩個女婿如此不受待見,就天知道了。
徐朗在1864年天京陷落前後,戰死在浙江湖州境內的孝豐鎮,據說死得倒是十分英勇,算是洪秀全這許多子侄駙馬中最有骨氣的一位。
洪秀全喜歡的兩個駙馬,是天四駙馬黃棟樑、天西駙馬黃文勝。這二位據說都未成年,他們的「妻子」也都不滿10歲,但這二位的政治排名,居然在洪仁王干、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之上,被李秀成說成「第二重用」,僅次於「子侄」洪天祐和掛名外甥蕭有和,這二位後來一個封為凱王,一個封為捷王,據說他們在1864年天京陷落時死於城外湖熟鎮,死時都不滿15歲。
《朝中國主圖》裡還有兩個駙馬,天東駙馬、天八駙馬,位置也排在李秀成等人之前,這二位連姓名都沒留下,而「天八駙馬」應該是天王八女兒的丈夫,考慮到其哥哥洪天明是1854年9月出生的,「天八金」(天王大女兒叫「天長金」,依次類推)應該不超過7歲,這位「駙馬」想來也是個穿著炫目官袍的「娃娃高幹」了。
李秀成臨死前曾寫下材料,對洪秀全任用這些子侄、駙馬娃娃官表示不滿,不久後被俘的洪仁王干看到這些材料怒不可遏,不顧即將被處死,堅持親筆逐條批駁,認為洪秀全這種用人方式很有人情味,很好,李秀成等人抱怨得毫無道理?
歷史是最好的試金石,洪秀全對這些娃娃們的放手重用,究竟是不是「很好」,國破家亡、被扔進囚籠的洪仁王干,難道真的不明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