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崇拜關羽熱潮:究竟是誰將關羽推上了神壇? | 陽光歷史

 

A-A+

中國的崇拜關羽熱潮:究竟是誰將關羽推上了神壇?

2016年12月0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83 次

  關羽(160或162-220)本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山西運城)人。東漢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後,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躲避,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

  從百度這段介紹看,關羽本是東漢年間一員大將而已,因其武功了得,忠義了得,才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和敬仰,漸漸變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就現實情況分析,確實也是如此,舉目全國上下,最多的祭祀廟宇恐怕不是孔夫子,而是關老爺了。

  是什麼原因使得關羽從凡人變為神仙呢?表面看這個問題很淺顯,實際上把關老爺推上神壇的背後大有文章,絕不僅僅是造尊神這般簡單。

  具體分析關羽成神經歷,是與一般造神程序大多是先由民間推動方式相違背的,而是由政府作為第一大推手開展的。探究其中奧妙,我們需要從關羽成神對誰最有利談起。

  我們先看看歷代朝廷是怎樣推動這項造神運動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死後又被後主劉禪追諡為「壯繆侯」。不過從魏至唐,儘管有封賜,但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不算太大。到了唐朝,開始有了對「關公」的祭祀活動,只是依舊不是很普及。

  當《三國演義》自元末明初出現後,至明代中葉流傳已十分廣泛,對社會各階層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羽的忠義形象也因此深入民心。明朝政府看到了對關羽造神時機成熟,便開始大力推動起來。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神宗朱翊鈞不僅封關羽為帝,而且敕封其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尊為護國佑民之神。此時,關廟已是「把遍天下」,「其詞於京能也,鼓鍾相聞,又歲有增焉,又月有增焉」。可見,明朝政府已經通過興建關公廟來加強封建統治。

  特別是到了清朝,關羽造神活動愈演愈烈。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清代康熙皇帝西巡途經解州時拜謁關帝廟,親書「義炳乾坤」匾額。雍正皇帝追封關羽的祖父、父親為公爵。乾隆、嘉慶、道光對關羽的封號陸續增加,最後成為「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關帝廟之多,更有「天下關帝廟,買音一萬餘處」之說,正所謂「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我們今天冷靜地面對這種情況,分析這種現象,不難發現箇中奧妙。可以說,歷朝歷代統治階級表彰關羽精神的核心,正好順應了民間所能取得共識的道德準則,最終都歸結於關公形象的價值取向----「忠義」二字。官方推崇「忠義」,是為了培養順民;民間推崇「忠義」,是由於崇拜英雄。但畢竟在價值取向上還是能夠達到某種程度上官方與民間的共識,使關公成為大家都認同的一種符號和載體,寄托了官方和民間過多的訴求。到後來,也只有神才能承載這樣多的訴求,造神活動由此而成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