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歷史上的諸子百家:墨門社團領袖墨子
關於波詭雲譎又大開大闔的戰國時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將相的故事之外,還有一些人一些事,是無法忽略也不該迴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華文化體系的百家爭鳴局面,其精彩紛呈另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依然目眩神迷。實際上,諸子數以百計,諸子的文章則數以千計,最終成名成家﹑廣泛流傳﹑影響深遠的不多。關於諸子百家的類別史學界大致是這樣劃分的:
1. 司馬遷他爹老太史公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把諸子的思想大致歸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
2. 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西漢劉歆《七略.諸子略》基礎上又歸納成了十家,比司馬談多了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四類;
3. 呂思勉先生的《先秦學術概論》中則又添進了兵家﹑術數﹑方技這三類。
作者志大才疏,要忝著臉講一講戰國時諸子中著名的一些人。出於對遊俠刺客故事和武俠小說的熱愛,首先要講的便是墨家。不過看官們放心,作者的整個戰國系列都是以人物和故事為主,諸子百家也盡量不讓大家打瞌睡就是了。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讀者:那不是廢話嗎,這學派叫什麼,創始人不就叫什麼子嗎?作者:非也非也,儒家的創始人可不叫儒子;法家的諸子也沒有一個叫法子的;道家的始祖他也不叫道子呀。)他的生卒年月不詳,據考證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的。 墨子自己曾說「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也就是他本人不用統治別人,也不用親自從事耕稼,那豈不是非官非民?
墨子曾經學習儒學,但「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本來麼,孔子喜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講究奢靡禮樂﹑久喪厚葬,可是墨子不習慣這些,他主張「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非樂」、 「節用」、「節葬」,總之怎麼儉省怎麼簡單就怎麼來。所以後來墨子就另立山頭,並終成一代大家。但看官們以為,墨子就只是一個光會空談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嗎?No no no. 他還是個動手能力超強的巧匠,他諳熟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的製造技術。那他除了談點認識論和邏輯學、會點手藝,不就是個有著文藝心的技術工人嗎?No no no. 人家還懂科學理論,什麼幾何物理天文的研究都有涉獵,想想也是,沒有理論指導,手藝怎麼可能巧呢?那看官們以為,墨子也不外就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科學理論知識又會手藝的複合型科技人才?No no no.人家還是社團領袖,還會打仗。當然了,根據墨子「非攻」的反戰理念,墨子軍事思想的關鍵還在於防守,比如《墨子.備城門》便是研究城池攻防戰的經典篇章,裡邊說了十二種攻城方式和相應的守城策略。
但墨家做為戰國顯學之一並且一度風頭勝過儒家,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首先要做個墨者不是容易的事,得吃苦受累、堅韌不拔,必要時還能豁得出命來,這就造成了墨者的人數不可能太多。其次,墨家對組織和信徒的要求苛刻嚴厲,卻沒有像宗教那樣描畫天堂或來世那樣的美好願景,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還吃苦受累,能有多少人有這種覺悟?還有,戰國時諸侯延攬墨者,也不過是利用他們的手工技術或墨俠的武力,哪裡會真正採納兼愛非攻的墨家主張?到了秦統一六國,及至漢初,干戈止息百廢待興,墨家這樣一個對統治階層有威懾力的民間組織就更顯得格格不入了。到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之對遊俠、豪強的打擊政策,從江湖到廟堂,曾經名噪一時的墨家就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留給後人的是記錄著墨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墨子》,以及在各色史料中若隱若現的墨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