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滿清王朝時期的十二個漢奸的最終下場?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滿清王朝時期的十二個漢奸的最終下場?

2014年10月08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73 次

  滿清王朝漢奸下場:清朝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漢奸,而小編今天要說來說的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十二大漢奸。

  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1652年),明末清初武將。遼東的鐵嶺(今遼寧鐵嶺)人。鐵嶺礦工出身。領導反建州政權起義失敗後流亡遼東各地,曾在廣寧軍任遊擊,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毛文龍後為袁崇煥矯詔所殺,其舊部由副將陳繼盛統轄,不久,參將劉興治在皮島叛亂,殺陳繼盛等十餘人,總兵黃龍隨即赴皮島鎮壓。天聰七年(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不服黃龍統轄,率部來投登萊巡撫孫元化。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率清兵攻打凌河城(今遼寧錦縣),祖大壽圍於城內。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搶劫嘩變。

  孔有德在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明朝派兵鎮壓後,投降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入關後,隨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歷政權。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廣西。九年,被李定國圍困在桂林,兵敗自殺,朝廷破格予以厚葬。孔有德的屍體被李定國焚骨揚灰,清廷為孔有德建衣冠塚。惟一倖存的女兒孔四貞,則被孝莊皇后收為養女,封和碩公主。孝莊皇太后一度欲立其為皇妃,但順治皇帝此時迷戀董鄂氏,冊妃一事便作罷。


  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戰役以後,清政權在東北迅速崛起,到崇禎年間(1628—1644),已基本上控制了東北地區,並伺機入關,山東半島已成為明朝防禦清軍渡海南下的前線。崇禎五年(1632年),發生在登萊沿海的孔有德叛亂及明朝平叛戰爭是明末山東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明清對峙的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孔有德是原明朝遼東總兵、左都督毛文龍的部下。自天啟年間(1621—1627)到崇禎初年,毛文龍部以遼東沿海金州、朝鮮皮島一帶為根據地,屢次襲擊清的後方,給清軍造成了威脅。然而這支部隊軍紀敗壞,不聽明朝政府指揮,冒領軍餉,騷擾地方,引起明政府的憂慮。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督師遼東,藉機處死毛文龍,收編了該部。但不久,袁崇煥遭誣陷被害,毛文龍的部下仍分散駐紮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北部沿海及渤海灣長島等島嶼上。由於沒能得到明政府的信任,加上清政權的分化利誘,這支軍隊不時有小規模的叛亂和鬧事,並最終釀成了孔有德之亂。

  靖南王耿仲明

  清初三藩之一。初事明總兵毛文龍,文龍死,走登州依巡撫孫元化,皆與孔有德俱,元化以仲明為中軍參將。時總兵黃龍鎮皮島,所部有李梅者,仲明黨也,通洋。事覺,龍系之獄。仲明弟都司仲裕在龍軍,率部卒假索餉名,圍龍廨,擁之至演武場,折股去耳鼻,將殺之,諸將為救免。龍乃執殺仲裕,疏請罪仲明。元化劾龍蝕餉致兵嘩。明莊烈帝命充為事官,而覈仲明主使狀。會有德已叛,還攻登州,仲明遂糾諸將同籍遼東者為內應。城陷,推有德為帥,受署置,稱總兵官。天津裨將孫應龍自誇與仲明兄弟善,能令縛有德以降。巡撫鄭宗周使將二千人自海道往。仲明偽為有德首,紿之開水城,延使入,猝斬之,殲其眾,得巨艦,以為舟師。明師攻登州急,

  天聰七年五月,從有德來降,上禮遇優異,授以總兵官,號其兵曰天祐兵。語並詳有德傳。仲明侵漁所部,所部愬於有德。有德因劾仲明,仲明引咎,請以所部赴愬者移屬有德。上敕獎有德,令善撫之;亦諭仲明善撫部下,毋念舊惡。即日並召入宮賜宴。越數日,又使賜羊酒,且諭之曰:「朕聞諸漢官從爾等教場角射,設筵饗爾等,意爾等必欲相酬報。爾等去家遠,可即以此羊酒藉教場為答宴也。」旋命與有德同駐遼陽。

  崇德元年,封仲明懷順王。上屢出師伐明,討朝鮮,仲明皆從。七年八月,命隸正黃旗。九月,所部甲喇額真石明雄訐仲明匿所獲松山、杏山人戶;有逃人被法,仲明為收葬設祭;復妄殺無辜:鞫實,罰仲明白金千兩。八年十一月,甲喇額真宋國輔、潘孝及明雄謀殺仲明,仲明以聞,鞫實,斬國輔等,籍其家畀仲明。


  順治初,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復從豫親王多鐸西討李自成,移師定江南。三年,有德為平南大將軍,帥師南征,仲明等以所部從。與明將楊國棟戰於牛皮灘,大破之;克衡州、祁陽、武岡諸郡縣;獲明將郭肇基。皆仲明功也。六年,改封靖南王,賜金冊金印。仲明自降後,屢出征伐,恆與有德俱,未嘗獨將。是歲始與有德分道出師,有德征廣西,仲明與尚可喜征廣東。仲明將舊兵二千五百、新增兵七千五百,合為萬人,以徐得功為左翼總兵,連得成為右翼總兵。師既行,刑部奏論仲明部下梅勒章京陳紹宗等縱部卒匿逃人,罪當死。上因諭仲明,察隨征將士攜逃人以往者,械歸毋隱。仲明察得三百餘人械歸,上疏請罪,吏議當奪爵,上命寬之,紹宗等亦貸死。仲明未聞命,十一月次吉安,自經死。

  子繼茂,順治初授世職昂邦章京。仲明死,繼茂在軍中,代領其眾,請襲爵,睿親王方攝政,持不可。繼茂從可喜俱南,定廣東諸郡縣。八年,世祖親政,繼茂嗣為王。

  平南王尚可喜

  尚可喜從軍後,效命於東江總兵毛文龍帳下。官至廣鹿島副將。及至1629年袁崇煥斬毛文龍,皮島總兵黃龍接任,黃龍於公元1633年(明崇禎六年)因後金大至自刎而死,繼而沈世奎接任。公元1634年(明崇禎七年),沈世奎誑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公元1633年( 明崇禎六年、天聰七年)十月,遣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瀋陽,與後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並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尚可喜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降。皇太極出城30里相迎,賞賜珍寶無數,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彼時後金所俘100餘人,尚可喜二位夫人亂中自盡)。旋即封總兵官,隸漢軍鑲藍旗。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此清初「三順王」。並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口舊部安置於此。受到皇太亟亟高禮遇。


  松錦之戰中,從攻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戰功。後隨多爾袞征討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琮簽訂城下之盟。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隨清軍入關,隨豫親王多鐸南下,兵至湖北鄂州(今武昌),後回師海州。公元1649年(順治六年)官封「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進軍廣東。沿海州、山海關、天津、登州、武昌、岳陽、南韶、肇慶,最後直至廣州。行至武昌,由於部下違反軍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繼茂接任,兩路大軍同歸平南王節制。公元1650年(清順治七年)二月,平靖大軍抵達廣州,圍困城池長達10個月,最終攻下城池,大肆屠殺城中居民,後世稱為「廣州大屠殺」。廣州城當時人口大約40萬,死難者約五分之一。

  平西王吳三桂

  大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出生,排行老二,哥哥吳三鳳,弟弟吳三輔。1627年,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四年(1631)八月,擢吳三桂為寧遠總兵,鎮守寧遠。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禎帝飛檄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十六日抵山海關,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義軍已進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4月13日,李自成親率大軍十萬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在一片石戰役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

  不久,吳三桂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平滅陝西等地流寇餘部,滅四川軍閥張獻忠。清順治十四年(1657),會同清軍多尼進攻雲貴等地。十六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雲貴。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


  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留下精銳之師。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起兵反清,揮軍入桂、川、湘、閩、粵、贛、陝、甘等省,史稱三藩之亂。清政府調重兵全力鎮壓,逐漸扭轉了戰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其孫吳世璠繼位,退據雲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

  義王孫可望

  孫可望(?—1660年),原名孫可旺,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大西政權主要將領、南明永歷時期權臣,陝西延長縣(或作米脂縣)人。公元1630年(明崇禎三年),張獻忠在陝北起義,出身貧苦的孫可望參加義軍,被張獻忠收為養子,改姓張。成年後,勇敢、狡奸,每遇敵,他率部下沉著應變,被軍中呼為「一堵牆」。因為他識字,又機靈,很受張獻忠器重,為張獻忠四個養子中之長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權,孫可望位列群將之首,以平東將軍,另加監軍,節制文武。張獻忠在川北犧牲後,孫可望與李定國等率大西軍餘部南下攻佔雲貴一帶,堅持抗清。後改投永歷政權,以武力挾制永歷朝廷。

  孫可望為謀封秦王,擊殺南明大學士三十人,並與大將李定國不合,導致內訌。公元1657年(永歷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從貴州引兵入雲南,攻打李定國,因部將倒戈不敵李定國。孫可望向清軍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貴州,隸屬漢軍正白旗。公元1660年(永歷十四年、順治十七年)病死(一說狩獵時為清軍射殺)。


  一等海澄公黃梧字

  黃梧字君宣,福建平和人.初為鄭成功總兵,守海澄.後斬守將,降於清,封海澄公,駐漳州.其後薦施琅,上滅賊五策,請誅成功父芝龍.上聞,琅得擢用,芝龍亦誅,尋命嚴海禁,絕接濟,移兵分駐海濱,阻成功兵登岸,增戰艦,習水戰,皆用梧議.克金廈,拔銅山,舟師水戰出力尤多.未幾,三藩反正,傳檄至漳州,梧方病疽,聞變驚恚,遂卒.鄭軍與耿軍合攻漳州,城陷,梧子芳度戕屍,母趙,妻李自經死,從父樞,從兄芳名,弟芳聲,芳祐並死,期功男女從死者三十餘人.開梧棺,毀其屍。

  一等公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一等謀勇公孫士毅

  孫士毅字智冶,一字補山,浙江仁和人.進士出身,本以知縣歸班待銓,適乾隆南巡,召試,充軍機章京,累遷至雲南巡撫.逢雲貴陽總督李侍堯以贓敗,連坐,遣戍伊犁.以文才調纂校四庫全書,授翰林院編修,外放兩廣總督.任上歷台灣林爽文之役,安南國變之役,以功進一等謀勇公.不久,兵敗安南,罷封爵.調任四川總督,與廓爾喀之役,督餉有功,再征湘中土苗,染瘴癘,卒於軍中.遺書請入旗,特許之,入漢軍正白旗,贈公爵.其與和珅最善,後和事敗,連坐,爵復裁,子孫出旗,歸原籍。


  三等威信公岳鍾琪

  岳鍾琪字東美,四川成都人.出身武職世家,其父升龍曾為提督.家富,入貲為同知,從軍,請改武職,授遊擊.以平藏定海鎮川功,授三等公.因提勁兵,督三省,疑忌日眾.成都謠傳其為岳飛後裔,欲反清,報宋金世仇.恐甚,上書自白,並請以旗兵置中軍,以監己.適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邀反,興大獄.於回疆鏖戰多年,被劾專制邊疆,驕蹇不法,奪官爵,擬斬決,改監候.幸大金川事急,既廢復起,卒於資州.子濬以父蔭曾為巡撫,後亦以父,坐奪官。

  續順侯沈志祥

  沈志祥,遼東人,有其父沈世奎原為市儈,倚女為文龍妾,隸毛文龍所部.志祥為部將,後擬自將,拒明軍,亡入金,隸正白旗下,其後率所部助圍錦州,從龍入關,逐自成,隨孔有德南下征湖廣,卒於軍中.無子,以兄子繼爵,為掛印將軍,鎮廣東,駐潮州.延至孫沈瑞,明鄭軍來襲,被獲,瑞及妻鄭皆被殺,子孫皆盡。

  海澄公鄭克塽

  鄭克塽,明延平王成功之孫.其父錦,承父風,有大志,定軍制,開互市,任賢才,一時英吉利,暹羅,安南諸國市舶並至,治下思明洲幾如承平時,為神州最後之一乾淨土.不幸英年早逝,克塽長兄本明察能治事,卻為佞臣馮錫范等所忌,害之.扶克塽繼位.克塽幼弱,事皆決於錫范,馮挾之降,神州陸沉.諸明宗人依鄭氏者,寧靖王等皆自殺,克塽後隸正紅旗下,郁而終,無嗣,奪爵。

  承恩公白文選

  白文選,陝西吳堡人,亦從獻忠為賊,獻忠敗,從可望入貴州.明桂王封為鞏國公,令還貴陽慰諭可望,可望奪其兵,置軍中.及將舉兵,諸將說可望原得文選為大將,使將前鋒,降定國桂王封文選鞏昌王,清師下雲南,定國戰敗,令文選為殿,戰於玉龍關,敗走木邦,桂王入緬甸,文選攻阿瓦,與定國會師孟艮,再攻阿瓦,求出桂王,終不獲.文選據錫箔,憑江拒守,清師出木邦,造筏將渡,文選奔茶山,總兵馬寧將偏師追之,至猛養,文選降.封承恩公,隸漢軍正白旗.予三等公俸,尋卒.子繪降襲,亦卒,停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