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歷史上岳飛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癡?
公元1137年,即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命進京述職。皇帝在他的「寢閣」就是臥室裡單獨召見了岳飛。皇帝對岳飛說:「光復國土,中興大宋這項事業,我就托付給你了。從今以後,除了韓世忠、張俊之外,其餘的軍隊都交給你節制。」!如果這一切順利實現,這位青年將軍與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業將可能達到一個令人目眩的光輝頂峰。至此,岳飛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黃金歲月。可是,後來發生的有關誰來接管劉光世淮西部隊的問題,徹底終結了君臣二人的情誼。當時宋高宗將劉光世兵權收回,想要任命岳飛接管劉光世大軍。樞密使張浚不同意。他特意召見岳飛,兩人發生了如下談話。張浚說:「淮西這支部隊很服氣王德,現在準備任命他擔任總管,酈瓊擔任副總管,你以為如何?」
岳飛回答:「王德和酈瓊素來不相上下互不服氣,這種安排必導致二虎相爭。呂祉雖是通才,畢竟是書生,不習軍旅,恐難服眾。」張浚問:「張俊怎麼樣?」岳飛回答:「我本不敢說三道四,但為國家利益考慮,恐怕張宣撫性子太暴躁,缺少謀略,劉光世部下會不服。」張浚陰沉著臉,沉默片刻,又問:「楊沂中應該高出這二人了?」岳飛搖頭道:「沂中雖勇,和王德差不多,怎麼駕馭得了這支部隊?一旦處置不當,變亂可能在彈指間就會發生。」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了一句相當傷人的蠢話:「我就知道非太尉你來不可。」岳飛也忍不住了,憤慨地說:「都督您正兒八經地問我,我不敢不據實回答。難道我是為了圖謀這支部隊嗎?」雙方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全然沒了迴旋餘地。岳飛離開都督府,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辭職。然後未等批復,就把軍中事務委託給助手張憲代管,自己回到廬山,給母親掃墓守孝去了。
結果,不該生氣的人——宰相張浚和皇帝趙構絲毫沒反省自己的意思,他們比該生氣的人生的氣還大。《宋史》記載,此後張浚多次上奏彈劾岳飛:「岳飛處心積慮,一心想兼併別人的部隊。此次辭職,真實意圖是要挾皇帝。」這種不負責任的彈劾,具有極其可怕的殺傷力,岳飛陷入險惡的漩渦中。岳飛是天才的軍事統帥,富有軍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卻表現出十足的幼稚。可能的推測是,此時,岳飛仍心懷對趙構知遇之恩的感激,潛意識裡希望用這種賭氣的方式,喚起皇帝的覺悟。從後來的發展看,趙構基本接受了張浚的說法,在心理上關閉了對岳飛理解與信任的大門,只剩下利用。利用完後,則是誅殺。中國歷史上,失去信任後,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不勝枚舉。這可能是中國「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類格言諺語比其他國家和民族多得多的主要原因。
趙構採取了很絕的方法處理岳飛辭職事件,他給岳飛最主要的助手下了嚴厲的命令,讓他們敦請岳飛復職。如違抗,或做不到,就行軍法。於是,李若虛二人只好來到廬山東林寺勸說岳飛出山。岳飛很惱火,堅持不肯。一直僵持到第6天。李若虛說:「難道你想造反嗎?難道讓你出來不是好事嗎?你堅持不幹,朝廷怎麼會不懷疑你?想想看,你不過是農夫出身,受天子委託,掌握這麼大的兵權,你是不是覺得可以和朝廷抗衡了?如你堅持不復出,我們二人受刑死掉,應算是沒什麼對不起你了吧?可你一點都不覺得有愧於我們嗎?」這番話,很可能將此時趙構深藏在心底、想說而沒說的話說了出來,魔鬼般預示出岳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