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文夕大火的經過:誰該為文夕大火負責? | 陽光歷史

 

A-A+

長沙文夕大火的經過:誰該為文夕大火負責?

2017年05月16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5 次

  抗戰期間發生的長沙大火案是國民黨政府實行「焦土抗戰」政策的一大敗筆,非但沒有傷及日軍絲毫,給日軍以任何打擊,反而使兩萬多民眾因來不及脫身而葬身火海。數十萬老百姓因家園被毀流離失所。一座繁華的文明古城慘遭塗炭,幾成廢墟。

  然而,造成這場大火的元兇卻迄今未能查明。

  當事人之一的張治中曾撰寫過回憶錄,對此事有詳盡的描述。一些研究者也投入了精力,雖然取得一些進展,理清大致的脈絡,但對其中一些關鍵問題卻仍莫衷一是。

  事情的經過大體如下:

  抗戰發生不久,國民黨當局就醞釀了「焦土抗戰」計畫,一位蘇聯軍事顧問擬就了一份「火燒武漢,火燒廣州」的計畫交給蔣介石,這就為後來火燒長沙計畫的制訂開了先例。武漢會戰失敗後,蔣介石來到長沙,獲悉武漢、廣州淪陷時因種種原因並沒有按預定的計畫加以徹底破壞,因此特別強調了「焦土抗戰」的重要性,並制定了更為詳細的「火燒長沙」計畫。

  隨著戰事的發展,日軍逼近長沙,蔣介石曾數次面諭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長沙一旦失守,在撤退時必須徹底焚燬。」後來又打電報,語氣十分嚴厲:「長沙撤退之時,徹底燒燬一切財物,勿使資敵,違者定予嚴懲不貸。」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張治中又責成湖南省保安處處長兼省府行署參謀長許權和長沙警備司令酆悌拿出執行計畫。很快,在酆悌的主持下,形成了一個具體的火燒長沙計畫。 該計畫具體步驟為:調用一個團的兵力,裝成從前線退下來,先期分駐全市各處,以五人為一小組配備放火器材,若干小組為一隊,由隊長統一指揮,按指定地區執行放火任務。在放火前,先放假防空警報,讓居民先期逃避。對此計畫,張治中又做了若干修改,原則上予以同意。至1938年11月12日,焚城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同日上午,蔣介石又親自來電,指示長沙若失陷,務將全城焚燬。到了晚間,前方卻傳來情報,日軍在攻佔岳陽之後,停留在汨羅以北而無南進跡象,形勢稍緩。然而長沙城裡卻是謠言四起,警察局長文重孚甚至已經撤去所有巡邏警察,長沙城已呈現失控狀況。至午夜時,天心閣方向突然冒出火光,隨後又有幾處火起,早就準備妥當的放火小組誤以為焚城計畫開始執行,於是分頭行動,很快,長沙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長沙大火過後,引起全國人民的震驚,要求嚴懲放火兇手。大家都把矛頭對準張治中,有一副對聯在當時廣為流傳:治世無方,五大政策一把火;中心有愧,三條人命萬家空。橫批:張皇失措。若將橫批和對聯的第一個字連在一起,便是「張治中」三字,暗示他應對這場大火負責。此外,還有一首七言詩《長沙大火》也是隱指此事:   山外紅霞霞外天,秦燔楚火後兼先。

  定王台畔空遺跡,賈傳祠前騰野煙。

  不復朱門嗟酒肉,只餘白骨代箕然。

  將軍偏擅留名術,一炬功成萬骨傳。

  張王在後項王前,未到咸陽火已燃。   張治中本人也在事後發表《告公民書》承認過失:「用人失察,疏於防範,遭此巨災,深明內疚,罪戾實深。」這裡,他將蔣介石應付的責任全部攬過來,但他沒有承認是他下的放火令。

  然而這場大火究竟是誰下的縱火令?除了對張治中的指責外,還有其他說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