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抗倭的利器:全憑這四大利器才能大獲全勝 | 陽光歷史

 

A-A+

戚家軍抗倭的利器:全憑這四大利器才能大獲全勝

2017年05月1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2 次

  戚繼光初到山東備戰倭寇時,發現明軍格驕兵惰、紀律鬆弛、兵不習戰,跟熟練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戰鬥力實在太弱。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

  1戚氏軍刀

  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採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著作裡有記載此刀的鍛造方法。

  2狼筅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3火炮

  戚繼光給戚家軍裝備的火炮又稱為「虎蹲炮」,因為其射擊的樣子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所以得名。明朝軍隊重視火器的使用,並專門成立了配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在與倭寇作戰時,戚繼光發現鳥銃與佛朗機使用起來缺憾極大,鳥銃雖然精準,但是殺傷力太弱,而佛朗機雖然有殺傷力但非常笨重,不利於扛行。於是戚繼光便發明創造了「虎蹲炮」,比鳥銃殺傷力大,比佛朗機輕,便於攜帶。並大量製造配備。

  4鴛鴦陣

  因為浙閩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戚繼光針對這一特點,創造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這種陣形在與倭寇作戰時好像是結伴而行的鴛鴦,於是被命名為」鴛鴦陣「。

  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籐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籐牌手執輕便的籐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籐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籐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