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董天知:日本人懸賞兩萬大洋買其人頭
抗戰英烈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滎陽縣人。八路軍第129師決死隊3縱隊政治委員。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董天知烈士簡介
董天知烈士是河南滎陽縣人。1927年在北平弘達學院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直接受黨的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後任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1931年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了種種酷刑。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面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獄中黨支部根據他的表現,於1932年批准他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獄中政治犯50餘人,為要求下鐐、看報,舉行絕食鬥爭。他毅然帶病參加絕食鬥爭。到鬥爭取得勝利時,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民國25年9月14日,黨組織營救天知等人出獄,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為黨的統戰工作先遣隊,奔赴山西太原,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的領導工作。被為"抗敵救亡先鋒隊"總隊長。
董天知在百團大戰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
董天知烈士平生經歷
董天知(1911-1940),學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滎陽市老城南街人。民國15年(1926)在滎陽縣立初中讀書時,北伐軍興,學生運動蓬勃興起,天知積極參加宣傳活動。他在初中二年級時,即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並被警察局通緝。隨後民國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學院。
天知在北平讀書時,先後參加中共領導的"左聯"、"互濟會"、"反帝大同盟"、"共產主義青年團"。民國19年夏,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後擔任北平市團委幹事、兒童局書記、主持出版《好兒童》、《苦孩子》等半公開進步刊物。
民國20年夏,中共北平黨組織被破壞,天知於6月30日被鋪,判刑5年,扣押在北平反省院監獄(草嵐子胡同)。在獄中,他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負責共青團工作。冬季、為反對非人待遇,開展絕食鬥爭。天知雖臥床,但仍堅決執行黨的決議,粒米不進,鬥爭勝利時,他已奄奄一息。民國24春,敵人決定把薄一波、董天知等12人處死,暫換監房嚴管。黨支部開會時,天知和大家一起莊嚴表示:"無數先烈在我們前頭英勇犧牲,我們絕不玷污先烈榮譽,堅持同敵人鬥爭到底,為共產主義獻出生命"。6月,由於形勢變化,才倖免於難。
民國25年9月14日,黨組織營救天知等人出獄,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為黨的統戰工作先遣隊,奔赴山西太原,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天知到太原後,便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的領導工作。次年9月,被選為犧盟總會首屆執行委員,後又當選為"抗敵救亡先鋒隊"總隊長。民國27年犧盟會幹部組織"民族革命青年團",他又當選為首屆執委、中共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後到教導第10團任政治部主任。該團後改為"決死總隊"、他仍任政治部主任。決死隊在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擁有6個團的抗日隊伍。
在決死隊中,閻錫山頑固派與革命派之間不斷發生摩擦。天知既注意利用舊軍官,又在實際鬥爭中培養與提拔青年骨幹。他花費大量心血,促進決死隊中許多中、下級幹部的成長。
日本侵略軍攻陷臨汾,決死總隊轉入翼城、沁北、浮山一帶開展遊擊戰爭。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日軍恨之入骨,懸賞兩萬銀元購買他的首級。同時,閻錫山對董天知也心懷疑忌。為此,天知在給閻錫山的信中指出:"近聞有對決死總隊的種種謠言,無中生有,顛倒黑白,個人毀譽無辯解之必要,對部隊之發展不無影響,........."措辭有理有據,體現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以鬥爭求團結的原則。
民國28年12月,閻錫山發動"政變",不少革命骨幹慘遭殺害。天知臨危不懼,力挽狂瀾,帥部隊衝出敵軍包圍,收容被欺騙裹脅而又翻然回歸的戰士,決死總隊又恢復擴充起來,正式編入八路軍序列,抗擊日偽,轉戰於壺關、平順一帶。
民國29年8月20日,百團大戰開始,天知奉命率隊破壞五陽至晉城交通,襲擊潞城微子鎮日軍據點。20日夜行軍至潞城王村,被日軍包圍。他帶領警衛隊立即搶佔制高點,在日軍強烈槍火下,奮戰4小時,天知鎮定自若,沉重指揮。左臂連中數彈仍堅持戰鬥。黎明,日軍來勢兇猛,天知與敵白刃肉搏,在敵群中往返衝殺,腰臂負傷多處,又力避數敵。不幸在擊退敵人衝殺之際,頭上連中3彈,在石平嶺的巖腦凹,壯烈犧牲。
同年9月25日,楊獻珍在《新華日報》撰文,悼念董天知將軍:"天知同志是一個優秀的布爾什維克,是新時代、新中國的典範,天知同志的犧牲,是中華民族和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
1954年,天知遺骨遷葬邯鄲,當時的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楊尚昆在墓碑上題詞:"英氣橫貫比干嶺,壯志常存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