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史奇跡:沒有高射機槍卻打下了飛機 | 陽光歷史


↑提示↑: 點擊站名前的圖標可快切換速欄目。

 

A-A+

抗美援朝戰史奇跡:沒有高射機槍卻打下了飛機

2016年11月2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6 次

  如影隨形的美軍

  5月20日,李奇微指揮的「聯合國軍」按照預定計畫發動全線反攻,總兵力達到四個軍,十三個師。雙方在前線展開激烈戰鬥。5月21日,由於補給已經出現較大困難,在美軍明顯的反攻態勢面前志願軍總部發佈命令,盡快結束五次戰役。前線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各部收縮兵力,開始向三八線方向後撤。

  東線和中線各軍,依托險峻的山地,經過麟蹄館向北方退卻。斷後的60軍遭到美軍猛烈攻擊,儘管軍長韋傑堪稱一代名將,但已經疲憊不堪的部隊在優勢美軍的攻擊下如同壓彎的弓弦岌岌可危,180師落入美軍包圍。

  西線各軍,正處在漢江兩岸,這裡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和平時期是朝鮮最富庶的稻米產區。無險可守的情況下,美軍如同附骨之蛆一樣緊緊追趕,斷後的一個軍僅僅三天就連連告急。

  十幾萬志願軍官兵中,除了大批的傷員以外,幾乎都在徒步後撤。緊緊跟在他們後面的,是美軍的坦克,汽車和裝甲車。很多當時的老兵回憶,向鐵原的後撤是一生中少有的窩囊仗。老兵的原話是:「我們白天走,晚上走,不停步地走,剛想停下來歇口氣,美國兵已經到身後了。」美軍的汽車只要加一下油門,就可以趕上志願軍走上兩個鐘頭的了。

  在朝鮮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志願軍的體力在急劇消耗。在平原丘陵地帶,大兵團對大兵團,裝甲部隊追擊徒步行軍的步兵,以被稱作「范弗裡特炮火」的強大火力攻擊缺少彈藥和口糧的敵軍;在鐵原南面的整個戰場上,一切,似乎都落入了美軍最熟悉的套路。

  毫無作用的勸降攻勢

  志願軍老兵們回憶,在他們回撤渡過臨津江的時候,美軍的飛機一直在他們的頭上盤旋,除了轟炸和掃射,還有一種「兩個翅膀」的宣傳飛機,緩慢地在步兵防空武器的高度以上飛行,一邊拋灑傳單,一邊用漢語廣播勸降。

  傳單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這也不僅僅是因為覺悟高或者管理嚴格。志願軍老兵說美軍傳單上畫的人不男不女,連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無法分清,疲勞的志願軍戰士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去看它。幾十年以後,我在日本曾看到一本評價戰爭宣傳的書,裡面提到戰爭中用於瓦解敵軍的傳單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每支軍隊都會使用它。其中兩個最失敗的例子之一,就是美軍在朝鮮戰場拋灑的傳單。

  傳單可以毫無作用,但異國戰場上的鄉音卻是讓人無法避去的。唐滿洋回憶,當他的部隊從小裡山向臨津江方向撤退時,頭上美機的勸降廣播一直不斷,而且「廣播的是純正的北京音!」然而,這種廣播的效果也並不好。因為部隊中很快就流傳出了「在飛機上廣播的都是叛徒」的說法。東方軍隊對叛徒的一貫鄙視使志願軍官兵們對這些自己投降還要為敵人廣播的「軟骨頭」充滿憤恨,一旦對方飛低馬上就是一梭子機槍。

  實際上,從近來解密的歷史檔案來看,當時台灣方面曾經派遣過不少特工人員到朝鮮,雖然不曾參加正面的軍事行動,但宣傳和情報這類事情作了不少。所以唐滿洋他們聽到的廣播,倒也未必都是叛徒做的。

  美國人的狼群戰術

  平心而論,在這個階段的撤退途中,中國軍隊處境十分艱難。可以說,五次戰役的目標確乎有些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志願軍確實在大步後退,從已經佔領的陣地上向戰役的起點後撤,而美軍在一道道炮火阻擊線下的攻擊,有著很明顯的潛台詞:不但是要擊退中國人,甚至是要中國人統統留下。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美軍在如此優勢的情況下依然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那就是攻擊的力度並沒有強到硬把志願軍主力留在臨津江以南的地步。雖然實力可以達到這個戰果,但美軍和志願軍還是保持了一條接觸線在朝北平推,以致斷後的志願軍部隊雖然打得十分艱苦,但並沒有出現類似仁川登陸那樣的大迂迴和包圍圈。

  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美軍採取了狼群追擊獵物的方式--狼在獵物的後方不緊不慢地追擊,而獵物在追擊過程中越來越衰弱,直到獵物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再給其致命一擊取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以高度機械化的部隊包抄,圍住這數十萬中國軍隊,將引發雙方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會戰,美軍即便取勝,也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所以李奇微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戰術很是科學:他的部隊在不間斷地攻擊著志願軍的後衛線,使中國軍隊無法建立穩固的防禦陣地。志願軍本來就已經捉襟見肘的糧彈在撤退過程中每一分一秒都在消耗,人員也越來越疲憊,戰鬥力在不斷減弱。這個過程持續下去,時間越長,沒有喘息之機的志願軍會越弱。

  而那個後來聞名於世的小城鐵原,簡直就像是為李奇微準備的一個咽喉--所有志願軍西線的部隊和物資都要經過這裡才能撤向北方。只要在疲憊的志願軍前面奪下這裡,就可以卡住中國人的喉嚨。

  從地圖的進展來看,李奇微對能卡住這個咽喉,並不感到是一個困難的任務。也許,李奇微只是沒算到在鐵原前面,會有一支中國的阻擊部隊奇跡般地把他的大軍死死頂住。這支部隊,就是志願軍十九兵團的六十三軍。

  空中絞殺

  應該說,李奇微選擇志願軍的補給線下手,說明他的確是一名具有傑出軍事才能的高級將領。在人類漫長的戰爭史上,經常會出現兩軍實力相當,長期相持的局面。這種相持出現在哪個地段,通常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後勤補給而不是雙方將士的戰鬥力。當某一方強行越過相持的一線深入對方腹地,隨即便會由於補給的不足而不得不退卻,如果一意孤行,漫長的補給線足以拖垮一支強大的軍隊,即便是拿破侖那樣的戰神也難免莫斯科之敗。

  作為事後諸葛亮,我們可以看到,對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志願軍來說,這條相持線劃在三八線上已經是當時中國軍隊補給能力的極限。這並不是說當時的補給能力不能及於漢江以南,而是在美軍瘋狂的空中絞殺下,補給物資根本難以送上前線,常常在路上被摧毀殆盡。

  美軍對志願軍後勤線路的絞殺,主要依靠的是其實力雄厚的空軍。朝鮮全境多山,志願軍的後勤運輸主要依靠黑夜通過山間蜿蜒的公路來進行。為了避免暴露目標,幾乎所有志願軍的汽車司機都有一手夜間滅燈行駛的絕技。一般來說,在山地的運輸線較為隱蔽,相對比較安全。不幸的是,朝鮮公路多修建於日占時期,佔領了日本的美軍擁有對當地運輸網最詳細的地圖,這樣,志願軍的後勤交通線對美軍來說近乎透明。所以,朝鮮的公路既是志願軍的大動脈,也是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的主要地點。

  仗打到這個地步,前線各部恐怕都要歎息空軍的腿還是不夠長啊。

  讓美國人吃盡苦頭的「米格走廊」

  但是,在靠近中國國境的地區,為了掩護自己的運輸線,志願軍空軍和秘密參戰的蘇聯空軍遙相呼應。雖然付出了重大代價,但也令「聯合國軍」吃足苦頭。世界空戰史上著名的「米格走廊」就是美軍飛行員對鴨綠江一線空域的綽號,因為中蘇空軍的米格15戰鬥機經常出動,不斷在這裡給美國和其他「聯合國軍」造成損失。

  多年以後,仍然有很多專家級人士對志願軍空軍的戰績深表懷疑,認為中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畢竟是一支年輕的部隊,且不說文化素養,很多志願軍飛行員參戰時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遠遠落後於戰場上的美軍飛行員。即使有再高的覺悟和勇氣,如果沒有足夠的飛行小時數支撐,想做的動作到了空中也做不出來。所以,在近年來蘇聯空軍在朝鮮參戰的歷史資料披露之後,經常有研究人員帶有傾向性地將中國空軍的若干戰績歸入參戰蘇軍飛行員的名下。

  客觀來說,這種懷疑並非沒有道理,實戰中,中國飛行員在訓練和經驗上的差距表現明顯。1951年1月21日,空四師10團大隊長李漢為志願軍空軍首開紀錄,擊傷美機一架。不過在這個光榮的戰績之外,還有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參戰的中國戰鬥機除了李漢以外,幾乎都在敵機沒有進入射程的情況下就打光了自己的炮彈……

  而美軍除了飛機數量多,在空中的單機戰鬥力也相當強悍,這和美軍飛行員手中有一款得心應手的戰鬥機-F-86有很大關係。這種優秀的戰鬥機是北美公司出品的後掠翼噴氣式戰鬥機,1949年在美軍中服役,在亞音速空戰時水平機動性能極佳,適合纏鬥。F-86在朝鮮的優異戰績使它名聲大噪,在一些小國甚至一直被使用到九十年代。由於美軍這種強大的戰鬥力,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空軍和參戰的蘇聯空軍付出了沉重代價。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也越來越顯示出,中國空軍在朝鮮的戰績無法抹煞。在朝鮮戰場上,蘇軍先後出動的空軍部隊是七個師,而中國是十個。中國空軍的活動區域比蘇聯空軍更加靠南,更加危險,特別是到了戰爭後期,其戰鬥力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事實上,中國空軍在朝鮮戰場的戰績,即便排除一些誤記,也還是很可觀的。甚至美國方面當時都感歎「中國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個空中強國」。

  如果看某些戰例中的表現,中國空軍簡直比蘇聯「老大哥」還能打。在蘇聯空中英雄闊日杜布的回憶錄中,談到朝鮮戰場的空戰中,蘇軍曾經組織了一個由布拉格維申斯基中將負責的「獵人」小組,全部由最優秀的蘇聯飛行員組成,試圖迫降一架F-86拿回去研究,這個傲氣到「告訴我們F-86在哪裡,別的你們就不用管」的精英小組,在和美軍的交手中很不順利,先後損失了著名試飛員久邊科中校等三名優秀飛行員也沒能完成任務。但是,在中國空軍的戰例中,卻經常出現一些類似趙子龍沖長阪坡的場面,比如擊落過五架F-86的蔣道平,就曾經以一架單機主動攻擊四架美機,並當場擊落一架。

  這簡直令人覺得沒有天理了:見識過二戰大空戰的蘇聯空軍,多打少都討不到好,憑什麼訓練、經驗都不如對方的中國空軍的飛行員就能玩這種千騎破萬騎的遊戲呢?要說覺悟,人家蘇聯飛行員也是布爾什維克啊!

  後來的福建前線空軍指揮所主任、空軍中的傳奇將領曾幼誠,此時就在朝鮮前線邊打邊學,「跟著老大哥學打仗」。根據他留下的回憶分析,當時前線的中國空軍在朝鮮前線打出這種奇怪的現象,除了宣傳中一些可能的誇張以外,原因之一是中國空軍也擁有一款優秀的戰鬥機--米格15式噴氣式戰鬥機。

  這樣說似乎有點兒牽強,米格15式戰鬥機雖然是那個時代優秀的戰鬥機,但是與F-86相比,米格-15並不佔優,雙方各有優缺點。蘇聯王牌飛行員組成的「獵人」小組之所以表現不佳,就是因為拿米格15去「抓」F-86就不得不跟它纏鬥,而進行這種短兵相接的廝殺,發動機馬力更為強勁的F-86顯然更為拿手,人家轉彎半徑就比米格15少三分之一呢。

  然而,中國飛行員卻不這樣打,他們對付美軍的戰術,是爭取提前發現對方,然後利用米格15垂直機動性更優秀的特點迅速爬高,搶佔高空陣位向美機發動俯衝攻擊。遭到襲擊的美軍飛行員如果沒有被當場擊落,往往利用嫻熟的技術作出五花八門的動作,試圖繞到追尾的中國飛機後面去反守為攻,結果卻發現中國飛機早已蹤影不見。偷襲未中的中國飛行員並不跟美國人比技術,不管你怎樣玩花招,自己只是直接朝上方拉起來,找機會再從上向下重複這種鷂鷹捕雀的遊戲。當然,中國空軍的飛行員並不專門瞄著令人頭疼的F-86來打,那些帶著炸彈執行轟炸任務的美軍飛機更是他們理想的獵物。

  這種簡單到有點兒傻乎乎,幾乎沒有技術含量的戰術令美軍十分惱火又無可奈何。說來有趣,「MigAlley」,我們通常翻譯作米格走廊,而英語的原意是「經常有米格出來打悶棍的小巷」,這個綽號可說與中國空軍的戰術十分神似。突然襲來的米格戰鬥機加上它一打一個大窟窿,挨上就要命的37毫米航炮,確實活像突如其來的悶棍。

  但是,中國空軍的主要活動空域只能覆蓋平壤以北。這一方面是因為敵強我弱,兵力懸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中蘇空軍的基地都在我國境內,受續航力的限制,空軍無法掩護在三八線附近的作戰行動。

  第五次戰役前夕,志願軍總部也曾試圖在朝鮮境內修築機場,作為空軍的前線基地。但由於美軍有計畫的猛烈攻擊,空軍在北朝鮮境內的機場始終無法投入使用。因此,在第五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前線部隊和相連的補給線上,美軍佔據著完全的制空權

  沒有制空權,給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和前線作戰帶來同樣巨大的困難。

  汽車打飛機的傳奇

  去年冬天,曾有朋友介紹我採訪一位在朝鮮戰場立過戰功的汽車兵。老人姓易,已經年過八旬,現在住在北京軍區療養院。作為後方的汽車兵,能夠立下戰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朝鮮戰場上汽車兵的傷亡比例比第一線的步兵還要高。老兵是個幸運人,在運輸線上開車兩年多,先後遭到過近百次轟炸和掃射,竟然毫髮無傷。

  他立功正是在五次戰役期間,經歷十分傳奇:1951年4月,易老已經擔任汽車班的班長,所在汽車團承擔向前線的彈藥和糧食運輸工作。某次敵機突然來襲,防空槍打得晚,他的車不及隱蔽,易班長只得駕駛汽車沿公路全速前進。美機緊緊追趕,在車前車後打出一條條火線。易班長依靠嫻熟的技術和曲折的路段,不斷進行疾停疾轉與敵機周旋。雙方糾纏良久,最終尾追的一架美機高度太低,操作失靈撞山爆炸,其他美機吃驚中轉向脫離,易班長因此脫險並立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汽車兵,最終還是拒絕了我們的採訪,原因是「不想回憶當時的事情」「犧牲了很多戰友,想起來太難受」。我們雖然遺憾也只好接受了,但當時運輸線上的艱難與慘痛,由此可見一斑。

  及時的後撤

  實際上,在鐵原之戰中讓美軍萬分頭痛的志願軍63軍軍長傅崇碧,也差點兒成了美軍飛機的獵物。傅崇碧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打下議政府後,彭德懷司令員讓他到前線去看地形,加強二線縱深配備,結果他帶了幾個參謀,開著一輛吉普就出發了,途中敵機來襲,他們面前一馬平川,敵機高度只有三四百米,並拚命掃射。司機使出渾身解術也無法擺脫敵機。倉促中傅崇碧等人跳車離開公路才逃過一劫。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飛機的猛烈攻擊,不但給志願軍的後勤帶來極大困難,而且有效地破壞了志願軍前線各部的通訊聯絡。東線60軍180師在撤退中遭到極大損失,只有少數人員得以突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上級聯絡不暢,對命令有所誤判。

  志願軍總部的撤退命令,63軍軍部也沒有收到。但是,21日一天的激戰,已經讓63軍感到了前線的巨大壓力。儘管唐滿洋抓到的美軍俘虜沒能帶下來,但189師其他部隊還是抓到了活口,並把幾名美軍俘虜送到了位於洪川江北岸的軍部。根據審問結果,這些美軍屬於美陸軍第三師,他們的口供證明,美軍對志願軍的進攻,並不是局部的戰鬥,而是地地道道的全線反擊。

  這時,前線各部向傅崇碧報告,左右兩翼的朝鮮人民軍和65軍部隊已經開始後撤。在這種情況下,63軍位置突出於兩翼友軍,但是總部和兵團的命令一直沒有等到。是繼續固守等待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還是自行承擔責任後撤,63軍指揮機關意見不一。傅崇碧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證實,根據戰場的形勢,他沒有繼續等待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直接下達了各師後撤的命令。

  這個後撤命令,後來被證明非常及時,它不但使63軍主力以較小的代價撤退下來,更重要的是從時間上保障了整個行動的井然有序,所以63軍的炮兵基本得以隨部隊一起撤下來。這批險些被作為累贅放棄的大炮,後來成就了後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信上將的一世英名。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