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荊州的失守「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 | 陽光歷史

 

A-A+

解密:荊州的失守「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

2016年10月07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55 次

  關羽敗走麥城大事記。

  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將軍隊撤至長安一線。

  219年6月,劉備命養子劉封從漢中(今陝西漢中東)順沔水(今漢水)而下,統率孟達攻打上庸

  219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大封群臣,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劉備稱王后,還治成都(今屬四川),以牙門將軍魏延為鎮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今陝西漢中東)。

  219年7月,劉備命駐守荊州的關羽向曹操大將曹仁鎮守的樊城發動進攻。

  219年8月,關羽乘連日暴雨漢水泛溢之機,大破於禁所率七軍。徐晃增援曹仁。

  219年10月,曹操親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指揮襄、樊戰局。,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相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關羽的大本營江陵.

  219年,關羽率其子關平等突圍,被孫權軍士活捉,隨即處死。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是「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事「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城」,第七十四回是「龐令明抬棺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是「關雲長刮骨療傷,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五六是「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白走麥城」, 從目錄就可以看出此時的劉備是春風得意,佔領益州之後,在和曹操的漢中爭奪戰取得勝利,劉備趁勢繼續向東進兵,派遣孟達和劉封攻佔了上庸,從上庸自漢水而下可達荊州北部。與此同時,一向驕傲的關羽,看著黃忠,張飛,馬超、孟達,劉封等建功立業,頓時坐不住了,如果熟視無睹的話那西蜀頭牌大將的顏面何存?這也是刺激關羽的地方,於是駐紮江陵的關羽率兵北上攻打漢水北岸的樊城,樊城主將是曹操的堂弟曹仁,曹仁派於禁、龐德在樊城北郊的出城駐紮,恰好那年漢水氾濫,出城水沒,於是關羽演了一出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的好戲(219年8月),接下來關羽繼續包圍樊城,樊城岌岌可危。樊城告急,曹操立刻調遣駐守漢中的徐晃赴樊城北部,南陽郡的中心宛城。與此同時,呂蒙裝病讓陸遜替代自己使用驕兵之計讓關羽抽調走了荊州絕對數主力,之後徐晃孤軍深入挫敗關羽,關羽內外交困走投無路(219年12月),故事過程大家都比較熟悉。

  但裡面有很多疑問值得探討,第一就是樊城危急,曹操調遣了駐守漢中的徐晃,難道益州方面會不知道?第二就是關羽圍困樊城到撤退足足5個月,益州方面不發一兵一卒來救援,這又是為什麼?

  我想這是劉備得意忘形,被勝利沖昏了頭,在戰略上犯了嚴重的錯誤,為什麼這麼說。《雲別傳》記載:「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龐統傳》記載「既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則克。於培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也」,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益州一派歡樂景象,歡歌笑舞,大賞群臣,沉迷其中。劉備這邊是搶了曹操的漢中,另外邊有讓關羽攻打樊城擴大荊州的勢力範圍,這無疑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之舉,試想孫權看著劉備地盤越來越大作何感想?孫權還不是分外眼紅,想當初借荊州的時候說好了取了益州就歸還荊州,不但不歸還荊州,還要繼續擴大在荊州的勢力範圍,「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鼾睡」,恰好曹操那邊司馬懿獻計以割荊州南部給孫權作為條件,讓孫權從背後襲擊關羽。孫權和曹操一拍即合,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孫權馬上寫信給曹操表示願意襲擊關羽,又要求曹操替他保密。但曹操故意把孫權的信用箭射入樊城城內和關羽營中。得到消息,被關羽和洪水圍困的樊城軍士士氣大振,而關羽對孫權的背叛卻半信半疑,眼看樊城就要淪落,關羽又不忍放棄,關羽猶豫再三決定繼續圍城。這個決定使得關羽後來陷入絕境。

  這個主要責任應該由劉備來負,過去太依賴於魯肅主和派的中間調停,而魯肅的繼任者呂蒙就和魯肅不一樣,一貫主張趕走劉備,奪回荊州。當孫權接回孫夫人就已經是一個斷交的信號,可是劉備卻沒有警覺。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5個月益州方面沒有發一兵一卒來救援,很多版本都是說諸葛亮不是料事如神嘛,諸葛亮因為和關羽有矛盾而害死了關羽,也有版本說關羽封的是漢亭壽候忠於漢室會影響劉備稱帝,所以劉備視而不見讓關羽自生自滅。我覺得這其中有很多的陰謀,說不清楚道不明白。但單純就「關羽敗走麥城」而言,其主要承擔責任的應該是劉備。正所謂「月滿則虧」,也同樣是太自滿了,打下來了漢中就躊躊滿志,主力部隊根本沒有按照「隆中對」所言水陸並進,南北夾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