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抗戰時期哪場戰役後促使「飛虎隊」誕生? | 陽光歷史

 

A-A+

解密:抗戰時期哪場戰役後促使「飛虎隊」誕生?

2016年08月1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4 次

      在中國,談起家喻戶曉的「飛虎隊」,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湖南芷江的長空浴血、是昆明巫家壩的戰鷹如雲、是喜馬拉雅山上空的英勇無畏……但鮮為人知的是,飛虎隊其實是因重慶而誕生,在它輝煌的戰史中,也夾雜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聞。臨近8月15日,我們走進保存著飛虎隊重慶記憶的「飛虎展覽館」,尋找「飛虎隊」未見於史載的秘聞。

  「璧山空戰」後飛虎隊誕生

  走出輕軌2號線佛圖關站,沿著站前的小路往下走400米左右,道路右邊的山壁上,有一棟青磚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築,這裡就是市民所鮮知的「飛虎展覽館」。

  「這裡是全重慶惟一一個紀念飛虎隊的民間博物館。說到飛虎隊,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芷江、昆明乃至成都,很少有人想到重慶,但實際上,重慶與飛虎隊的淵源很深。」8月13日,在飛虎展覽館裡,館長代慶標給記者講述了飛虎隊與重慶的不解之緣。

  1940年9月13日,重慶璧山上空,曾爆發過一場異常慘烈的大空戰。當天清晨,日機從三個方向直撲重慶,中國空軍第三大隊、第四大隊34架蘇制I-15、I-16飛機起飛迎戰。然而,經歷過上海、武漢空戰慘烈搏殺的中國飛行員發現:日軍派出了一種全新的戰鬥機,在這種新式戰機面前,中國空軍老舊的蘇制飛機竟毫無還手之力。

  是役,中國空軍24架戰機被擊毀,10名優秀飛行員血灑長空,空軍遭受重創,從此再無力保衛中國的天空。據璧山縣文史資料記載,10名犧牲的飛行員均墜毀於璧山縣境內,該縣大興鎮一塊水田,當時曾有一架中國飛機墜毀於此,至今仍被村民稱為「飛機田」。而日本「零式」戰鬥機則一戰成名,並掩護日軍轟炸機發起了史無前例的「重慶大轟炸」。

  「璧山空戰失利,中國空軍從此一蹶不振,日軍對重慶的轟炸更加肆無忌憚。」重慶市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西南大學歷史學教授潘洵告訴記者,鑒於中國空軍在璧山空戰後已經失去作戰能力,而美英等國仍保持著「中立」態度,國民政府萌生了僱傭外國飛行員打仗的想法,「可以說『璧山空戰』是促使飛虎隊誕生的重要原因。」

  宮廷用品 陳納德作煙灰缸

  在飛虎展覽館的照片牆上,攝於重慶的照片佔了很大一部分,白市驛、梁平、珊瑚壩、九龍坡……這些重慶人熟悉的地方,當年都曾留下美國志願大隊「飛虎」機徽的身影。

  「飛虎隊建立後,主要的前線指揮部設在昆明,但整體作戰的指揮中心卻在重慶。」潘洵教授說,由於重慶是二戰時中國戰區的核心,飛虎隊與重慶聯繫極為密切,重慶白市驛機場、珊瑚壩機場、九龍坡機場、重慶梁平梁山機場等,都成為飛虎隊的重要基地,陳納德經常來往於昆明與重慶之間,指揮飛虎隊的戰鷹呼嘯升空,守衛著中國的天空。

  1942年7月3日,美國航空志願隊解散,歸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3大隊,代館長告訴記者,改變編製後這支隊伍的指揮部,就設在重慶白市驛機場,「我們館裡珍藏的一件文物,就是陳納德將軍用過的一個煙灰缸。」代館長拿出一個花紋精美的小盤子,告訴記者,這個盤子是抗戰時期,龍雲贈送給陳納德作煙灰缸用的,銅胎琺琅彩,是清末宮廷的御用品,2008年,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女士將它捐贈給了展覽館。

  飛虎隊供氧裝置仍保存

  1943年,飛虎隊再次改編為第14航空隊,除了協助組建中國空軍、對日作戰外,還為飛越著名的「駝峰航線」的中美運輸機護航。

  代慶標館長告訴記者,駝峰航線的運輸分兩個部分,汽油、裝備等大宗物資到達昆明後進行轉運,而鈔票、黃金、藥品、重要文件等貴重物資則直接運抵重慶,「而此前,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只有昆明才是駝峰航線的終點」。

  「當時可熱鬧了,一天至少一百多架飛機在這條線上飛行。」飛虎隊隊員、曾參與過駝峰航運的龍啟明老先生告訴記者,在「駝峰航運」中,他和同機組的戰友們每天駕著美制運輸機,將寶貴的戰爭物資運往戰火中的祖國,「一天至少飛一個來回,有時飛昆明,有時飛重慶。」

  由於惡劣的氣候條件,在這條航線上,飛虎隊共損失563架飛機,犧牲1500多人。在飛虎展覽館裡,至今仍展出著當年飛虎隊用的供氧裝置,代館長告訴記者:「駝峰地區空氣稀薄,飛行員都必須用這個吸氧,不然根本無法執行任務。」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