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開國中將僅存張震 | 陽光歷史

 

A-A+

盤點中國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開國中將僅存張震

2016年06月24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61 次

  根據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開國將帥名錄》記載:自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後,在1955至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陞軍銜的共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這1614名將帥合稱「開國將帥」。

  令人惋惜的是,從開國元帥、大將、上將這三級,共77名將帥已凋零殆盡,最後一位元帥是1992年5月14日逝世的聶榮臻,享年93歲;最後一位大將是1989年3月29日逝世的蕭勁光,享年86歲;最後一位上將是2009年10月13日逝世的呂正操,享年106歲。

  開國中將,目前僅有年屆101歲的張震健在。張震1914年10月5日出生,湖南省平江縣人。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解放軍第24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大學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

  2015年6月20日,原新疆軍區副政委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政委裴周玉少將,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截止這一天,開國少將還有54人健在。在這些開國將領當中,基本都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平均年齡已近百歲,而已經一百歲以上的共有20人。

  請大家記住這些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105歲的有原上海警備區參謀長李丕功;104歲的有原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王茂全,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政委方震,原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委殷國洪;103歲的有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熊兆仁,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高先貴;102歲的有原江西省軍區政委張力雄;101歲的有原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貴德,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原炮兵學院政委廖鼎琳,原空軍工程部部長魏國運,原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塗通今,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00歲的有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秀龍,原成都軍區副政委胡繼成,原中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組長鍾炳昌,原軍事學院副院長賈若瑜,原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劉自雙,原南京工程兵學校校長顧鴻。

  李丕功,山東省長山縣(今屬淄博市)人。一九三七年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支隊特務大隊通信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特務營副連長、連長,清河軍區直屬團副營長、營長,渤海軍區直屬團副團長,山東軍區第七師十九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七師十九團團長,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師五十團團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一二八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副軍長,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軍長,江蘇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2015年6月20日,原新疆軍區副政委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政委裴周玉少將,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截止這一天,開國少將還有54人健在。在這些開國將領當中,基本都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平均年齡已近百歲,而已經一百歲以上的共有20人。

  請大家記住這些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105歲的有原上海警備區參謀長李丕功;104歲的有原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王茂全,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政委方震,原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委殷國洪;103歲的有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熊兆仁,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高先貴;102歲的有原江西省軍區政委張力雄;101歲的有原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貴德,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原炮兵學院政委廖鼎琳,原空軍工程部部長魏國運,原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塗通今,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00歲的有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秀龍,原成都軍區副政委胡繼成,原中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組長鍾炳昌,原軍事學院副院長賈若瑜,原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劉自雙,原南京工程兵學校校長顧鴻。

  李丕功,山東省長山縣(今屬淄博市)人。一九三七年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支隊特務大隊通信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特務營副連長、連長,清河軍區直屬團副營長、營長,渤海軍區直屬團副團長,山東軍區第七師十九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七師十九團團長,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師五十團團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一二八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副軍長,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軍長,江蘇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王茂全,1911年生,江西省廬陵縣(今吉安市吉州區)曲瀨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任紅一軍團第一團班長,排長,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二團營長,冀察熱挺進軍第三十四大隊營長,第七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九團副團長兼茹平支隊支隊長,第十六區隊區隊長,第七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獨立第四旅十二團團長,第一縱隊三旅副旅長,第二十兵團六十六軍一九八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方震(1911—)江西省弋陽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10軍82團排長、連長、紅7軍團機炮連指導員。1932年11月任紅七軍團第1兵站政治委員,紅31軍第93師師部參謀,西路軍總指揮部第一局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兵站分站站長,前方總指揮部兵站部巡視主任兼太谷兵站辦事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總兵站副站長,華北軍區運輸部分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總後勤部運輸部檢查室主任,總後勤部檢查局副局長,重慶辦事處副主任,第一物資部上海辦事處主任,華東物資供應局政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顧問,副政治委員。1964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方震(1911—)江西省弋陽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10軍82團排長、連長、紅7軍團機炮連指導員。1932年11月任紅七軍團第1兵站政治委員,紅31軍第93師師部參謀,西路軍總指揮部第一局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兵站分站站長,前方總指揮部兵站部巡視主任兼太谷兵站辦事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總兵站副站長,華北軍區運輸部分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總後勤部運輸部檢查室主任,總後勤部檢查局副局長,重慶辦事處副主任,第一物資部上海辦事處主任,華東物資供應局政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顧問,副政治委員。1964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殷國洪(1911—)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四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十一軍第二六二團連政治指導員,第二六八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第三團特派員,冀南軍區第九旅政治部保衛科科長,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保衛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冀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桐柏軍區第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湖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青島基地幹部部部長,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治委員。一九六一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熊兆仁(1912年--),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福建軍區獨立9團戰士、班長,三營排長,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永平靖(永定、平和、南靖)遊擊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西南地區堅持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任新四軍二支隊4團2營5連連長,軍部特務營連指導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特務營政委,第二支隊新3團參謀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6師16旅47團政委。

       1943年進入中共華東黨校學習,畢業後任蘇浙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16旅46團副團長,蘇浙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解放戰爭時期,在新四軍主力北上山東後,留在蘇南地區堅持武裝鬥爭,任蘇浙皖邊區司令部司令員,蘇浙皖邊軍事委員會軍事部部長,鞏固了蘇南敵後根據地,為迎接人民解放軍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任皖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皖北軍區副司令員。1954年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歷任福建省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福建生產建設兵團政委,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當選福建省第二屆、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熊兆仁(1912年--),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福建軍區獨立9團戰士、班長,三營排長,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永平靖(永定、平和、南靖)遊擊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西南地區堅持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任新四軍二支隊4團2營5連連長,軍部特務營連指導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特務營政委,第二支隊新3團參謀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6師16旅47團政委。

       1943年進入中共華東黨校學習,畢業後任蘇浙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16旅46團副團長,蘇浙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解放戰爭時期,在新四軍主力北上山東後,留在蘇南地區堅持武裝鬥爭,任蘇浙皖邊區司令部司令員,蘇浙皖邊軍事委員會軍事部部長,鞏固了蘇南敵後根據地,為迎接人民解放軍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任皖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皖北軍區副司令員。1954年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歷任福建省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福建生產建設兵團政委,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當選福建省第二屆、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高先貴,1912年農曆八月三十日生,安徽六安市人。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0軍第90師270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西征轉戰,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7月,調任紅一方面軍第3軍團4師12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第4師10閉黨總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營特派員、補充團營政治教導員,晉西獨立支隊直屬隊政治教導員,教導第2旅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科長,第686團政治處主任,濱海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13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大戰和反「掃蕩」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師3團政治委員,第1縱隊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獨立第2師政治部主任,第4野戰軍49軍145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秀水河子、遼沈、平津、衡寶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兼軍分區政治委員,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張力雄(1913年--),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區通賢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2軍34師100團連政治指導員、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紅五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政治部巡視員、隨營學校政委,第45團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曾三過雪山草地。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隨西路軍進入甘肅,參加了高台血戰等戰役。西路軍失敗後輾轉回到陝北,隨後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一大隊二隊隊長、一大隊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政治處主任、四大隊協理員,抗大總校太岳獨立大隊政委,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河南軍區第六支隊政委兼六軍分區政委等。參加了林南、水林、伏牛山等戰役和開闢豫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政委,鄂西軍區第三分區政委,野戰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12縱政治部副主任,江淮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炮兵部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13軍副政委、政委,昆明軍區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雲南省軍區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當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陞少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師3團政治委員,第1縱隊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獨立第2師政治部主任,第4野戰軍49軍145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秀水河子、遼沈、平津、衡寶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副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兼軍分區政治委員,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張力雄(1913年--),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區通賢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2軍34師100團連政治指導員、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紅五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政治部巡視員、隨營學校政委,第45團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曾三過雪山草地。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隨西路軍進入甘肅,參加了高台血戰等戰役。西路軍失敗後輾轉回到陝北,隨後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一大隊二隊隊長、一大隊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政治處主任、四大隊協理員,抗大總校太岳獨立大隊政委,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河南軍區第六支隊政委兼六軍分區政委等。參加了林南、水林、伏牛山等戰役和開闢豫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政委,鄂西軍區第三分區政委,野戰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12縱政治部副主任,江淮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炮兵部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13軍副政委、政委,昆明軍區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雲南省軍區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當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陞少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王貴德(1914年--),福建省上杭縣太拔鄉人。1929年參加農民暴動,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2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上杭縣獨立團一連戰士,紅12軍第34師第100團排長,1931年底進入福建軍區隨營學校學習,任政治連排長,同年八月任長汀縣獨立團一連指導員。1933年初任紅12軍第34師第100團連政委、團政治處黨總支部書記。1934年進入紅軍大學政治隊學習,畢業後擔任紅八軍團第21師第62團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至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7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調任紅31軍第91師第273團政委。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第386旅第771團政委,冀南軍區新編第九旅政治部主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委,冀南軍區第二、第四、第三軍分區副政委等,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副政委,華北野戰軍第13縱隊39旅副政委,38旅政委,第十八兵團61軍182師政委等,參加了晉南、晉中、太原、西北、西南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政治部主任,川北軍區副政委,第14軍副政委,貴州省軍區政委。1960年進入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任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鐵道兵顧問。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榮譽功勳章。1983年2月離職休養。

  詹大南(1914.4—)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914年生於安徽省金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第28軍直屬隊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次直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1月隨紅25軍長征。到陝北後,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第386旅第771團政委,冀南軍區新編第九旅政治部主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委,冀南軍區第二、第四、第三軍分區副政委等,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副政委,華北野戰軍第13縱隊39旅副政委,38旅政委,第十八兵團61軍182師政委等,參加了晉南、晉中、太原、西北、西南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政治部主任,川北軍區副政委,第14軍副政委,貴州省軍區政委。1960年進入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任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鐵道兵顧問。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榮譽功勳章。1983年2月離職休養。

  詹大南(1914.4—)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914年生於安徽省金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第28軍直屬隊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次直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1月隨紅25軍長征。到陝北後,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廖鼎琳,江西興國人,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榮獲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歷任66軍副政委、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政委,24軍政委、國防科委訓練基地政委,炮兵學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魏國運(1914—)湖北省監利縣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四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四師十二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處參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隊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股長、科長,軍委總參謀部一處五科副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參謀長,中原軍區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江漢軍區鄂中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湖北軍區荊州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荊州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空軍師政治委員,廣州軍區空軍指揮所政治部主任,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政治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部部長。一九六一年晉陞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魏國運(1914—)湖北省監利縣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四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第四師十二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處參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隊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參謀股長、科長,軍委總參謀部一處五科副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參謀長,中原軍區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江漢軍區鄂中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湖北軍區荊州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荊州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空軍師政治委員,廣州軍區空軍指揮所政治部主任,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政治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部部長。一九六一年晉陞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塗通今,1914年出生於福建長汀縣塗坊鎮。在父母的拚命支撐和同族資助下,塗通今讀了5年私塾、3年高小,還從國語講習所畢業。塗通今在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創建了神經外科訓練中心。他先後任四醫大副校長、校長、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黎光(19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一軍特務營排長。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冀中軍區營、團長,晉察冀區軍副旅長,華北軍區旅長,第二十兵團師長。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平津戰役。

  195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長。回國後,歷任炮兵副軍長,師長,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主任,軍區司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鄒衍(1915—)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五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政治部宣傳員,紅一軍團第三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甘肅華池縣保衛局局長,陝北定邊縣保衛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安處政治處主任,邊區政府警衛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晉西支隊副政治委員兼第二團政治委員,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八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一六0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公安縱隊政治委員兼公安一師政治委員,東北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瀋陽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增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黎光(19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一軍特務營排長。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冀中軍區營、團長,晉察冀區軍副旅長,華北軍區旅長,第二十兵團師長。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平津戰役。

  195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長。回國後,歷任炮兵副軍長,師長,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主任,軍區司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鄒衍(1915—)江西省興國縣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五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政治部宣傳員,紅一軍團第三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甘肅華池縣保衛局局長,陝北定邊縣保衛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安處政治處主任,邊區政府警衛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晉西支隊副政治委員兼第二團政治委員,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八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一六0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公安縱隊政治委員兼公安一師政治委員,東北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瀋陽軍區裝甲兵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增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張秀龍(1915—)湖北沔陽(今仙桃)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百團大戰和淮海、渡江戰役等,曾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胡繼成(1915—),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六安縣遊擊大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胡繼成,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六安縣遊擊大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二二三團副連長、連長,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司令部一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營長,六八九團參謀長,冀魯豫支隊第五大隊大隊長,冀魯豫軍區第五縱隊二旅六團團長,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三團團長、旅參謀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師八旅副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四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二軍一二六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廣州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賈若瑜,原名賈若愚,四川合江人,1915年出生。1936年加入共產黨,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49年任膠東軍區司令員,參與青(島)即(墨)戰役的組織和指揮。

      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首任館長籌建軍事博物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胡繼成(1915—),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六安縣遊擊大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胡繼成,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六安縣遊擊大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二二三團副連長、連長,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司令部一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營長,六八九團參謀長,冀魯豫支隊第五大隊大隊長,冀魯豫軍區第五縱隊二旅六團團長,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三團團長、旅參謀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師八旅副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四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二軍一二六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廣州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賈若瑜,原名賈若愚,四川合江人,1915年出生。1936年加入共產黨,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49年任膠東軍區司令員,參與青(島)即(墨)戰役的組織和指揮。

      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首任館長籌建軍事博物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鍾炳昌1915年出生,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曾任晉察冀軍區分區政委、旅政委、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入南京軍事學院政治系學習。後任軍政委、建築材料工業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革委會常委,中國科學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劉自雙(1915—),四川省巴中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 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二十七師八十團排長、副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新編第十旅十三團連政治指導員,營副政治教導員,山西平定縣縣大隊副大隊長,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三十九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九縱隊二十五旅副旅長,許昌軍分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警備第二旅副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副師長,華南軍區防空司令部參謀長,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第二參謀長,南昌防空指揮所副主任,防空軍師長,北京軍區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顧問。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顧鴻(1915—)又名顧節鼎。安徽省廬江縣戴橋鄉戴橋村人。1933年參加革命。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六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赴延安學習。1938年3月調赴新四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皖西北遊擊師特務隊隊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民運股股長,五團特務大隊大隊長,江北遊擊縱隊營長,營政治委員,第七師五十六團副團長,巢湖獨立團團長,五十七團團長、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六十二團政治委員,六十一團政治委員,第四縱隊三十三團政治委員、團長,先遣縱隊九支隊副司令員,皖北軍區警備第二旅副旅長,第十五旅副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師長、代師長,第十六步兵學校校長,工程兵學校副校長、第一副校長,南京工程兵學校校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1964年晉陞為少將。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0年離職休養。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