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明朝海戰史上一場氣勢恢宏的勇氣之戰
導讀:鳴梁海戰又稱鳴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鮮王朝海軍將領李舜臣指揮朝軍與日軍在今韓國鳴梁海峽進行了一場海戰。朝軍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十二艘板屋船擊退日軍戰船一百三十餘艘,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1592年閒山島大捷後,日本海軍屢戰屢敗,主力喪失殆盡。特別是丟掉制海權後,日軍的陸上攻勢因為缺乏補給而被迫減弱,在佔領平壤後,日軍停止了攻勢。後於1593年開始議和。李舜臣也因為閒山島等一系列戰功,被朝鮮王封為二品正憲大夫、三道水軍統制使。據說,「三道水軍統制使」是朝鮮專為他而第一次設置的官職。
但好景不長,日本為了拔去這顆眼中釘,使用反間計誣李舜臣居功自傲,陰謀篡權。1597年1月,小西行長用豐臣秀吉的計策,利用朝鮮的黨派之爭,派人在漢城散佈謠言,陷害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朝鮮國王李昖中計將李舜臣下獄,幸虧一些愛國將領出面死保,李舜臣才得以免死,但被貶為士兵,白衣從軍。得知反間計成功後,豐臣秀吉立刻於2月21日再度下令調動14萬陸軍和2萬水軍入侵朝鮮!從動員到集結共花費5個月時間,在7月集結完畢。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籐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餘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再次大舉侵朝。
此次豐臣秀吉的日軍是從水陸兩路進犯朝鮮,7月7日,日本水軍統帥九鬼嘉隆決定一雪前恥,他率領龐大的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世濟島北端西)的朝鮮海軍。他考慮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鮮龜船的對手,所以此次日本海軍專門針對朝鮮海軍的龜甲船做了改進,把原有的安宅船及大關船都臨時包上鐵殼,變成了巨型鐵甲船。開戰時,朝鮮海軍以為日本的艦隊是路過的運輸艦隊,沒有料到日本艦隊突然發起進攻,由於當時還在談判期間,所以朝鮮海軍沒有絲毫戒備,在戰役中朝鮮戰船全被日本海軍擊沉擊毀,海軍指揮官三道水軍都統制元均被火炮擊中身亡,朝鮮水軍被重創。戰後日本水軍配合陸軍水陸夾擊漆川島的朝鮮水軍,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海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
日本陸軍分為左路軍和右路軍。登陸後採取的是鉗形攻勢,兩路軍分別向南原和全州前進,根據計畫,這兩路軍應在朝鮮王京漢城會師。8月1日,14000餘日本左路軍進攻全羅道,正趕上明軍進駐全羅、忠清兩道。明軍楊元率3000人守衛南原,經奮勇戰鬥後因寡不敵眾,明軍兩千七百餘人戰死,南原失守。駐守全州的明將陳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這樣日本右路軍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攻下兩地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漢城已經無險可守。8 月19日,明軍除守衛稷山外全線退至漢城,日軍已經佔領了全羅道全部地區。
大敵當前,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強烈要求重新啟用李舜臣。朝鮮王迫於形勢,不得不順應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1597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板屋船攻擊倭艦一百三十餘並殲滅一半,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