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八女投江」:最小抗聯女烈士只有十三歲
王惠民也是一家抗戰,不然不能要她。她犧牲時才十三歲,扔家裡怎麼辦?她是我那個班的,行軍時我幫她扛槍,撤退時我們拉著、背著她。這小孩可招人喜歡了。她爸外號「王皮襖」,是軍部副官,上隊不久就犧牲了,我們都瞞著她。她們投江半個多月後,我們路過那裡,在下遊撈出3具屍體,都掛在柳條通裡,在山坡上掩埋了。還發現王惠民的背包,裡面有個比拳頭大的蘿蔔,啃去半拉。
這是個反常的秋天,5軍1師露宿在烏斯渾河畔。
樓山鎮戰鬥後,關書范率1師與西征主力分手後,戰鬥不斷。8月底決定放棄西征,東返刁翎。10月上旬到達烏斯渾河邊時,有人說還有百餘人,有人說只剩30多人,而其中有8名女性則是確切的。她們是5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楊貴珍、胡秀芝,士兵李鳳善、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還有原4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1師宿營的柞木崗子山,位於烏斯渾河西岸,東岸是大小關門嘴子山。部隊在這裡休息一夜,天亮後過河向北經馬蹄溝、碾子溝,就到刁翎的喀上喀5軍密營了。
快到家裡了,高興之餘,似乎有點兒鬆懈、大意。不知是誰打起第一個火堆,一堆堆篝火就在柞木崗子山下燃燒起來,就被一雙邪惡的眼睛盯上了。
葛海祿,這個讓人想到出賣楊靖宇的趙廷喜、李正新的也叫人的東西,鬍子出身,曾在9軍當過副官。而無論幹什麼,這世上錢才是他的最愛。這天晚上,他從樣子溝下屯去上屯找個叫「豆腐西施」的女人,老遠看到西南柞木崗子山下的火光,多年的山林生活使他立刻意識到了什麼,轉身去了樣子溝日本守備隊。
刁翎日本守備司令官熊谷大佐接到電話,再一個個電話,駐樣子溝、後崗日本守備隊,刁翎街偽警察大隊,還有那個把8軍好一通攪和的赫奎武團偽軍,立即出動。熊谷親率30多騎兵,馳奔柞木崗子。但他不明底細,未敢輕舉妄動,先將部隊在周圍部署、潛伏下來,想待天亮後看個究竟,再行動作。
說這個秋天反常,是因為這個秋天多雨,滿語意為「兇猛暴烈的河」的烏斯渾河,枯水期竟跟洪汛期差不多。百十來米寬的河面,河水渾濁、湍急,泛著浪花,滾滾北去。
師部參謀金石峰水性好,關書范讓他試探一下,能否涉渡。他剛下到水裡,槍聲響了。
這時,1師官兵正向河邊走去,本能地轉身奔向山坡,邊打邊向林子裡退去。而此時正是「渾湯林子」向「清湯林子」過渡階段,隱蔽性還挺好,進入密林基本就安全了。
女人對水總比男人親近些。守著一條大河,「起床」後,到河邊撩水洗洗臉。而且,據說如果可以涉渡,她們是被安排首先渡河的。
東北的大小河流,兩岸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柳樹叢,南滿叫「柳毛子」、「柳樹毛子」、「柳毛棵子」,吉東叫「柳條通」。這種柳樹,通常為手指到擀面杖粗細,幾米高,一簇簇密密匝匝的,沿河兩岸鋪排開去,下面是膝蓋高低的茅草。
戰鬥打響,八個女兵就隱進柳條通裡,敵人並沒發現她們敵人的目光和火力,都被向山上退去的官兵吸引了。
過河是不可能的,因為她們都不會遊泳。她們可以在那柳條通裡隱蔽不動,待敵追擊戰友遠去後,在柳條通裡逆流而上,或順流而下,擇機進入山林,就有生存機會。
但是,柳條通裡射出了憤怒的子彈。
這是從敵人側後發動的襲擊。8支長短槍,據說有的已經沒有子彈了。難說這樣的火力,對主力的撤離起了多大的掩護作用,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但它肯定牽制、吸引了敵人的兵力、火力。而在她們扣動扳機的瞬間,應該說就沒有想到自己,就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置於了絕地這才是她們從投入戰鬥到投江的本質意義和強者精神。
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柳條通裡飛嘯,茅草被炮彈打著了,柳毛棵子辟辟啪啪燃燒著,局勢更加危殆。
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不是她們所能控制的,也不是什麼「眾寡懸殊」之類所能形容的。但是,她們仍在戰鬥,只有戰鬥,直到射出最後一顆子彈,直到被洪水吞沒。
8個巾幗戰士,傷者被架扶著,踏入洶湧的烏斯渾河,一步步向河中心走去。
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於吉林省樺川縣(今屬黑龍江省)悅來鎮,1931年考入縣立女子師範學校,1934年入黨,1936年到悅來鎮南門裡小學任教。
冷雲中等個頭,圓臉,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樑,皮膚很白,身材像母親一樣較胖。參加抗聯後,特別是經歷了西征,到達烏斯渾河時,就跟大家一樣,又黑又瘦。在南門裡小學任教期間,經常穿白襯衫、黑裙子,藍士林布旗袍,外罩紅坎肩。教二年級語文、算術、圖畫、體育,多才多藝,溫文爾雅,又開朗大方。
「九一八」事變後,冷雲和同學們上街遊行,宣傳抗日救國,入黨後更加積極投身抗日活動。教師吉乃臣是個熱血青年,冷雲做他的工作,通過其父是偽保長的關係,獲取情報。
冷雲的丈夫是個偽警察,老人給定的娃娃親。冷雲曾想讓他利用這種身份為黨工作,這個長得挺有模樣的男人,卻死心塌地當漢奸,暗中對她和其他進步教師進行查訪。為了擺脫這個漢奸、無賴,冷雲曾多次要求上隊。1937年夏末,周保中要下江特委選派知識分子到5軍秘書處工作,黨組織決定讓冷雲和吉乃臣上隊。敵人追查人哪去了,就說是「私奔」了,這樣沒有政治色彩,可以保護家人,免遭禍害。
冷雲的父親鄭慶雲種地,有時上街賣點自產的蔬菜,母親谷氏做家務,一個哥哥在商號裡當店員。三間草房,一個小院,女兒的突然失蹤,就像給這個普通的樸實的人家投了一顆炸彈。況且還是「跟人跑了」,這在民間絕對是被戳脊樑骨的,母親哭瞎了雙眼。直到1952年電影《中華兒女》上演,聽人說八女投江中那個領頭的指導員冷雲就是鄭志民,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是上山當抗聯打鬼子了。
上隊只有一年多,大半年是在5軍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之後才是徹底地投筆從戎的西征。她和投江的7個戰友,都參加了樓山鎮戰鬥。不知她第一次參加戰鬥是何心境。而從讀書、任教,上隊後「坐機關」,到山林中行軍、戰鬥,飢腸轆轆,破衣爛衫,她與那些從小幹慣了粗活的女兵,顯然是不大一樣的。而且,西征前又剛剛生了孩子。這些,有關史料、著作都是簡單帶過。就是最後在烏斯渾河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今人也難以具體敘及。但是,她抗日救國的堅強意志,在從投入戰鬥到投江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則是顯見的。
「冷雲」是她上隊後改的名字。唐詩云「冷雲虛水石」,水天一色中,一種頂天立地的中流砥柱形象,正是這個弱女子的強者形象。
上隊後,鄭志民改名冷雲,吉乃臣改名周維仁。楊貴珍不需要改名,因為她沒有名字像絕大多數女兵一樣,她們是在成為一名抗聯戰士後,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楊貴珍是林口縣東柳樹河子村人。父親楊景春為人豪爽仗義,過往行人都愛到他家搭宿,免費吃住,人稱「楊家店」。天有不測風雲,父親眼睛瞎了,一家人陷入黑暗。1936年初楊貴珍十六歲出嫁,半年後腦後盤著的小疙瘩髻上,就插了朵戴孝的小白花,丈夫病死了。這年秋天,5軍婦女團戰士徐雲卿住到楊貴珍婆家時,婆家人正合計著要把她賣了。
當過童養媳的徐雲卿說:不行!這事得咱自己做主。你樂不樂意上隊?
楊貴珍一下子睜大了眼睛:俺?俺這樣的也能上隊?
正值青春妙齡的女人,就像後腦勺揉搓的皺皺巴巴的小白花,又像只畏畏縮縮的小鼠,不敢正眼看人,偶爾抬下頭,未等接觸人家的目光又趕緊低下了。她實在不明白,像徐雲卿這樣的女人,怎麼也能舞刀弄槍殺鬼子?在她的心目中,她與她們就像天上地下,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的。
她捂著臉哭起來:你們能要俺,他們也不能讓俺走。俺是人家用5擔包米換來的,俺家把包米都吃了。
徐雲卿給她擦著眼淚,說:女人一輩子就值5擔包米?你別怕,誰也擋不住你抗日!
參軍到密營被服廠,針線活誰也比不上楊貴珍,又快又好。學文化也特別認真,只是開頭一拿起筆來,那手就有些哆嗦。有男同志在場,吃飯也臉紅,壓抑不住的則是笑意。
前面寫過的大盤道阻擊戰,是楊貴珍第一次參加戰鬥。打響不久,徐雲卿就不見了楊貴珍的影兒。衝進村子,老遠看見楊貴珍和青年義勇軍的兩個小戰士,在個狗窩前忙活什麼。見到徐雲卿,正抱著一條鬼子大腿往外拖的楊貴珍,大喊:姐姐,快來幫把手。
從個弱女子到戰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楊貴珍圓臉,大眼睛,雙眼皮,白白淨淨挺好看,個頭頂多不超過1.65米。8位巾幗英雄個頭好像都不算高,沒有超過1.70米的,而且都挺漂亮。而最漂亮的,據說是胡秀芝和黃桂清,都是刁翎鎮人。黃桂清全家抗戰,和胡秀芝都是婦女團老兵,作戰勇敢。胡秀芝曾帶兩個女兵,用手榴彈炸毀敵人哨所。
郭桂琴、王惠民也是刁翎鎮人,能歌善舞。胡真一老人說,郭桂琴是個孤兒,被賣到窯子裡。謝興華她爸看她可憐,沒等接客,趕緊把她弄出來。謝興華一家參加抗戰,她也跟著上隊了。1937年冬天,她凍掉倆腳指頭,有只大腳趾,洗腳時見過,記不得是哪只腳了。王惠民也是一家抗戰,不然不能要她。她犧牲時才十三歲,扔家裡怎麼辦?她是我那個班的,行軍時我幫她扛槍,撤退時我們拉著、背著她。這小孩可招人喜歡了。她爸外號「王皮襖」,是軍部副官,上隊不久就犧牲了,我們都瞞著她。她們投江半個多月後,我們路過那裡,在下遊撈出3具屍體,都掛在柳條通裡,在山坡上掩埋了。還發現王惠民的背包,裡面有個比拳頭大的蘿蔔,啃去半拉。
八女中李鳳善遺存資料最少,採訪中也無人提及,只知道她是朝鮮族,二十來歲,也是林口縣人。
八女中的另一位主心骨式人物,是與冷雲同歲的人稱「安大姐」的安順福,西征前是4軍被服廠廠長。
有人說她的個頭也就1.55米左右,比王惠民高不了多少,卻是剛毅果敢,瘦小的身軀裡彷彿有使不完的精力。
安順福也是一家抗戰,父兄和弟弟都是黨員。丈夫是4師政治部主任樸德山,西征前在依蘭縣大哈唐戰鬥中犧牲。
有人說西征前,為了便於管理、行動,4軍和5軍的女同志即集中編為婦女團。有人說是樓山鎮戰鬥後,將兩個軍的女兵合編,隨5軍1師行動。
西征前,老弱病殘和懷孕的女同志留下了,還在吃奶的孩子都送給了老百姓。有資料說,女同志不多的4軍,送了9個。新中國成立後,有戰友、親屬到當地尋訪,找到的極少。
冷雲上隊不久,與周維仁結婚,不久周維仁犧牲,西征前生的孩子,是個女兒。安順福送人的孩子,不知多大,也不知是男孩女孩。但我們知道,八女中至少有兩位母親、戰士,是這樣踏上征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