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老兵之子憶父親:戰時沒在房子裡睡過一覺
這是一支特殊的抗日隊伍,它冠有蘇聯軍隊的番號,卻從不曾忘記自己是中國的軍隊,始終期盼著重回中國戰場與日寇浴血廝殺。它就是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
在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68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應俄濱海邊疆區國際合作與旅遊廳邀請,10多名東北抗日聯軍以及抗聯88旅後代啟程赴俄參加相關紀念活動並尋訪父輩足跡。「看看父輩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是抗聯後代共同的心願」。抗聯老戰士彭施魯之子彭越關說。
走進父親的88旅
「事實上,對於父親的一生,我是在他去世之後才逐漸有所瞭解。」彭越關說,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生前極少提起他的歷史。
文革時期,彭越關才隱約得知,父親和東北抗聯有關。但後來,彭施魯被打成了「蘇修特務」,因為他是88旅的一名軍官。
2009年,開國少將彭施魯去世,臨終前並沒有留下特別的囑托。「這時我才想起父親晚年陸陸續續給我們的一些資料,包括他的回憶錄《我在抗聯十年》。」彭越關說。
「我突然意識到他其實很希望我們這些後人去瞭解他。」於是,60多歲的兒子走進了被父親塵封60多年的歷史。
幾年來,彭越關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抗聯和88旅的研究上。2010年,彭越關和其他抗聯後代一起成立了「北京東北抗聯後代聯誼會」,其中包括周保中、李兆麟、王效明等著名抗聯將領的子女。
從遊擊隊到「特種兵」
「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國東北的淪喪,抗日聯軍的大旗開始在遼闊的白山黑水間飄揚。這支部隊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鬥爭,同時承受了巨大犧牲,隊伍從鼎盛時的4萬餘人戰鬥到不足千人。
「父親曾這樣描述1939年的抗聯:冬天的東北,山裡的氣溫常常在零下30-40度,戰士們沒有在房子裡睡過一覺,只能在雪地裡露營,在忍受飢餓和寒冷的同時,還要作好隨時隨地和敵人槍戰的準備。很多人沒能熬過那個不堪回首的冬天。部隊每年都有過半的減員。」
由於日偽軍的瘋狂「討伐」,1940年開始,部分抗聯戰士進入蘇聯境內並組成東北抗聯教導旅,後在蘇方建議下編入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在此期間,抗聯官兵進行了休整並接受軍政訓練。
三年的整訓將一支只會打遊擊的隊伍發展成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的專業部隊。另一方面,不斷有小部隊被派回東北,對日軍進行戰略偵察,在百姓中開展抗日宣傳等。
此次赴俄期間,抗聯後代將參觀88旅位於哈巴羅夫斯克東北70多公里處的維亞茨科耶營地,安放刻有88旅中俄文名稱的紀念標牌,並尋找在那裡去世的中國戰士墓地。聯誼會還準備與俄方探討88旅駐地的遺址保護問題,並嘗試查找俄方有關88旅的檔案,以供這段歷史的研究。
最後的88旅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戰場上,88旅只是很小的一支隊伍,只是中國抗戰力量的一小部分。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赫赫的戰功,但他們為民族解放事業奉獻了自己的最大力量以至生命,應該受到尊重」。彭越關說。
1945年,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給88旅發去致敬電:「感謝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情報,為我們遠東軍進攻中國東北起了重大作用。特別是在日本關東軍戒備森嚴的要塞,駐壘地區所進行的偵察、營救活動,高度體現了中國戰士的優秀品格和頑強的戰鬥精神。」
俄羅斯沒有忘記這些曾經與蘇聯並肩戰鬥的中國軍人。1995年,俄羅斯頒發衛國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章,授獎名單中包括72名88旅中國老戰士;2005年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紀念章發給了30個抗聯戰士。如今,仍然在世的老戰士已不足10人,他們成為「最後的88旅」。
「但這段歷史不應該隨著老戰士的離世而消失,作為88旅後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它傳承下去,這樣做不是為了給父輩增添榮譽,而是為了給現在以及將來提供正確的歷史借鑒。」彭越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