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傑出政治家姚啟聖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啟聖的三起三落: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有許多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而奉獻自己畢生精力的人。他們身為高官,憂心國家,在君王聖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們大有作為,為國家興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當道的年代,他們以諍言力諫,從不屈服於強權;在國家統一、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們挺身而出,為文官則出謀劃策,為武官則上陣殺敵,保國平安。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質,他們學識豐富,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沒有的遠見卓識。清朝康熙年間的兵部尚書、福建總督姚啟聖就是這樣一個人。
姚啟聖生於浙江會稽,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同時又充滿正義感。有一次在浙江蕭山遊玩,遇見兩名歹人強搶民女,姚啟聖抽刀就把歹人殺了,把民女放走了。康熙二年,姚啟聖參加鄉試,由於他學識淵博,在鄉試中獲得了第一名,被任命為廣東香山知縣。在執政香山期間,姚啟聖偷開海禁,同外商做生意,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同時也為朝廷貢獻賦稅。清朝前期有著嚴厲的海禁政策,官員開海禁有可能被罷官入獄,甚至殺頭。年輕的香山知縣姚啟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開海禁,他的膽識,從這時候開始得以體現。
擅開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啟聖被罷官了,但是被罷官之後的姚啟聖也沒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經商方面的天賦,在廣東經商為生,並且大有起色,積累了幾十萬兩白銀的財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啟聖帶著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平叛的將領,他帶著自己募集來的士卒,英勇殺敵,屢立戰功。後來耿精忠進入福建,盤踞福州。姚啟聖為了平民免受戰亂之苦,決定自己去勸降耿精忠。當時耿精忠已經知道自己窮途末路,但是害怕朝廷官員沒有信用,所以也不敢投降。姚啟聖隻身進入福州城,面見耿精忠,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勸降了耿精忠,立下大功。清朝感激姚啟聖所立下的功勞,升任他為福建布政使。
擔任福建布政使期間,姚啟聖就已經開始謀劃著為收復台灣做準備。這時候,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佔領著泉州、漳州一帶,使得百姓不得安寧,而吳三桂的大將韓大任帶領著部下,準備投奔鄭經。姚啟聖這時候又充分發揮了他的口才,再次隻身進入韓大任軍營,勸降了韓大任,讓韓率部成為了他的親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鄭經勢力擴大,為之後的統一掃清障礙。
清朝康熙皇帝謀劃著收復台灣,於是他任命姚啟聖為福建總督,統領福建事宜,為收復台灣做前期準備。姚啟聖上任之後,馬上就思考著,收復台灣需要哪些條件,現在有哪些優勢哪些劣勢。想要收復台灣,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們已經爛透了,根本就沒有作戰能力,但是他們迷戀於江南的優越生活,肯定不會主動遷走。姚啟聖上書朝廷,請求遷走這些八旗兵。這些滿清子弟兵遷走之前,為了報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姚啟聖自己出資送給康清王禮物,請求他下令,但凡有擾民者,一律殺無赦。他自己又花巨資,贖回了以前那些被擄走的老百姓,並且出錢給他們買田建房。
收復台灣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個熟悉水戰的將領。這時候,姚啟聖想到施琅,這位當年在他手中求學的台灣將領。姚啟聖利用鄭經對施琅的不信任,力勸施琅為朝廷效力,最後施琅同意了。姚啟聖向朝廷舉薦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帶領福建水師,練習水上操法。接下來就是要切斷台灣的供給鏈,這時候,就要實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灣提供支援。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內陸遷徙,放棄海邊的良田漁船,同時送田免稅,對居民加以補償,切斷了台灣的供給鏈。
收復台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候鄭經殺害了在台灣的施琅家人,水師提督施琅報仇心切,也想早日收復台灣。由於對台作戰需要有合適的季風,所以遲遲不能出兵,朝廷與水師都非常著急。後來季風到來,施琅率領福建水師與台灣水師分別作戰於澎湖、台灣本島,都獲得了勝利,終於收復了台灣。收復台灣是曠古奇功,康熙皇帝問姚啟聖想要什麼獎賞,姚啟聖只要求皇帝把一些珍惜書籍贈送給他,並且主動辭官不做,這也避免了歷史上出現很多次的「功高震主」而導致最後下場悲涼的狀況。
姚啟聖的人生起起伏伏,一生經歷「三起三落」。由於他個性耿直,直言不諱,與官場的氣氛格格不入,曾經使得官級越來越小,從一個高官成為了一個養馬官。但是由於他的個人智慧,最後成為名垂千古的官員。他一反常態,不但不貪污受賄,還經常把自己家的錢用於朝廷事業,他在廣東經商所積累的幾十萬兩白銀,在他擔任福建總督期間,悉數散盡。他也非常關心家鄉的建設,屢次為家鄉建設出資出力,興修水利,建設了三江匣、西江塘等水利工程,澤被後世,造福萬代。姚啟聖,成為了被百姓銘記在心的中國遠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