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初名臣張良沒有被漢高祖劉邦清算?
張良用他的一生詮釋著中華文化的內涵,正如張良廟的一副對聯所書:「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張良,字子房,漢朝開國名臣,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稱他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被後人冠為「謀聖」,與文聖孔丘、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並列。他的足智多謀令人歎服,他的人生光彩熠熠。他是三傑中唯一善始善終的功臣,也是一位具有仙人氣質的傳奇人物,他的魅力亦令不少現代人為之傾倒。
戰國時,張良家五代先人輔佐韓國國君。秦始皇滅韓國後,少年張良傾盡家財招募刺客刺殺秦始皇,天下震驚。人們以為這樣豪俠的人應該身形魁偉,哪料到他竟纖弱俊秀,如同美貌女子。十幾年後他成為劉邦的智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每一招都出奇制勝,令人驚歎不已。劉邦封賞功臣,他不戀功名而請辭,令人肅然起敬。劉邦死後,他更加專心修道。最後仙逝,呂後不信,命人掘墓查看,結果一夜間天下出現三千張良墓。據《太平廣記》載:張良成仙後,仙位為「太玄童子」,常隨太上老君在太清仙界遨遊。而他的孫子張道陵也得了道,在崑崙山時,張良曾去看過他。
縱觀張良傳奇的一生,他前半生摯誠報國,建立奇功偉業;後半生逐漸淡出官場潛心修道,留下仙名。張良的所有故事中,最神奇最有爭議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拾履授書的故事了。領悟這個故事,就可以解開他一生的種種令人費解之謎。
據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逃到了下邳(今江蘇睢寧北)。一天,他走到一座橋上,一位年邁的老頭故意把鞋甩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把鞋給我拾上來!」張良受此挑釁,很想揍他,但礙於他年老,不忍動手,只好下橋取鞋。取鞋後,老人又令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跪著小心地幫老人穿鞋。穿好後,老人大笑而去。張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一會兒,老頭又回來了,對張良說:「你還可以教,五日後的黎明,在這裡見面。」張良很奇怪,就跪下來答應了。五天以後天剛亮張良就到了橋邊,老人卻已早到,他生氣地說:「跟老人相約為什麼反而落在後面?下次早點來!」又過了五天,剛剛雞叫張良就到了,但老頭還是早到,又教訓了他一頓。最後一次,張良半夜就動身,終於趕在了老頭的前面。老頭很高興,拿出一本書給張良,說:「讀了它可以成為王者的老師。十年之後必有王者興起,十三年後你可以到濟北來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就走了,也再沒見過他。張良等到天明打開書簡來看,才知是《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軍師)。張良就日夜誦讀此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文武兼備的「智囊」。十年後果然陳勝起義爆發,十三年後張良去谷城,山下確實有一尊黃石,老人的預言神奇般地得到應驗。
有些人不相信有神存在,因而認為張良遇仙人授天書這事兒玄之又玄,簡直是胡編。其實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奧妙的宇宙有無窮的玄機,周易八卦等等至今不是仍然可以指導有智慧的人把握人生的脈搏嗎?張良的神奇經歷也只是滄海一粟,只有這樣的經歷才能解釋他的不尋常,也才能給後人智慧的啟迪。
少年張良勇毅絕倫,自以為可以扭轉乾坤,一心要恢復韓國,刺殺失敗並不能動搖他的志向。然而,得遇黃石公授他兵法,不只是成全了他的智謀,更主要是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因為隨著「老人的預言神奇般地得到應驗」,證明歷史的發展是天意而非人為,每一件事都是安排好了的,人做什麼也是天命。張良的智謀再高,是上天給予他那樣的智慧,他就要順天意完成他的歷史中的使命,也就是助劉邦建漢。所以他自然會放棄初衷,反對劉邦復立六國。既然是「天數茫茫不可逃」,人生的功成名就只不過是上天對所選之人的一種福報而已,又有什麼可喜悅追逐的呢?最重要的倒是要成為黃石公那樣超常的人,能洞察天機。所以聰明的張良自然會看淡榮華富貴,在被劉邦封侯的時候,他就表示要一心修習道術,拋棄人間世事。這與某些凡夫俗子所認為的「看到功臣被殺而借口自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張良後來的神跡說明,他不管世間繁事,一心修煉,是真正的智慧。看看劉邦時代的和歷朝歷代的功臣名將的沉浮,看看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現實,更覺得張良實在是一個最成功的智慧之人。
那麼,張良到底具備哪些過人的德行而被黃石公看中呢?蘇軾在〈留侯論〉中曾對張良的涵養評論道:「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說張良有過人的隱忍精神,這是從結果表現來看,當然這是很主要的一方面。細分析,還可以發現其它的超常之處。張良明知老人故意甩鞋為難他,卻因為敬老而一再忍讓,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無二,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中國傳統道德中,「百善孝為先」,所以張良是大孝大善之人。老人讓他五日後黎明見,他如約而來,卻因比老人晚到而受到訓斥。他沒有辯解,而是一次比一次更早。他並不知道老人要幹什麼,卻忠人之事堅守信義。從中也能看出他的膽略和見識不俗。孔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等君子之德,在這一件事中都體現在張良身上。黃石公說「孺子可教也」,就是指他是可造之才。把兵法傳給這樣的人,才能順天而為,不為禍天下。而兵法中又蘊含著天道,張良越是領悟兵法的奧妙,就越接近天意,思想境界也會隨之提升,而思想的提升又會使他更加領會世事表象背後的真機,必然看穿世情尋求真道。他最後的人生選擇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張良用他的一生詮釋著中華神傳文化的內涵,正如張良廟的一副對聯所書:「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雖然兩千多年的風雲早已逝去,而那撲朔迷離的張良墓,似乎時時在提醒後人去追尋謎底,去領悟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