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通敵指正:司馬喜坦承罪名為何反被褒獎?
中山國是戰國時期活躍的第八雄,國內號稱有千輛兵車,十萬甲士。既然國家比較強大,那國相的寶座自然就很多人爭搶。司馬喜做為中山國的大夫,竟然連續三次就任中山國相,把持中山國國政數十年。為何司馬喜經歷數代中山國君更替,依然成為政壇不倒翁呢?
首先,是司馬喜非常準確的把握住了中山國政壇的形勢。
中山國是位於燕趙兩大強國國境中的一個國中之國,於是,要想在中山國立足,不但要求能夠獲得中山國君王的寵信,還需要得到兩大鄰國的允許。當時的燕國相對弱小,而趙國經歷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實力大增,儼然成為三晉第一霸主,多次率領各國征討四方。於是,得到趙國君王的認可,就成為入主中山的重中之重。
司馬喜和趙武靈王的關係不錯,和趙國的執政大臣也多有來往。當中山國又將面臨換屆選舉的時候,司馬喜派人到趙國活動,希望趙王表態繼續支持自己。可惜,這一次保密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司馬喜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公孫弘打探到了這一消息。
公孫弘當然也知道和趙國打好關係的重要性,可是多年來,都是司馬喜負責和趙國交往,自然趙國君臣收了司馬喜許多好處,只認司馬喜的帳。於是公孫弘就反其道而用之,公開奏報中山王,說:「國相司馬喜以中山國的利益作為代價,換取趙國君臣的支持,並以趙國為後台,鞏固自己在中山國的勢力。其行徑無異於出賣中山,欺君罔上,希望大王嚴懲!」
中山王一聽,果然大怒。作為君王,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威權被人蔑視。雖然中山國相對弱小,可是國政獨立。可是,每當自己的意見和司馬喜意見不同的時候,趙王和燕王就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以前還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現在看來,是國相司馬喜早就和趙王燕王勾結,以趙王和燕王來壓制自己啊。這樣的大臣怎麼能夠留下呢?
中山王憤憤的說:「我要殺了司馬喜,剝他的皮,吃他的肉,一點都不分給別人!
司馬喜就在一旁駕車,立刻叩頭請罪:「臣自知死期已到,不敢為自己開脫!」
中山王愣住了,為什麼司馬喜不為自己辯護,反而一口承認自己的罪行呢?中山王緩了口氣,說:「愛卿,是不是你有什麼苦衷?」
司馬喜再次叩頭,沒有解釋,依然說:「臣死罪!臣死罪!」
中山王有點為難了。看司馬喜這架勢,是不是被人冤枉呢?司馬喜畢竟為自己,為中山國工作多年,除了有時候專權一點,也沒做出什麼傷害自己,傷害國家的事情。於是,中山王沒有追究司馬喜的過錯。
不久之後,趙國的使者來到中山,依照自己和司馬喜的約定,希望中山王讓司馬喜繼續擔任中山國的國相。中山王疑惑了,司馬喜竟然這麼大膽,別人已經舉報他倚仗外國勢力謀取中山國國相之位,還這麼傻送貨上門?中山王再一想,不對,司馬喜應該不會這麼蠢。那麼,讓中山王生氣,廢黜司馬喜之後誰得利最大呢?只有國相的另一個競爭者公孫弘!
於是,中山王認定,是公孫弘故意請來趙國的使者,為司馬喜遊說,好讓中山王處罰司馬喜。中山王很得意,以為自己看穿了公孫弘,而保護了中山國的大忠臣司馬喜,就把公孫弘趕出中山,繼續讓司馬喜擔任中山國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