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為何會中了張儀的陷阱?楚懷王不善聽人言 | 陽光歷史

 

A-A+

楚懷王為何會中了張儀的陷阱?楚懷王不善聽人言

2016年10月08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80 次

屈原投江讓我們感歎忠臣的節氣,這樣的治國精英抱負難申,實在讓人憂愁,而悲劇產生的根源不是精英的無能,而是屈原效命的楚懷王。統治國家與管理企業一樣,身為管理者,楚懷王卻沒有管理者應有的素質,國家管理體繫在他手上分崩離析,從而走上了亡國之路。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小事例分析一下楚懷王缺乏哪些素質:

如果綜合判斷,也許錯的會少一些

楚懷王十六年,這時的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而齊、楚間形成了聯盟。說客張儀來到楚國,目的就是分裂齊楚「兩座大山」,張儀用誇獎、打感情牌和利誘三大招讓楚懷王心中的天平開始傾向秦國,隨後他用六百里地徹底收買了楚懷王,這種又可結盟又有肥沃土地的好事怎麼可能不接受呢?但是天下怎麼可能有免費的午餐,楚懷王正陷入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這時的楚懷王就已暴露出他沒有綜合判斷的問題。管理者是企業的舵手,企業的重大決策常常由管理者來做出,管理者的眼光不應當局限於某一個局部或一定時間,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對錯綜複雜的問題作出綜合判斷。

如果與人溝通,也許現狀不會如此

而這個陰謀只有陳軫看到了,秦國表面先讓齊楚斷交,秦楚建交,實則是挑撥齊楚關係後形成齊楚聯盟,孤立楚國。楚懷王顯然沒有看到這一點,並且對陳軫採取冷漠的態度,拒絕與他交流,完全否定他的想法。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歷史大名人屈原身上。同樣在這個時期,屈原在楚國主張內政上選賢任能,建立一個理想的如堯舜禹湯時代的社會;外交上聯齊合縱,對抗強秦的連橫。與陳軫的情況相同,懷王疏遠他忽視他,一意孤行,屈原正確的主張都未能實行,最後亡國之時正是屈原投江之時。

管理者怎麼可以不與人溝通呢?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做好與上級、與部下、與同事、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素質之一。傾聽會讓別人感覺你很謙虛,也會讓你瞭解更多的事情。

如果冷靜思考,也許結局有些不同

在張儀陰謀論提出的時候,楚懷王的「智囊團」在做什麼呢?他們在歡呼楚懷王的做法很對,楚懷王是偉大的、必勝的、英明的,人云亦云下,楚懷王根本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決策,甚至無視了正確的建議。

出色管理者都具有處事冷靜的特點,他們善於考慮事情的多個方面或問題涉及的各利害關係方,不易衝動行事。具有這種特徵的管理者往往能使事情或問題得到比較妥當的處理,同時又有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然,身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以上提到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人才數量不斷增長的今天,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是十分重要的,商戰名家提供了大量專業課程為您解開管理者之謎。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