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姬瑕簡介 三次攻楚失敗而客死漢江的皇帝
周昭王姬瑕簡介,西周第四代國王。周康王之子。《史記》稱他為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卲王。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
人物簡介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國周朝第四代王。漢族,鎬京(今陝西長安縣境)人。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後來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
周昭王——三次攻楚失敗
楚國是西周侯衛統治下的「南國」之一。商末周初,由於鬻熊舉族投周之後,楚與周王室的關係一般是良好的。周武王死,子成王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史記魯周公世家》。)後來,流言澄清,周公又回去了。周康王時,楚與周關係亦屬正常(《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楚靈王語:「昔我先王熊繹與呂及、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究其原因,一是周楚同源(周人,姬姓,傳說是帝譽之後),鬻熊臣周,奠定了親善關係的基礎。二是周初克殷,後又周公東征,足見殷商殘餘勢力與東方方國部落一直叛周抗周,周王朝不得不全力東向,重點打擊東方方國部落。三是楚人辟在蠻荒之地,勢弧力單,只得卑事周天子,當不會引起周王室的重視。
但是,「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左傳隱公十一年》),楚是周王朝的異姓國,一開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視,甚致在諸侯盟會上,都沒有與盟的資格。周王室對齊、晉等諸侯國均有賞賜,而楚國則無。時過五百多年,楚人對此仍耿耿於懷,憤憤不平。如春秋中後期,楚靈王就說先王熊繹與齊、晉、魯、衛等國君一樣並事周康王,四國可得珍寶之器,而楚國則無分,因此要與周王室「求鼎以為分」。右尹子革告訴他:「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左傳昭公十二年》。)這種建立在「親親」、「尊尊」的宗法等級基礎上的主從關係,必然產生深刻的矛盾,從而導致征服和反征服戰爭。事實上,早在周初,周王室為了加強對楚國和荊楚地區庸、盧、彭、濮等方國勢力的控制,在漢東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國,在南陽盆地,又有申、呂等姜姓國(姻親國)。楚國懾於周王朝的強大,不得不進貢苞茅等物,表示臣服。
周成、康王時期,東都洛邑建成,東西連成一片,長達千里以上,初步鞏固了對「東土」的統治。周共王時,楚國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國家已呈勃興之勢。所以到周昭王時期(約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關係開始緊張起來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擊楚國。據陝西扶鳳出土的《牆盤》銘文記載:「弘魯召(昭)王,廣笞荊楚,唯狩南行。」可見周昭王親領軍隊南征,聲勢浩大。另據《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約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漢,遇大兕」。這次,一般認為其時與上述《牆盤》記載相同。周昭王領軍渡過漢水,深入荊楚一帶。渡漢水時還遇見「大兕」(兕,古代犀牛一類動物。《左傳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約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這次渡漢水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大部喪失。這次失敗歸咎於天時不利,實際上周王朝軍隊當遭到楚軍強有力的伏擊。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據魯紀年推算,當為周昭王二十四年(約公元前977年)。這次攻楚,周昭王全軍覆沒,周人諱言此事,模糊地說「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說:「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舟進。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這裡說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設計獻膠粘接的船隻,船駛至中流,膠液融化,船隻解體,周昭王及其部眾,溺水而死。屈原在《天問》中寫道:「昭後成遊,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纍纍南征,當然不是為了貪求什麼,而是由於楚國的勃興,引起周天子的驚恐,不得不領兵親征,企圖遏制楚國的發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敗亡,是我國歷史上一件大事。此後,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國則日益發展強大,逐步走上與周王室分庭抗禮的道路。
周昭王死因
周昭王在位19年,困擾害百姓而被船民設計淹死,葬於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縣嵩山中的少室山)。姬瑕自幼養尊處優,即位後又沒有賢能的大臣勸諫、輔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來。他酷愛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獻珍禽,明天貢上異獸,以此博取賞賜和陞官。
周昭王自幼生長在王宮中,哪知道創業守成都都非易事,只見父王在宮中一坐,就有文臣武將去聽命辦事;外邦諸侯年年納貢,歲歲來朝,並不費什麼力,就覺得這天子當起來也很容易。於是,周昭王就開始沉溺於享樂,不理朝政,周朝因此開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諸侯也不大尊敬這位天子了。
昭王南巡,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秧,男的被拉去給昭王的軍隊駕車、挑擔、運送糧草,女的被拉去給他做飯、洗衣。召王的軍隊也一路上騷擾百姓,殺豬搶羊,只弄得怨聲載道。老百姓家裡的糧食被搶走了,耕牛和雞鴨也被搶走宰殺了。
這一天正在前行,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只見河水急流而下,水勢兇猛。昭公派人抓來幾個漁夫一問,才知道這就是漢水,要到楚都丹陽(今湖北枝江縣)。是一條必經之路。於是,昭王下令徵集附近漁民的全部船隻,抓來船夫,整整用了兩天,才將南巡大軍全部運過河去,
昭王渡過漢水以後,才知根本沒有什麼白稚之事,心中大怒,命令軍隊向楚都丹陽發動進攻。可是楚軍早知必有一戰,預先做好了準備,打了幾仗,昭王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丹陽始終攻不下來。昭王的軍隊只好拿老百姓撒氣,搶劫了老百姓的大批財物,接著只好班師回朝。
來到漢水邊,昭王大吃一驚,只見河邊一隻船也沒有。昭王派武士到附近村莊裡搜了半天,一無所獲。他斷定是這些山野村民故意跟周軍作對的,就把他們抓來,命令他們在三天之內,造出三十條船來,交付周軍使用;否則軍法處置。
第三天中午,村民果然送了三十條新船來到河邊。周軍回家心切,就爭先恐後地上船,還把車、馬和搶來的財物全都裝到船上,一齊向北劃去。不料船剛劃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來。船夫一個個跳到河中遊走了。再看那些船,竟然都散開成了一片片的木板。昭王和他的軍隊連同車馬財物,都掉進了湍急的流水中。
原來昭王的軍隊這樣燒殺搶劫,百姓們早就恨透了他們,就決定在昭王返回時,教訓教訓他,讓他知道老百姓是不好欺侮的。於是,百姓表面上執行命令造船,可村民們用樹膠把一塊塊木板粘合到一起,根本就沒鐵釘加固。這樣,他們胡亂應付,造了三十隻船,又在木板粘合的縫上畫上一些花花綠綠的圖案掩蓋。周軍末看出破綻,就上當了。這船經水浸泡,樹膠慢慢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這些周軍兵士生長在北方。大多不識水性,掙亂幾下。就沉下去葬身魚腹了;只有少數兵士,或靠著水性。或抓著塊木板,才勉強遊到岸邊,保住了性命。自幼在王宮中長大的昭王,哪識水性,加上身體肥胖,掉進水裡,掙扎了幾下就開始往下沉,連"救命"都來不及叫出聲來。昭王有個護衛叫辛遊靡,不僅力氣大,還會浮水。他看到昭王掙扎幾下就沉下去了,就趕緊過去救駕。他一手夾住昭王,一手劃著水往岸邊遊,好不容易才把昭王弄到岸上。再看昭王的肚子裡灌滿了水,脹得像面大鼓,試一試鼻息,一絲兒氣也不出了。原來早就淹死了。
辛遊靡等人抬著昭王的屍體返回鎬京,向朝中大臣報告了這次南巡的詳細經過。大臣們一商議,覺得堂堂的周朝天子,竟然為了一隻自稚而送了性命,這樣的醜事要傳出去,還不讓天下人恥笑?只好推說昭王暴病而亡;還說,昭王臨終之前留下遺言,為了不驚擾天下,喪葬從簡,由太子繼位,這就是後來的周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