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的戰神:唐朝時生擒高麗王的大將是誰?
在中國歷史上,隋煬帝三次遠征高麗未果,唐朝的李世民也是野心勃勃欲把朝鮮拿下,一直到了唐高宗也是多次遠征,終於將高麗征服。歷史總是令人回味,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是哪位大將攻克平壤,生擒高麗國王呢?據歷史記載:唐朝在朝鮮的軍事行動達到巔峰是在667年,當時唐軍在新羅軍的配合下,由李勣為將對高麗發起了水陸大戰,圍攻一個月後,李勣一舉攻陷平壤,生擒高麗國王,帶20萬戰俘返中國,並把高麗王帶到太宗墓前祭奠。唐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駐軍2萬人。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就是唐初名將李世勣,他一生出相入將,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被朝廷倚之為長城。為唐王朝的大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驗證了李世民的預言,他曾經說唐朝如果從海陸雙方進攻,將有可能征服高麗。高麗國其實也很囂張,在643年竟然切斷了新羅到長安的線路,並且不斷地進攻新羅,這也是導致後期新羅軍與唐朝聯手進攻高麗的原因。李世民氣憤之下決定進攻高麗,遠征勢必要準備大量的糧草,勞民傷財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但是李世民認為有必要遠征。親臨前線指揮,結果首戰失敗告終。李世民並不放棄,後來又進行了一次遠征,也是無功而返。
轉眼到了唐高宗李治執政,不少文史學家評論李治膽小怕事,其實有失偏頗。李治聯合新羅軍,精密部署作戰計畫,一場空前的戰役即將打響了。就從李治下決定進攻高麗來看,他不失為一位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不但完成了父輩的夢想,也使大唐威名遠揚。660年,數十萬唐軍東渡黃海,衝破百濟的西部防線,攻下泗沘城,唐派官員去百濟各地管制。接下來的幾年,唐軍與高麗的軍隊發生數次交鋒,因唐軍以百濟作為基地,糧草供應已經不用長途跋涉了,戰勝的機率很高,百濟一戰無疑為後來的征服高麗奠定了基礎。
668年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李治得知高麗國內部叛亂,於是對朝鮮戰場增加了用兵力量,並派老將李勣為大將軍,水陸兩軍均聽從李勣指揮。李勣率領大軍一路連捷,直抵平壤城南紮下大營,城內不斷派兵迎戰,皆大敗而還。不久唐軍火燒城門,一舉攻破平壤城。至此高麗國滅,唐朝將高麗各地分為州、府、縣來管理,派官員入駐管轄。昔日的大唐王朝沸騰了,全民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李勣不負李治所望,也完成了幾代帝王、將軍未能完成的夙願。
李勣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據《資治通鑒》載:「李世勣嘗得暴疾,方云『須灰可療』;上自剪須,為之和藥。世勣頓首出血泣謝。上曰:『為社稷,非為卿也,何謝之有!』」又,「世勣嘗侍宴,上從容謂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世勣流涕辭謝,嚙指出血,因飲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稱讚他:「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
一生經戰無數的李勣,從高麗戰場上回國後不久,因征伐勞累而病重,在669年去世。唐朝對高麗國也只是僅僅管理了八年,於676年,被迫將所有中國官員從高麗召回。我想這些官員在離開高麗國時的回頭一瞥,不知道會有多少愧疚,怎麼會對得起征服高麗的大將軍李勣?其實,唐朝的帝王、臣民們內心都應該懂得,在詩詞昇華、歌舞繁榮的背後,有著李勣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傾世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