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太盼望的「無修」原著變影視,太盼望談情之外的浩然正氣,卻忘了講故事的能力並不行
---------
投稿網友:藍慕柔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我等原著黨等一部對原著未經篡改的電視劇有多難。好不容易盼來了必須力推。
灰色色調和人設並無往日「宣傳好於片花,片花好於劇集」的國產劇慣性。這足矣使得《琅琊榜》獲得四顆星了。
且始終認為《琅琊榜》並非單純的男男宮斗劇、古裝劇、腐女劇。總覺得裡面以翻案為主的故事,有點現實意義。尤其當蕭景睿說出:「(朝廷上的污濁之氣)難道都是官員的問題嗎?」(大概意思,原句記不清了)的時候,突然有點揚眉吐氣之感。
——原來大陸劇偶爾也會思考一下現實問題啊~
——翻案什麼的,真是不錯的題材呢~
然後,其實就沒有然後了。畢竟海晏在寫作之初是將《琅琊榜》定位為「會有許多粉色泡泡」的攪基劇的,但是最終寫跑了。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定位,使得無論情感挖掘還是現實意義的挖掘都不夠到位的問題。
所以,有硬傷,不足為奇。
其實,書中的煽情和鋪墊做得挺到位且足夠多。至少不會讓人覺得人物動情、哭泣那麼莫名其妙。但是電視劇裡的人哭啊、動情什麼的就有點突兀了。
比如幾出重頭戲,霓凰認出梅長蘇、蕭景睿得知身世,謝府被團滅的戲。總覺得發展的太快,並不及淚點。
原著黨表示情感宣洩和表達不夠的同時,是非原著黨的雲裡霧裡。第一點就是過於神異的梅長蘇,和冗長不知在做什麼的各種案件交錯。
前者好賴劇中一直有點線索,表示梅長蘇既有江左盟、琅琊閣支持,同時又是帶著目的回來的,所以神異的不過分。
後者看起來就格外沒意思。太過露骨的表示任何案件都是梅大宗主的一步棋的故事手法,抬高的是梅梅、或者說是胡歌。磨光的是非原著黨、非胡粉的興趣和胃口。
這無疑是影響其收視率、口碑的重要缺陷。
另從影視角度講,劇集的服裝、道具包括色彩都非常令人滿意。就連片頭曲「破繭成蝶」的寓意也讓人心滿意足。
但唯一讓人不滿的是,武打場面的設計。雖然也能從武打動作的不花哨、重細節上看出導演組和設計人員的良苦用心。但,鏡頭、角度切換的太頻繁,根本看不清動作。讓人看著很暈。(尤其謝府暴擊那段的武打動作)
我猜測導演的用意可能是為了掩蓋武打戲碼的薄弱的同時,利用鏡頭彌補一點絢爛進去。可惜效果欠佳。
但是,以上這些缺點或硬傷。都是相對而言的。較比大部分國產劇來說,《琅琊榜》是站在頂端的電視劇一點也不為過。
服裝、服飾、禮儀、音樂都讓人很滿意。從演員角度來說,拋卻幾位主演。最得我心的是蒞陽長公主、謝玉、言候幾位。
《武林外史》是必須懷念的童年武俠劇之一。一向主角不火,配角火的劇集裡。人們都去憐惜白飛飛。卻總是討厭朱七七。這次「朱七七」的回歸,未改的容貌下,多了一點歲月。台詞不多,光是流淚已勝過萬千辭藻。對於沉寂多年的張棪琰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展現演技的機會。
原著中,我總會把謝玉當做一個暗中的角色。他並不像劇中這樣頻繁露臉,卻始終給人一種「大boss就是他」的感覺。劉奕君把這種含而不露的軍候氣質演繹的非常到位。對夏冬假意示好時候,滿面溫吞的乖張。謝府突圍時,睚眥盡裂的張狂。都是恰到好處的,又力透紙背的。謝玉是個壞人,但不是讓人看著就覺得害怕的壞人。他是政治家,所以他的壞裡必須透有帶著威嚴的狡詐。這些,張奕君都做到了。
在讀原著時,言候出場雖不太多,但卻令我印象深刻。朝堂動亂,是死了心,專注求仙問藥的侯爵。冷顏冷面之下,古道熱腸、一腔熱血卻從未改變。坐而捶地,怒目圓睜,咬牙怒吼「他必須死!」時,王勁松的牙齒裡都是戲。
在那時,我突然覺得大陸需要這樣一部電視劇——雖然它有冗長、傑克蘇的缺陷——但卻不能掩蓋它的優勢。
總感覺,這樣一部劇,能夠喚醒如言候、紀王爺一般「沉默的大多數」。不求為誰昭雪。求是能為這「朝中風氣」、「天下黎民」做些該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