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自己苦等過的劇,歎著氣也要看完
---------
投稿網友:芰蓮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終於完結了,身為懶癌晚期患者,平生第一次寫長評,瑣瑣碎碎的說點吧。
琅琊榜是我看完的第一部網絡小說,也是看完的寥寥幾部所謂的「權謀文」之一,雖然它並不能算很標準的權謀奪嫡題材,作者採取了一種比較討巧的方式來設置劇情,奪嫡即復仇,復仇即雪冤,雪冤即正義。這樣的背景設置有利有弊,一方面絕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比較單一,正面角色都是聰慧善良大義凜然,從能力道德到顏值都無可指摘,反面角色則或愚蠢自私或卑劣無恥,最終都是多行不義自取滅亡。這樣的權謀奪嫡裡,人性世情的複雜,權利廝殺的慘烈,私慾與理想之間的取捨,光明的目標與陰暗的手段之間的矛盾都被極大的淡化了。要說父子相疑,手足相殘的那種悲愴感,尚不及步步驚心。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設置也有好處,規避了權謀作品裡容易出現的道德風險,當讀者跟隨主角的視角進入權利鬥爭中,看著他匡扶正義雪冤平反總比看著他作奸犯科不擇手段心理上要舒適些。這部小說雖然談不上優秀,但它的優點還是比較明顯的。作者的文筆雖不高端華麗,但很流暢,並不裝;文中的權謀鬥爭雖然簡單,但也沒太多BUG,主角光環雖然很明顯,但作者還是精心設置了很多伏線,節奏也把握的很好,各種懸念揭開的時機恰到好處,不疾不緩,娓娓道來,顯示了作者對整部作品很好的控制力,這在網絡作品中已屬難得。另外對於口味比較清淡的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女性作者的權謀文有個極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沒完沒了的大!胸!美!女!總之這部小說流暢、溫和、情節不複雜也不傻白,長度也比較適中,個人覺得適合不愛看言情的女生閱讀。
當聽說這部小說要拍電視劇的時候我本來不報什麼希望,覺得小說風格不太適合電視劇,按偶像劇拍好像主題嚴肅了點,按歷史正劇拍情節又太童話了點。但是從去年開拍後看到各種劇照花絮,心說「還挺像那麼回事麼」。當最終的長片花放出時,我像很多人一樣,期望值達到了巔峰,激動的想就算不是神作,絕對是經典級的作品嘛。
帶著這種期望等了一年,在檔期確定後更是數著日子一天一天的盼,我還真的從沒這麼期待一件事情,更別說是一部國產劇。而當電視劇終於出現在屏幕上的那一刻,電視劇觀看經驗不足的我明白了三件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實是正理,片花和正片永遠是兩個作品,想太多了始終是不好的。
平心而論,電視劇拍的不錯,首先製作團隊的態度實在誠懇認真,認真到作為書粉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覺。連書中那些有點鬼扯有點玄乎有點不現實的情節,山影竟然都如此實心實意的盡全力去呈現出來,能得如此對待的文學作品有幾部呢,更別說是一部網絡小說;道具服裝畫面在國產劇中真是少見的精美細緻,終於可以不在古裝劇的畫面裡看到由不知道裝在哪的射燈打出的明亮光束,小商品市場批來的莫名其妙的後現代主義風格裝飾,廉價而俗艷的窗簾和怪誕的服飾髮型了。劇中各種精細到極致的小道具讓人心水的不行,梅長蘇的宅子簡直橫掃一堆所謂的ZAKKA風原木風中國風裝潢。畫面還是山影一貫的處女座強迫症風格,隨便截圖就可以當壁紙的那種。導演還精心拍了很多秀美優雅的空鏡頭,造福mv剪輯製作愛好者。服裝造型,尤其是男演員們,戴冠束髮,寬袍大袖,果然個個齊整,雖然不一定嚴格符合某個朝代,但是小說本來就是架空,能有這樣的盎然古意就很好了(不過我對閣主的披頭散髮、甄平的連帽衫、譽王妃和惠妃的頭巾還有其他娘娘們臉頰旁邊垂下來的那股頭飾還是持保留意見);演員的表演基本上都達到了優秀水準,連群演都非常稱職,不會出現令人出戲的情況;劇情繼承了原著細膩的優點,仔細安排了各種小細節小伏筆,以及溫馨賣萌段落,而且整體上還很緊湊,基本上沒有注水拖劇情的地方,十足良心;另外,作為一部並非武俠題材的劇,武打場面設計的很好,拍的也實在,足以讓好多武俠劇羞愧了。
原著作為一部優缺點都挺明顯的小說,在被影視的方式呈現出來後,一些優點保留了下來,但是缺點不僅未被很好的彌補,反而更加明顯了。文字畢竟不同影像,有些地方筆力可以補人力之不能為,想像可以代畫面之不能及,所以編劇真是一個極富挑戰的職業啊。原作者作為一個非專業編劇,能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只是劇本的生澀單薄到底還是挺明顯的。原文中開篇起就對梅長蘇作了很多鋪墊,直敘側寫,旁白對話,層層渲染,極盡各種言辭來展現梅是如何驚才絕艷智計無雙冠絕天下令人心折,所以讀者容易接受大家擠破頭都要搶的麒麟才子這個設定,而劇中一開場就只好通過人物對話來強調梅長蘇就是神呀就是好,觀眾還沒反應過來也就只能莫名其妙的被強行接受了這個人設。這種通過人物對話來推進情節傳遞信息的單一方式貫徹全劇,尤其在前幾集更是著急上火的不容觀眾稍作思考就強行解說,甚至到了不惜傷害合理性的地步。尤其是情絲繞一節,宮女從老嫗手中拿走情絲繞,兩個在做你知我知、見不得光的壞事的人本應惜字如金少說為妙,宮女一句「你確定這就是娘娘要的當年太后用在長公主身上的...」,語音清晰,表述完整,人物時間事件要點無一不全,擺明了告訴觀眾聽好哦這是說給你們聽的哦;惠妃娘娘再當場複述一遍「我知道,這就是當年太后...」,娘娘您是怎麼活到現在的?這是編劇對技巧多沒信心,是導演對手法多不上心,還是對觀眾的智商多不放心,才一心一意要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把信息硬塞給觀眾啊。
作為一部有絕對主角設定的小說,改編後的主角光環愈加明顯了。主角光環不是問題,好多不錯的作品都有點主角光環,但是一來琅琊榜中缺乏同樣出眾的其他角色作陪襯,無論敵人還是隊友;二來主角永遠用雲淡風輕的對話方式來實現料敵機先決勝千里,看多了多無趣呢。讓黎綱翻牌子來決定先幹掉哪個部的情節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搞政治鬥爭呢嚴肅一點好嗎,主角如此輕描淡寫就摧古拉朽了,怎麼體現他的艱辛他的不易他含辛茹苦為靖王的悲情啊。梅長蘇那句「那些陰暗的,沾滿鮮血的事情就讓我去做」何等悲情,可是他的手上基本沒沾什麼血(他的表妹勉強算得上吧),也沒做什麼陰暗的事,敵人們在作死和互咬中紛紛倒下,所有的人都是咎由自取。當他輕描淡寫的在台詞裡就把逆犯的王妃從天牢裡偷天換日撈出來的時候,我也終於湮滅了電視劇會削減主角光環的最後一絲幻想。
反派們倒得太容易,隊友們屬性又太單一。偽裝者的正片部分也足夠扯淡,各種拖沓鬼扯不靠譜,但是勝在姐弟手足,師徒同儕,愛人敵人之間的衝突與扶持中的情義令人心情激盪,大姐、大哥、阿誠、明台、王天風等都是筆墨均勻的人物,各有獨立厚實的性格形象。琅琊榜撇開不甚精彩的權謀鬥爭有什麼呢,除了壞沒什麼特點的反派們(除了謝侯爺)?還是永遠仰慕愛慕主角的護殊寶們?謝侯爺、言侯爺、梁帝算是為數不多的立體人物,但是戲份相對較少,互相之間的交集也不多。山影的戲大多有精彩的群戲,本劇中卻只能說是一個人的史詩,一個人的傳奇。至於最重要的第二主角靖王,相較原著,他在劇中的智商情商均被削弱,製作方不想招賣腐的名聲,主題又苦大仇深,於是兩人的對手戲設置的別彆扭扭的,靖王的形象也只能是梅長蘇的陪襯了。
比武招親、火寒毒、烏金丸,這些玄乎卻又極為關鍵的設定,和整體端正嚴謹的正劇風格放在一起,多少有點違和感。這部架空小說本身並不具備歷史的真實與厚重感,可朝堂戲中大家偏偏又演得那麼認真嚴肅(除了太子偏喜劇丑角的表演,然而他一個人走這種路線搞得更違和),更放大了故事的不靠譜感。個人倒覺得政治部分處理的誇張一些戲說一些會更好一點,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那個范,在那部劇裡誰也不會計較皇帝會不會自我流放三百里,但要是放在康熙王朝裡就不能接受了。
本劇在用心處的細節的確很精細,但有些地方卻不太用心:皇后和手下宮女商量要不要整整越妃,非要在人家門口當著一大幫人討論;靖王第一次回宮被晾在外面時,手下非要在宮門口上司的背後聊他是如何不受寵;蔡荃沈追都有一見靖王就非要當著其他同事的面吐糟皇帝的愛好;蒙摯和梅長蘇在宮巷中相遇,非要當場大聊復仇啊翻案啊這些一兩句說不清楚的事情你倆明明是要裝作不熟的設定嗎?總之大家都不願意找個僻靜的地方好好聊聊。如果這是一部隨隨便便充滿BUG的扯淡戲說劇,這些細節不算什麼,偏偏這部劇有精心設置的細節,有認真走心的表演,這些不合理的地方才更加扎眼。
本劇的剪輯有時有點跳躍了,比如我想選你靖王殿下那段,明明是為數不多的燃點所在,結果剛剛要燃起來的時候啪得切到了長公主,再切回來情緒已經很難再調動上了。我明白導演想搞多線敘事,但是掐的點太讓人難受了。此外獵宮血戰一段,明明眼見敵人烏泱泱的衝進去,我方就要寡不敵眾了,下一個鏡頭就是郡主很帥的登場,鏡頭再切回獵宮的時候我方人員大多還活著,敵方人員是投降了?被殺了?逃跑了?好歹交代一下吧烏泱泱一大群呢。
最後想吐槽的是,原著中的一些抒情旁白很精美很感人,作者捨不得刪去也可以理解,但是這種直接用對話的方法藉角色之口來念出這些旁白太粗暴了。當這些不同身份的角色突然神色一凜,款款的念出文藝腔十足,更要命的還是統一的作者口吻的台詞時,真的好雷好囧好出戲。如果作者捨不得這些抒情段子,完全可以找一個旁白來讀嘛。
最後說說角色
梅長蘇:作為第一主角,難度大,可發揮的空間也挺大,胡歌演得很努力,也很用心,更難得的是很放鬆沉靜,並不刻意。雖然不能說完美但是已然是相當不錯了,起碼我想不出來同樣年齡段的演員裡誰能處理的更好了。
蕭景琰:作為主角光環的最大受害者,這個角色本身就彆扭。我記得當初作者更文時就費了不少口舌以作者的身份為靖王辯白,說他真的不傻真的是帝王之才啊。現在劇中不僅進一步削弱智商,還增加了任性矯情的部分,尤其是救衛錚加的那場衝突,充滿了言情劇裡一個就不把話說清一個我不聽我不聽的風情。受限於角色,王凱的發揮也比較拘謹緊張,遠不如阿誠哥那麼放鬆自如。不過顏值確實很高,舔屏足夠了。
霓凰郡主:劉濤演得不錯,氣質也英氣。但是我除了長亭相認一段,大部分郡主與蘇兄的對手戲都快進了。添了感情線是一回事,拆了原CP是一回事,最致命的一點是,我無法接受兩個青梅竹馬半大孩子分別十多年剛剛重逢就迸發出如此強烈的屬於成年人的深沉纏綿的成熟愛情,多多少少也要有個漸進過程吧。
飛流:這個角色演員本身氣質比演技重要的多。能演得不雷,劇組和三石弟弟都不容易。
謝玉:謝玉這角色實在驚喜,不但看起來一身正氣,發起狠來也是理直氣壯,全不似有些反面角色那種咬牙切齒眼歪嘴斜的演法,和妻子的告白和訣別深沉真摯,與梅長蘇的獄中交鋒,從憤恨到絕望,層層遞進絲毫不亂,連最後咬手指按手印都那麼有謝玉范!給劉奕君一百個贊!
言闕:當初定角色的時候覺得心目中的言侯爺與王勁松完全不重合,現在已經不作第二人想了。言侯爺簡直帥出天際,「我想讓他死」以及寧國侯府前的對峙,情緒之自然氣質之貼合,除了想把膝蓋獻出來沒別的感想了。
梁帝:梁帝應該是唯一稱得上是反面boss的角色,也是劇中梅長蘇以外戲份最足最獨立最有厚度的角色。這個人物的自大與膽怯,冷血與慈心,偏狹與精明,被丁岱勇拿捏的無一處不妥貼,毫無疏漏。尤其最後與梅長蘇的那場對手戲,相當動人。
太子:我不知道把太子處理成這種形象是演員的理解編劇的想法還是導演的決定,總之原著中太子的陰鷙焦慮不甘痛苦以及畢竟是天家皇子東宮儲君該有的氣質一丁點都沒表現出來,完全照不成器之富二代的喜劇丑角風格處理了。
譽王:我理解黃維德覺得原著中譽王太弱太傻,不足以做反派的苦心,但是玲瓏公主之子這種設定除了有點狗血以外也沒能為譽王加分。黃維德演得很認真很到位,但是這個角色也就這樣了。
蒙摯:形象上讓我覺得百分百還原原著的一個角色。蒙摯在書中純粹一個武力值輸出加強行解說劇情的功能性角色,陳龍卻在角色的限制中增加了萌點,很成功也很令人驚喜,幸虧有這個角色調和,不然劇情有時候太苦情了。
夏江:書裡勉強算個反派boss,不過後面就智商強行下線了。劇裡加了戲,反而弄得更蠢了。一個領教了主角嘴炮強大功力的狡猾反派為什麼還要和他當面對質?當然演員表演沒有問題,只是相較謝玉梁帝這個反派設置沒什麼意思。
閣主:其實靳東對藺晨刀子嘴慈母心的把握還是挺準的,作為一個估計沒看原著只是友情客串打醬油的演員,演的可以了。造型不好不要傷心麼,都是白衣服和披頭散髮的錯。
秦般若、宮羽、夏冬:沒什麼可發揮的角色,演員表演不過不失,愛不起來恨不起來。
皇后、靜妃、高湛:還原原著,恰如其分。
祁王:我覺得給祁王這種純元皇后式的人物正面戲份是個壞主意,像片花那樣不露正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