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十大最為奇特的食蟻獸
食蟻獸外表怪異,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它們在捕食螞蟻和利用螞蟻營養方面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也因此成為動物進化的一個典範。文中介紹的10種食蟻獸將捕食螞蟻變成一種藝術,這些「螞蟻終結者」幾乎不吃其他任何食物。雖然看似「挑食」,但卻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因為螞蟻畢竟在地球總動物生物量中佔到25%這一驚人比例。
1.土豚
土豚
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佈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
土豚的英文名字「Aardvark」源自南非荷蘭語,這種現象較為罕見。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佈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一些展現土豚幼仔的照片旨在改變這種印象,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結果。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偶爾,它們也會為了獲取水分攝入植物,但也僅限於所謂的「土豚黃瓜」。雖然淪為土豚的盤中餐,但對「土豚黃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夠幫助這種在地下結果的怪異植物傳播種子。土豚的皮膚天生灰色並帶有微黃色,由於行走時皺紋叢生的皮膚濺上土壤,因此呈現出粉紅色。這是一種奇妙的偽裝,幫助它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進而避開非洲一些可怕的大型捕食者的追蹤。
2.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是一種白天活動的有袋動物,以白蟻為食,在澳洲一度非常常見
貓、狐狸和狗的引入導致袋食蟻獸數量銳減,截至上世紀70年代,數量已不足1000只
袋食蟻獸是一種白天活動的有袋動物,以白蟻為食,在澳洲一度非常常見。一些動物學家認為袋食蟻獸可能與已滅絕的袋狼或者塔斯馬尼亞虎存在血緣關係,這兩種動物的低背部和尾部均長有與眾不同的斑紋,非常容易辨認。
貓、狐狸和狗的引入導致袋食蟻獸數量銳減,截至上世紀70年代,數量已不足1000只。在此之後,政府採取措施減少狐狸數量,幫助袋食蟻獸的數量回升到3000只左右,但仍被列為瀕危物種。動物學家認為袋食蟻獸之所以只生活在兩個面積很小的孤立區域的原因在於,這兩個區域存在大量樹洞,便於它們躲藏。
經過長時間的進化,袋食蟻獸進化出充滿粘性的長舌頭,幫助它們捕食螞蟻,但它們的爪子在面對堅固的白蟻堆時卻也無能為力。為此,它們採取了一種有效的進攻方式,從白蟻堆周圍更為鬆軟的土壤下手,通過不斷的挖掘攻克地道,進而享用裡面的白蟻。
3.巨食蟻獸巨食蟻獸
這種食蟻獸原產自中南美洲,體型與一隻德國牧羊犬相當
巨食蟻獸沒有牙齒,前腿長有異常鋒利的爪子,每天可吃掉大約3萬隻螞蟻
巨食蟻獸的體型實際上並不「巨大」,但也是4種主要蠕舌亞目中體型最大的。這種食蟻獸原產自中南美洲,體型與一隻德國牧羊犬相當,包括長尾在內的身長可達到7英尺(約合2.1米)。巨食蟻獸沒有牙齒,前腿長有異常鋒利的爪子,利用2英尺(約合61厘米)長充滿粘性的舌頭捕食螞蟻,每天可吃掉大約3萬隻螞蟻。它們的天敵很少,美洲獅、美洲虎和人類的卡車是它們的主要敵人。巨食蟻獸每次產一子,幼仔與成年個體外形差不多,只是體型很小。出生後的第一年,巨食蟻獸幼仔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母親背上度過,捕食母親嘴下的「漏網之蟻」。
4.侏食蟻獸
侏食蟻獸
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姬食蟻獸」,同樣生活在中南美洲,茂密的森林地區是它們的棲息地,
這種兩趾食蟻獸長有可盤捲的尾巴,可以纏在樹枝上,允許它們立起身體,呈一種垂直的防禦姿勢
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姬食蟻獸」,同樣生活在中南美洲,茂密的森林地區是它們的棲息地,這一點與巨食蟻獸不同。與巨食蟻獸相比,它們體型更小,體重不到1磅(約合453克),身長只有17.7英吋(約合450毫米)。夜間活動的侏食蟻獸非常罕見,動物學家並不將其視為一種有威脅的動物。但隨著亞馬遜上遊變得更孤立和更難以進入或者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事情可能發生改變。
最後一幅照片看上去有些怪異,因為它是一張人工上色的幻燈片,歷史可追溯到1928年,當時研究人員對巴拿馬群島的森林和沿岸地區進行科學考察。這種兩趾食蟻獸長有可盤捲的尾巴,可以纏在樹枝上,允許它們立起身體,呈一種垂直的防禦姿勢。
5.北方小食蟻獸北方小食蟻獸
它們沒有牙齒,舌頭很長並充滿粘性,尾巴很禿,可以盤捲
毛髮從白色到淺黃色,身上有一大片深黑色區域,好似穿著一件背心
北方小食蟻獸分佈在從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爾和秘魯太平洋沿岸森林的區域。它們沒有牙齒,舌頭很長並充滿粘性,尾巴很禿,可以盤捲,最適於生活在螞蟻和其他昆蟲食物豐富的叢林和森林地區。北方小食蟻獸包括尾巴在內的身長可達到50英吋(約合130厘米),毛髮從白色到淺黃色,身上有一大片深黑色區域,好似穿著一件背心。
6.南方小食蟻獸
南方小食蟻獸
南方小食蟻獸偶爾也捕食蜜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與其他絕大多數食蟻獸一樣,它們也沒有牙齒,長有鋒利的爪子,用於摧毀在雨林嗅到的蟻巢
南方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頸食蟻獸」或者「小食蟻獸」,生活在包括整個巴西在內的南美洲大部分地區。與其他絕大多數食蟻獸一樣,它們也沒有牙齒,長有鋒利的爪子,用於摧毀在雨林嗅到的蟻巢,而後飽餐一頓。南方小食蟻獸偶爾也捕食蜜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久之後,類似南方小食蟻獸這樣的食蟻獸可能成為尋求奇異寵物的人的目標。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南方小食蟻獸的肛腺會噴射一種極為難聞的霧狀物,實在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寵物。
7.巨犰狳巨犰狳
巨犰狳可能不是純粹而典型的食蟻獸,它們主要以螞蟻和幼蟲為食
巨犰狳可能不是純粹而典型的食蟻獸,它們主要以螞蟻和幼蟲為食。白蟻是它們的最愛,會利用鋒利的爪子深挖白蟻穴,而後美美飽餐一頓。巨犰狳的體重可達到70磅(約合31公斤),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大的成員。它們生活在南美洲大部分地區,是一種易受傷害的物種。
哥倫比亞比亞維森西奧的羅斯-奧卡羅斯動物園公園是巨犰狳的家園,對於那些致力於保護奇異動物的人們來說,這裡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教育資源中心。巨犰狳沒有天敵,所懼者只有人類。雖然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但農場主還是將它們視為一種「害蟲」。
8.倭犰狳
倭犰狳
倭犰狳的長相與常見的犰狳不同。它們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小的成員
倭犰狳是犰狳家族的一個另類,長有背甲,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並不依附在骨骼上
倭犰狳的長相與常見的犰狳不同。它們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小的成員,身長只有3.5到4.5英吋(約合90到115厘米),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地下度過,穿行於鬆散的沙土中。倭犰狳是犰狳家族的一個另類,長有背甲,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並不依附在骨骼上。這種奇怪的動物尾部同樣長有甲板,充當一個「塞子」。在遇到危險時,它們立即一頭鑽進洞裡。
科學家對倭犰狳的生活方式、繁殖速度和種群數量知之甚少。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已經放棄精確其生存狀態,寧願將其歸入「數據缺乏」之列。這種動物只生活在阿根廷中部的一小片區域。由於人類的開發導致棲息地減少,它們的未來令人擔憂。
9.針鼴針鼴
針鼴(Echidna)是一種單孔類動物,與鴨嘴獸一樣,它們也是通過產蛋而不是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在流行文化世界,針鼴也佔有一席之地。1994年,在視訊遊戲系列《音速小子索尼克》的《針鼴納克魯斯》中,針鼴成為索尼克的對手。
針鼴(Echidna)是一種單孔類動物,與鴨嘴獸一樣,它們也是通過產蛋而不是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哺乳動物中,只有它們採用這種方式。這種動物原產自澳洲和新幾內亞,「Echidna」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具體指半人半蛇女怪厄喀德那,被描述成「所有妖怪之母」。如果見過厄喀德那的圖片,你一定會認同這一點。
在流行文化世界,針鼴也佔有一席之地。1994年,在視訊遊戲系列《音速小子索尼克》的《針鼴納克魯斯》中,針鼴成為索尼克的對手。納克魯斯的外形雖與真正的針鼴存在差異,但仍舊不失為最棒的針鼴形象之一。針鼴家族共有4個種群,其中的短吻針鼴只以螞蟻為食。在遭到捕食者的攻擊時,它們會蜷縮成一個球並亮出尖刺。雄性針鼴的陰莖長有4個頭。
10.穿山甲
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種長相怪異的哺乳動物,身上佈滿鱗片,
由於對穿山甲肉和用於傳統醫學的旺盛需求,此前數量眾多的穿山甲已呈銳減趨勢。
穿山甲是一種長相怪異的哺乳動物,身上佈滿鱗片,生活在從東南亞西部到非洲太平洋沿岸的區域,共有7個種群。從統計學的角度上說,穿山甲並非一種瀕危物種,但IUCN指出,由於對穿山甲肉和用於傳統醫學的旺盛需求,此前數量眾多的穿山甲已呈銳減趨勢。
穿山甲的身長可達到40英吋(約合100厘米),前爪很長,可利用指關節行走。它們沒有牙齒,舌頭長達16英吋(約合40厘米),寬度只有0.25英吋(約合0.5厘米)。它們用爪子扒開蟻穴和白蟻堆,而後利用長舌頭捕食螞蟻。與頭髮和指甲一樣,穿山甲的鱗片也由角蛋白構成,邊緣非常鋒利,讓捕食者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