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冷戰初期美蘇核動力飛機瘋狂競賽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冷戰初期美蘇核動力飛機瘋狂競賽

2015年05月24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26 次




 


  在二戰後的一段時間裡,令人恐懼的「蘑菇雲」是大眾唯一能與核能聯繫起來的印象,但很快這種嚇人的印象便被一股「核能狂熱」思潮取代,核能被認為將成為一種服務於社會的新型產業,引來一場新的革命。而作為20世紀象徵之一的飛機也不可避免地與核動力聯繫在了一起。理論上,1鎊濃縮鈾燃料釋放的能量可以驅動一架飛機不停地環繞地球飛行80圈。隨著冷戰的開始,美國需要這種航程幾乎不受能量限制的轟炸機。



  美機核輻射影響令人恐懼



  美國軍方進行 「飛機核能推進計畫」始於1946年。該計畫由費爾柴德公司發動機和飛機分部負責實施,項目的主管部門則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



  1951年,核動力飛機開始投入真正的研製,通用電氣公司負責開發機載核反應堆,康維爾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負責開發合適的載機,首次飛行被樂觀地預定於1956年進行。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空軍的一場豪賭開始了。康維爾公司決定改裝兩架基本型的B-36H轟炸機(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以容納核反應堆動力裝置,改進後的飛機重新編號為X-6。而第三架改裝後的B-36H被賦予了NB-36H的型號,作為專門的飛行試驗平台。



  研製計畫一開始,許多令人束手無策的技術難題便接踵而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反應堆的核輻射防護問題。按照當時的設計,「反應堆—噴氣發動機」式的動力裝置準備安裝在X-6的後彈艙中,其中4台渦噴發動機位於後機身的下部。防護部分包括:包圍反應堆的大型水箱,其中水同時起到屏蔽和反應堆核心慢化劑的作用;座艙後方的圓形防護罩,由鉛和鋼組成,直徑2米,厚10厘米。儘管在這樣的防護之下,當時還是有人擔憂超劑量的核輻射洩漏出來。對於一架設計留空時間也許長達數周的飛機來說,輻射的累積效應是非常大的。

1955年,在愛達荷州的一個試驗場,發動機在被稱作「熱傳導反應堆試驗一號」(HTRE-1)的地面試驗台上做了運行。工程師們測試了由反應堆、輻射防護罩、兩台X-39發動機、管道、控制部件和各種儀表組成的完整的飛機動力裝置。 1957年,又測試了其他的反應堆核心,HTRE-2號和HTRE-3號裝置稍微減輕了部分重量。據公佈的信息顯示,HTRE-3號發動機在飛機以740千米/時的速度巡航時,航程可以達到48300千米。


  此後,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在1955至1957年間共完成了47次飛行。反應堆雖然並不提供動力,但卻提供了大量的關於核輻射影響的數據。NB-36H每次飛行時,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伴飛。一旦NB36H墜毀,C-97上的士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對於執行這一任務的士兵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在為一枚飛行核彈護航。有人開玩笑地給這支特殊的部隊起名叫「黑暗中的閃光」,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幸運的是,墜機事故並沒有發生過,NB-36H最終於1957年末在沃斯堡基地安然退役。在擱置數月後,NB-36H被拆毀。



  蘇聯也因技術不過關放棄



  核動力的巨大魅力不僅吸引了美國人,蘇聯人同樣對核動力飛機充滿興趣。相關的研究計畫從1955年開始在蘇聯 「原子彈之父」伊戈爾·庫爾恰托夫的指導下進行。最初的研究中考慮了不同級別的發動機和反應堆,並在1965年獲得批准製造一架飛行試驗平台。飛行試驗平台在圖波列夫的圖-95「熊」式大型轟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被賦予圖-95LAL的新編號。與NB-36H類似,圖-95LAL雖然攜帶反應堆,但仍依靠常規動力飛行。



  1961年5月,圖-95LAL首次升空。其反應堆安裝在彈艙內,周圍以鉛和塑膠隔層作為屏蔽,飛機週身佈滿放射探測器。至同年8月,圖-95LAL共進行了34次飛行。飛行試驗的結果令人鼓舞,所以真正使用核動力發動機的圖-95改型的設計工作也隨後開始,新機編號圖-119。圖-119的設計之初考慮了多種動力方案,包括核動力渦扇發動機和核動力渦槳發動機等,最終決定採用NK-14A型核動力渦槳發動機,計畫於1965年實現首飛。但後來也許是遇到了與美國同行相同的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並受到美國 「飛機核能推進計畫」下馬的影響,蘇聯人終止了自己的核動力飛機研製計畫,圖-119也永遠失去了起飛的機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