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一顆小行星險與地球撞擊在大氣層中燒逝
天文學家首次預報小行星撞擊地球
10月6日剛剛被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高速飛向地球,試圖和地球擦出火花。無奈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只有兩米左右,還沒等它和地球「親吻」,就已經在大氣層中燒逝。10月7日,國外天文學家首次對這次撞擊進行了預報,但是沒有想到這顆小行星來得那麼快。根據美國宇航局計算,北京時間10月7日10點46分,近地天體(NEO)2008TC3撞擊蘇丹上空的大氣層。不過,預報同時指出:這顆直徑為2米的小行星的撞擊力相當於1000噸TNT炸藥,但是它在飛行的過程中會在大氣層中燃燒,可能產生碎裂,在非洲東部地區的觀測者在天氣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將觀測到一個非常亮的由東北到西南方向的火流星,這顆近地小行星對地面的損害為零。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趙海斌副研究員告訴筆者,這顆小行星也是圍繞著太陽轉,和太陽同時「出生」,但是它的壽命也因為這次撞擊而終止。從小行星的飛行軌道看,不排除是和其他小行星相撞後再飛向地球的。因為這顆米級的小行星直徑實在太小,因此留下隕石的可能性不大。
■研究與防患
幾率:相當於飛機失事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認為,從幾百萬年的漫長時間來看,地球發生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的幾率,與在飛機墜毀事故中喪生的幾率是一樣的。
王思潮說,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是一種高危害、低概率的事件,如直徑140米的彗星彗核、小行星如果碰撞地球,就會引起海嘯。一般來說,直徑是一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平均50萬年碰撞一次,直徑140米以上,平均5000年碰撞一次,也就是說近50年碰撞的概率1/50。天文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求助於數值模擬計算,推斷出直徑在200米以上的隕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大約為每17萬年一次。
「數以百萬計的小行星,在地球周圍織成一張密密的『蛛網』,我們的地球,就在這張危險橫生的網中穿行。」王思潮說,每年,在說不准的時間裡,一些小行星會令人措手不及地「撞」到地球上來。
■統計:800多個「地球殺手」
百年內200顆小行星將到訪
紫台專家告訴筆者,現有的近地小行星大約有1400多顆,對地球有威脅的800多顆,其中百年內將有200餘顆小行星將陸續到訪地球。
木星的引力是近地小行星產生的主要原因,「假如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徑超過一公里,那麼這個災難就是全球性的,但是較小的不會產生災難性影響,它只會對撞擊當地造成災難。」
目前,能被世界上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小行星不計其數,而且這些望遠鏡絕大多數並沒有在觀測小行星。即使它們都同時用於小行星觀測,也只能觀測到小行星中的一部分。截止到2008年9月,獲小行星中心永久編號的小行星達192280顆。
據介紹說,能被觀測到的小行星的數目取決於小行星實際的數目、大小、距離、亮度、用於觀測的望遠鏡的情況、天氣情況以及觀測者。
如此龐大的數量中,天文學家目前已經篩查出800餘顆小行星有可能造訪地球。其中百年內將有200餘顆小行星將陸續到訪地球。但由於目前掌握的數據並不全面,而且小行星目前均距地球較遠,因此相撞的可能性僅為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
■小行星可能成為新能源
近年來,隨著一些大的小行星觀測項目相繼啟動,小行星越來越受追捧。分析其原因,天文專家認為,除了人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小行星撞擊的危險外,小行星還可能成為新能源,比如具備採礦的前景。
研究小行星,除了尋找新成員,還有就是深入分析它的構成。一般天文專家發現新的小行星後會通過測光、光譜等手段測試出小行星的「本質」,比如組成成分等。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在我國吉林地區收集到的小行星殘留物——隕石中,含鐵量達到了30.17%,完全可以作為鐵礦石開採使用。而飄遊於宇宙間的小天體也就是一座座蘊藏了大量能量的礦廠。
專家表示,除了礦石,目前已知的小行星中,一大部分主要成分是硅、鐵、鈣的氧化物,還有一部分小行星含有相當數量的碳、水、氫、氧。這些寶貴的資源都有可能成為人類的「新能源」。
■防患:布下天網監測行星
在普通人看來,撞擊地球就等於世界末日。但王思潮說,經過監測軌道等計算方式,可以像計算概率一樣,來判斷小行星的著落,如果真正和地球相撞,就要採取引爆和改變軌跡等辦法。以目前的科技實力,已經完全有能力去攔截可能撞上地球的近地小行星,現在,關鍵的是要將那些有危險的近地天體提前發現出來,以便留足夠的應變及攔截的時間。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天文台在進行小行星的觀測工作,形成了全球監測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也聯合研製了1米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來捉拿這些「地球殺手」。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觀察到了幾十萬顆小行星。其中有1萬多顆小行星獲得了永久編號,意味著它們的軌道被精確確定了。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小行星需要監視。到2020年,所有直徑在140米以上的小行星,將有90%的群體被監測在網路裡,它們的「偷襲」,也有望提前被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