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3000光年外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中子星 | 陽光歷史

 

A-A+

科學家在3000光年外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中子星

2015年06月11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37 次

    美國和荷蘭科學家27日報告說,他們在3000光年外的一個雙星系統裡發現了迄今質量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兩倍,這一發現可能對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多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雙星系統是利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綠岸射電望遠鏡發現的,由一顆中子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其中的中子星是一顆脈衝星,編號為PSR  J1614-2230,每秒自轉317周,旋轉時「像燈塔一樣」不斷向宇宙空間發出電磁波。

    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以不到9個地球日的週期繞中子星快速運轉,當白矮星運行到中子星前方時,中子星向地球發射的電磁波受白矮星引力影響會發生扭曲,其到達地球的時間也被推遲。這一現象被稱為引力時間延遲,科學家根據延遲時間的長度即可精確算出兩個天體的質量。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留下的「殘骸」,其密度極大,一塊針箍大小的中子星物質質量即超過5億噸。脈衝星則是週期性發出電磁脈衝信號的星體。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並非所有中子星都是脈衝星。

    科學家曾預計,這顆中子星質量可能為太陽的1.5倍,但測算結果表明其質量是太陽的兩倍。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會改變科學界對中子星成分的理解。一些天文學模型推斷,中子星除中子外,還應該包含超子、K介子等亞原子粒子。但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科學家斯科特·蘭塞姆表示,「我們的成果排除了這類模型」。

    蘭塞姆表示,觀測到這一雙星系統「非常幸運」,系統中的中子星不斷釋放可供跟蹤雙星軌道的信號,而白矮星質量也很大,引力時間延遲因此更大,便於科學家進行測算。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