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延伸至北極點插上國旗 | 陽光歷史

 

A-A+

中國科考延伸至北極點插上國旗

2015年06月21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6 次

  9月20日,歷時82天、總航行1.2萬海裡,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結束科考任務後,乘「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順利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碼頭。就考察目的、行程、成果等話題,本報專訪了剛剛抵達的科考隊首席科學家餘興光。


  「雪龍」號航行到北緯88度26分,創造了中國航海史上的新紀錄


  記者:科考隊是7月1日從廈門起航的,80多天的考察大體包括了哪些行程?


  餘興光:本次北極科學考察歷時82天,是我國歷次北極考察時間最長的一次。「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總航行12000多海裡,最北到達北緯88度26分,創造了中國航海史的新紀錄。


  這次科考隊由121位隊員組成,其中包括美國、法國、芬蘭、愛沙尼亞和我國台灣地區的6名科學家。


  記者:我們知道,本次科考有兩大科學目標——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及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請問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餘興光:圍繞兩大目標,我們共完成135個海洋站位的綜合調查、1個「長期冰站」的海冰氣綜合考察和8個「短期冰站」的考察、1個北極點冰站的考察。


  考察範圍涵蓋白令海、白令海峽、北極點等海域,南北縱貫2300海里,東西橫跨1100海里,範圍之廣、內容之全、取得的資料和樣品之多,均創造了我國歷次北極科學考察的新紀錄。


  更重要的是,本次科考突破了前三次在加拿大海盆的考察範圍,首次把海洋綜合考察和對北極海冰的考察延伸到了北極點。


  此外,我們還用了1小時50分鐘,回收了2008年放置在北冰洋深海的潛標,獲得兩年的觀測數據。我們首次獲得2.5米長的北極點冰芯,可以用來研究北極點海冰的結構、性質、微生物、海洋化學物質等。


  記者:與普通科考相比,北極科學考察有哪些特殊困難?


  餘興光:北冰洋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有大霧、氣旋、冰裂縫等對海洋作業和冰站考察造成危險的因素。事實上,此次考察中,這些危險情況我們基本都遇到了。另外,還要考慮北極熊的威脅。


  科考關注北極海冰變化對我國環境影響,發現北極點的海冰融化嚴重


  記者:我們為什麼要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北極科學考察呢?


  餘興光:中國處在北半球,北極的快速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生態、環境影響非常大。


  此次科考關注北極海冰的快速變化對中國環境和氣象的影響,以便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之中採取更好的行動和策略。


  在「雪龍」號向北挺進時,隊員們發現北緯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出現大量的冰間水道或水塘。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北冰洋的變化令人震撼,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可能產生很多的環境問題,對中國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這次北極科考圍繞國際北極研究的熱點科學問題,獲取了多學科立體實測數據,不僅對深入瞭解北極變化及其對我國氣候環境影響起到積極作用,也為國際北極科學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現場資料。


  記者:科考隊8月20日抵達北極點後,主要進行了哪些活動?


  餘興光:8月20日,全部冰站的考察作業完成後,科考隊16個人分兩批,坐直升機用了1個多小時到達北極點。


  我們在北極點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採樣作業,並把國旗和隊旗插上了北極點。我們還在那裡放置了一個紅色的中國結,代表了考察隊員對祖國和北極濃厚的感情。


  值得關注的是,北極點的海冰也融化得非常厲害,冰間水道、融池非常多,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對北冰洋的重大影響。


  我們對北極海洋變化的瞭解還比較初步


  記者:我們的北極科學考察還有哪些不足?


  餘興光:我認為,中國的北極科學考察事業是漫長的。經過四次北極的科學考察,我們對北極海洋變化的瞭解還比較初步,也是不夠系統的。北極變化影響因素很多,我們北極科考必須持續地跟進。


  未來的北極考察,仍以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研究、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為主題。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的考察船能夠直接到達北極點,希望我國能製造更好的破冰船,為北極科考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