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中國野生虎生物鏈 | 陽光歷史

 

A-A+

[多圖]中國野生虎生物鏈

2015年05月24日 奇趣動物-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31 次




WCS成員正在給野生老虎戴無線電項圈


我國拍到的第一張野生東北虎照片


  農曆庚寅虎年即將過去。在過去的一年裡,有關老虎的新聞不少,特別是2010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高級別保護老虎國際論壇,更引起人們對野生虎保護問題的廣泛關注。論壇上有專家警告,如果各國不採取切實保護措施,野生虎可能到下一個農曆虎年(即2022年)蹤跡全無。而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WCS)中國區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解焱表示,由於人們對野生虎保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樂觀前景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人們都把大熊貓稱為「國寶」,然而同樣作為瀕危動物,老虎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其實遠非大熊貓可比。


  中國人對於老虎有著一種特殊的偏愛,這種偏愛滲透在我們文化的各個方面。比如過虎年、掛虎畫、穿虎鞋、戴虎帽、做虎枕,數不勝數。虎被尊為「百獸之王」,被當作威嚴力量的象徵,並常常和龍的形象放在一起。因此有人不無道理地說,中國文化不僅是「龍文化」,也是「虎文化」。


  未能橫穿阿拉伯沙漠,老虎僅存亞洲很可能起源於中國


  中國人與老虎的確有著特殊的淵源。


  關於現代虎的直接起源,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虎起源於我國南部地區,即現代的老虎有可能是在200萬年前起源於我國南部的古中華虎。在老虎的各個亞種中,只有華南虎的頭骨結構最接近原始虎。


  現代虎類在1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亞洲大陸,在輻射演化的過程中,向北一支進入俄羅斯、中國東北、朝鮮和韓國演變成北亞虎(西伯利亞亞種),向西一支進入俄羅斯中亞地區、伊朗、土耳其等演化成中亞虎(裡海亞種),向南一支演化成印度虎(孟加拉亞種)和東南亞虎(印度支那亞種),最後又向蘇門答臘島、巽他群島擴散,演化成3個獨特的亞種: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厘虎。


  由於未能橫穿阿拉伯沙漠進入非洲,也沒有越過高加索山脈到達歐洲,因而虎一直局限於亞洲,並成為亞洲特有的大型食肉類動物。


  「人進虎退」衝突不斷,「武松打虎」打的應當是華南虎


  在中華文明史上,人與虎的故事幾乎伴隨始終。


  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墓葬遺址中,就出土了有「中華第一龍虎」之稱的龍、虎圖案造型。


  人對於老虎,一直有一種又尊敬又畏懼的矛盾情感。在亞洲的很多文明中,人與虎的衝突一直不斷,並走過了一段「人進虎退」的過程。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的獵物中就有虎。而「泰山側」發生的有虎連吃三人的慘事,更引出了《禮記·檀弓下》中著名的「苛政猛於虎」的感歎。


  在我國20多個記錄到有虎的省市和自治區中,分佈最主要的還是華南虎。另外,由於中國人口稠密,華南虎和人接觸較多,中國歷史上描寫的人虎鬥爭的故事說的幾乎都是華南虎。《水滸傳》小說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真有原型,那麼這裡虎的原型就當是華南虎。


  從春秋時期的「子路殺虎」到西漢「李廣射虎」、東漢「宋均除虎」等,大量打虎英雄的事跡也從側面說明了虎患之烈。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開發規模的擴大,更是出現了經常性的由官府領導和組織的打虎活動。


  在20世紀中期至後期,由於人類開發領域不斷擴展,特別是在華南的丘陵山地區域,人虎衝突一向很多,華南虎被劃歸到有害動物之列,在「除害獸運動」中遭到剿殺。而此時的老虎早已不是人類製造的槍彈的對手,以至於時至今天,華南虎很可能已經野外滅絕。


  而比起華南虎,種群數量原本不多的巴厘虎、裡海虎、爪哇虎的滅絕更為徹底,它們不但在野外滅絕,而且也在人工飼養中滅絕,這些事發生的時間分別是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

每隻老虎的棲息地需要250-500只大型獵物,生物鏈頂端不勝寒

  老虎其實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動物,它們能適應多種生態環境,包括熱帶雨林、常綠森林、紅樹沼澤、草原、稀樹草原和多岩石的山地,從寒帶到熱帶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它高貴的王者身份也給它的生存帶來了很多問題。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體型和食性決定了需要消耗大量的獵物。以東北虎為例,平均每隻虎每週要進食一頭大型獵物(野豬、馬鹿等有蹄類動物)。科學家曾計算過,每隻東北虎的棲息地中需要250-500只大型獵物,或更多的中小型獵物(梅花鹿、狍子等)才能滿足它的生存。


  由於地形、獵物密度以及老虎性別和個體差異,不同地區的老虎需要的棲息地面積也不一樣。一般來說,雄性孟加拉虎的家域面積為60-100平方公里,雌性孟加拉虎的家域面積約為20平方公里。由於自然獵物密度相對於南方較低,東北虎需要的家域面積更大,雌虎平均為450平方公里,雄虎往往要涵蓋幾隻雌虎的家域,面積可達4000平方公里。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為了保證各自的領地,雌虎的棲息地一般較少重疊。但是,一隻雄虎的活動範圍經常會覆蓋幾隻雌虎的棲息地。印度做過野外生存最小種群的研究,一個相對獨立的虎種群,雌性繁殖虎最小需要15到18只,低於這個數量,就會由於近交等原因,種群逐漸衰退,無法自我維持。而一個東北虎種群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棲息地總面積將超過1萬平方公里。


  棲息地喪失、可供捕獵的有蹄類動物減少、人類的偷獵威脅及人虎衝突等,都給老虎的野外生存帶來了巨大困難。有資料顯示,老虎的數量在20世紀初期約有10萬隻,其中印度數量最多,有4萬隻。而到上世紀70年代時,這個數量已激降至4000只左右。


  目前全球野生老虎不足7000只,2022年有望翻番,人虎並非不共戴天


  野生老虎難道真的只有滅絕一條路可走嗎?近幾十年來,各國不斷加大的老虎保護力度證明,野生老虎並非和人類不共戴天,只要我們努力,野生虎的數量是可以恢復增長的。


  1973年,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發佈虎保護工程,資助重大的虎保護活動,建立了大量的老虎保護區,老虎數量在80年代中期一度超過4000只。然而,由於受到棲息地喪失和盜獵的威脅,據最近的政府性調查顯示,印度的虎數量又下降至約1300只。但無論如何這都可以說明,人工的干預是可以對野生虎數量產生重要影響的。


  俄羅斯的東北虎保護經驗更值得借鑒。上世紀30年代,俄羅斯境內的東北虎數量只有約30多只,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東北虎實行大範圍保護,維持了比較大的原始森林,建立了相對完整的東北虎保護網絡,不斷加強監測調查力度,東北虎的數量已增長到目前的400多只。


  據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WCS)中國區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解焱介紹,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存在野生印支虎活動,它與國外一個種群是相通的,但數量比較少;在西藏墨脫地區曾有個獨立的孟加拉虎種群,2000年的調查估計有15頭,但現在看,這個種群很可能已經消亡了。在中國,最有希望獲得發展的野生虎還是東北虎。雖然經過多年保護,我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目前依然不足20只,但從2001年、2005年及2008年的分別調查來看,發現老虎蹤跡的區域有不斷擴大之勢,發現老虎蹤跡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目前全世界野生老虎的數量大約不足7000只。在去年底召開的保護老虎國際論壇上,有關方面通過了一項聯合行動計畫,決心到2022年實現全球野生虎數量翻番的目標。而解焱告訴記者,從有關各方近年來採取的措施、收穫的成效及所下的決心來看,實現這一目標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鏈接


  怎樣調查野生虎?


  解焱介紹說,對於野生虎的調查,目前主要採取紅外線觸發相機拍攝、腳印數量調查、無線電跟蹤項圈及糞便DNA測定等幾種方式。


  所謂紅外線觸發相機拍攝,就是在相機上面加設一個特殊的紅外線裝置,安置在野外老虎活動頻繁的地方。由於動物身上都有體溫,所以當動物靠近時,紅外線裝置測到有熱度,就會觸發相機自動開機拍攝。由於老虎身上的花紋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有特異性,因此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鑒定到老虎個體。在泰國,就大量使用了紅外線觸發相機捕捉老虎的活動。


  在我國琿春地區,由於老虎數量還比較少,我們沒有廣泛在野外安置紅外線相機,而主要採取在老虎吃牛的現場架設相機等待的辦法。因為老虎殺死一頭牛後,一般一次吃不完,還會再回來繼續吃。通過這種方式,我國已經5次拍到了東北虎的照片。最早的一次是在2003年,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拍到野生老虎的照片。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8月份拍到的。


  對野生老虎數量的調查主要是看腳印。解焱介紹說,如何通過腳印來判斷野生虎的數量,這裡有一套特別的轉換計算方法。中國近十年的時間裡,也做了比較多的老虎腳印調查。但同樣因為老虎數量較少,我們沒有像俄羅斯那樣採取主動式的系統調查方法,而是採用了發現匯報制的方法,就是說,我們要求不管什麼人發現了老虎蹤跡或老虎吃牛的情況,都要馬上向有關部門報告,然後有關部門會前往出事地點進行調查和確認。


  自1992年開始到現在,WCS俄羅斯項目已給60多隻老虎成功戴上了無線電項圈。通過無線電追蹤,基本摸清了老虎的社會結構、棲息地利用形式、食物喜好、繁殖成功率、死亡原因以及老虎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物種的關係等,對加大老虎的保護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由於信號接收的範圍有限,原來需要開車跟著戴項圈的老虎進行跟蹤調查,而現在可以通過衛星GPS系統,跟蹤項圈老虎的蹤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