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恐怖蟲的近親沃氏纓翅蚊 恐怖蟲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恐怖蟲的近親沃氏纓翅蚊 恐怖蟲

2015年03月21日 奇趣動物-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72 次

恐怖蟲的近親沃氏纓翅蚊,一種比較罕見的蚊子,屬於雙翅目昆蟲。

雙翅目昆蟲包括蚊、蠅、虻等,約有8.5萬種。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的媒介。





「恐怖蟲」揭底

印象 醜得嚇人,曾被認為寄生在恐龍身上

為什麼它個頭不大,名字卻那麼驚悚呢?黃迪穎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恐怖蟲」最早由俄羅斯科學家在1992年開始研究,並起名叫做「驚人恐怖蟲」。「蟲如其名,它的外表比起其他昆蟲,的確是顯得恐怖驚悚。」

在黃迪穎的研究文章裡,記者看見了「恐怖蟲」的復原圖:它的體長不足1厘米,和我們常見的蚊子差不多大;觸角很短,具有刺吸式「嘴巴」;沒有翅膀,後足上長有一個巨大的螯;而在腹部有著成對的肉質側葉,就像一根根「肉刺」。

對於它的「身份」,科學家都認為它與已知所有的昆蟲有很大區別,因此無法歸入已知的昆蟲「門類」。它腹部那些側葉可能是腺體。

此前有不少人認為恐怖蟲是一類外寄生蟲,寄生在翼龍體表。有人認為它們與跳蚤有「親緣關係」,或者與虱子具有非常接近的功能形態學特徵。最近還有學者提出恐怖蟲是帶毛恐龍身上的寄生蟲,它螯狀的後足就是用來抓握恐龍的毛根。

發現 一塊特殊化石顛覆「恐怖蟲恐怖說」

恐怖蟲「身份之謎」隨著一塊特殊化石的到來而變得撲朔迷離。

10年前,黃迪穎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找到一塊化石:化石裡面的昆蟲至少有8條腿,而且腿的後部還有類似鉗子的部分。「我起初認為它是在蛻皮,」黃迪穎說,後來再次將這塊化石進行掃瞄,他驚訝地發現,在化石的下半部竟然又發現了一條腿。這其實是一塊雌雄交配的化石。雄蟲在上面抓握住了雌蟲,而類似鉗子的部分是雄性的腿部。

「對於昆蟲化石來說,雌雄能夠保存在一起的非常難得。」黃迪穎興奮地告訴記者。此後,又一塊新發現的雄性恐怖蟲化石顯示,恐怖蟲長有一對巨大的翅膀,而且翅膀的邊緣還有毛。

最終,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對傳統恐怖蟲「身份信息」提出了「顛覆性」的定論:首次發現的恐怖蟲雌性個體與以往發現的雄性完全不同:雌性後足不大呈螯狀,腹部缺少成對側葉,就像一隻少了翅膀的普通蚊子,不具備任何外寄生蟲的特徵;雄蟲長有寬大的翅膀,翅膀邊緣長有毛;複眼發育,可見近百個小眼;身體圓柱形並非以前認為的背腹扁平;所謂的刺吸式口器實為觀察錯誤,恐怖蟲口器退化,可能並不具備取食功能。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恐怖蟲絕對不是之前認為的寄生蟲,它沒有攻擊能力。而且它無疑和現在的蒼蠅、蚊子一樣同屬雙翅目。」




恐怖蟲形態復原:左為雄性,右為脫翅雌性。


 


結論 和蚊子是近親,一輩子就為傳宗接代忙

這種「道虎溝恐怖蟲」現代有沒有延續,或者近親呢?「我們通過詳細的形態解剖學研究發現,它是雙翅目中的一個原始小類群——纓翅蚊科的『近親』。」黃迪穎說,現代纓翅蚊十分微小,一般不足3毫米,只有7個現生種,在中國尚未發現。而纓翅蚊科中的一種「沃氏纓翅蚊」的翅脈特徵和恐怖蟲十分相似,更奇特的是它的腹部具有和恐怖蟲類似的側葉,且僅出現於雄蟲。沃氏纓翅蚊具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它們從蛹羽化後,不久便脫掉翅膀,進入水中交配,主要生活在水中。更有趣的是,它們在水中死亡後還常保持交配姿態。

恐怖蟲的謎團因此迎刃而解。與現代纓翅蚊一樣,恐怖蟲從蛹羽化後可能經過短暫飛行就脫掉翅膀,進入水中交配。它們口器退化,因而並不取食,成蟲僅有短暫的生活週期;它們交配產卵後死亡,但仍能保持交配姿勢。雄蟲的螯狀後足並不是用來夾住翼龍的表皮或恐龍的毛根,也不是捕食工具,而可能用於雄蟲間的爭鬥。至少目前看來恐怖蟲的雌性數量遠少於雄性。因此,恐怖蟲並不「恐怖」。

「恐怖蟲幼年的時候主要吃水裡的微生物,而成年後就不吃東西了。可以說它的十幾天生命裡的唯一目標,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