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北京捕到中華九刺魚 珍貴動植物首次亮相
23種魚類、96種鳥類、7種哺乳類動物、226種藻類植物、201種維管類植物……隨著懷柔區懷沙河、懷九河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科考的結束,一些珍貴的水生野生動植物首次亮相--
魚類研究組組長張春光正在撒網捕捉魚類標本。
中華九刺魚
水鼠句鼠青
野生鴛鴦
圓尾斗魚
白尾海雕
1996年,懷柔水庫中發現了野生娃娃魚和水獺,懷沙河、懷九河成立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10年後,保護區迎來了第一次全面科考。
今年4月上旬,由北京市環保局組織立項,在北京市漁政站和懷柔區漁政站的幫助指導下,由北京師範大學主持開展的懷沙河、懷九河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科考報告首次向媒體展示。在總面積111.2公頃的保護區內,珍稀的中華九刺魚、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野生鴛鴦、以及北京地區罕見的哺乳獸類水鼠句鼠青……一些珍貴的水生野生動植物都是首次亮相,讓人眼花繚亂。
懷沙河與懷九河裡是否再次找到野生娃娃魚?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們所熟悉的動植物在此繁衍生存?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記者採訪相關人士
首次出馬就發現九刺魚
從2004年2月開始,科考隊分為環境規劃組、魚類研究組、鳥類研究組、昆蟲研究組和植物研究組5個大組,拉開了懷沙河、懷九河自然保護區首次全面科考的序幕。
趙欣如是科考項目領隊及鳥類研究組的組長。2月一個星期一的上午,太陽溫暖地撒下光,他就和魚類研究組組長張春光一起,帶著研究人員直奔懷九河下遊的觀測點之一--西四渡河。路上,張春光還和他叨嘮著:"天還不錯,應該能逮到好東西。"
趕到觀測點一瞅,河裡的水還沒有完全解凍,大片大片的冰在河面上漂浮,山風吹在臉上微微有點疼。50歲出頭的張春光卻顧不上那麼多,穿上捕魚用的皮衩,抄上專業的捕撈網,下到了齊腰深的河水裡。
水冷得刺骨,可為了能抓到目標,張春光絲毫不敢亂動,生怕驚跑了魚兒。20分鐘下趟水,趙欣如看著他一趟又一趟下水,撒網,收網,上岸,檢查成果,再下水。大概第三四趟時,突然聽到張春光喊了句:"撈著了,撈著了。"趙欣如抬頭看,只見張春光摟住網,興高采烈地上了岸。
撈著啥了?大伙都圍了上來,伸長脖子,努力搶佔有利地形,一探究竟。張春光打開網,翻出一條五六厘米長的魚,魚的背上長著一排刺,眼尖的一數:九根!
"中華九刺魚!"不知誰搶先說出了大家心中的答案,這下大伙都樂開了花,第一次出馬就中了頭彩。"那滋味,舒服。"趙欣如說。
據介紹,中華九刺魚屬於刺魚目刺魚科多刺魚屬,得名於背上的九根刺,屬於淡水魚,性子喜冷,一般棲息於與河流相通的靜水河灣或湖泊多水草處。雄魚單獨築巢及護育幼魚,巢圓形或卵圓形,附著植物枝莖或懸空漂浮。是寒冷地區可利用的觀賞魚類,北京地區是其理論分佈地域的最南端。在生態學上,九刺魚很有特點,會用水草作巢,公魚看家。
"目前北京地區還只在懷九河發現了此種魚,獨此一家,填補了空白,非常珍貴。"趙欣如說。
水庫冰面發現白尾海雕
2004年底,趙欣如帶著幾個學生一塊兒來到了懷柔水庫,準備觀察候鳥生活起居。"當時提前一天就住在了水庫附近,一大早天還沒亮就扛著設備上水庫去了。"趙欣如回憶。
扛著兩公斤的頂級專業變倍望遠鏡,趙欣如和學生們有說有笑地在山風中走了近兩公里。趕到水庫時發現,水面有點霧,但天氣還算晴朗。支好望遠鏡,大伙開始認真工作。
水面已經大部分結冰,放眼望去全是白茫茫的,趙欣如像往常一樣,從近距離到遠距離一遍一遍地看,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發現。過了一小會兒,在兩公里遠處,趙欣如發現了一隻深色的鳥,體型不小,正悠閒地站在水邊盯著水面。
"有點像鷹,什麼鷹這個時候在這啊?"趙欣如琢磨著。一瞬間,他想到了一個答案: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的隼形目鷹科--白尾海雕!
"我仔細辨認了幾遍,才確定。還好這隻鳥大概在等早餐,所以也沒有飛走。"趙欣如說。
白尾海雕屬於猛禽,體長可達到85厘米左右,屬於北京地區罕見的冬候鳥,全球性近危鳥類。喜歡棲息在河邊、湖泊周圍及沿海。"能夠給這種珍貴的物種提供一個棲息環境,說明水庫環境還不錯。"趙欣如解釋。
首次發現野生鴛鴦
科考隊沿兩條河設立了九個觀測點,每次都是組長帶隊,沿著河走上一遍。張立軍是懷柔區漁政監督管理站副站長,幾乎每次都是他陪著科考隊一起行動。
2004年5月初,天氣已經開始變熱了,張立軍像往常一樣,和鳥類研究組去觀測點之一的懷沙河三渡河村進行採樣、觀測。從下午3時半到4時左右,一群人在河邊仔細地搜尋,但一直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鳥類。
張立軍正和組長趙欣如商量準備出發趕往下一個點時,趙欣如的學生蔡益拿著望遠鏡走了過來,說:"趙老師,那邊河裡怎麼有兩塊石頭在動啊?"
趙欣如接過望遠鏡定睛一看,兩塊色彩斑斕的"石頭"在水面靜靜地趴著,而且是面朝面一字排開。"好像是鴛鴦,野生的。"趙欣如感到很高興,"今天沒有白折騰。"趕緊拍照記錄。
張立軍也接過望遠鏡開了開眼界,只見兩隻鳥兒面對面地浮在水面,一動不動,和動物園裡看到的鴛鴦很像。趙欣如就地給學生上了一課: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繁殖條件需要有水域和水域邊有林地,而林地樹要大,它們才能在樹洞裡作巢。
"鴛鴦是山林濕地的標誌種之一,說明這裡的濕地環境不錯,具備少量鴛鴦繁殖的條件,需要大力保護。"趙欣如總結。
意外之喜--水鼠句鼠青
位於懷九河上遊的小西湖(西水峪水庫)四面環山,水質好,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被科考視為自然保護區的"水生動物基因庫"。
"這裡不光有馬口魚、中華鳑,棒花鮑等珍惜的魚類,還讓科考隊有了很意外的收穫--水鼠句鼠青。"趙欣如說。
水鼠句鼠青是一種體型類似老鼠的哺乳類水生獸類,不認識它的漁民稱它為"水耗子"。
2004年10月初,趙欣如和張春光又帶著各自的隊伍結伴來到了小西湖邊,開始了科考。
張春光像往常一樣下水撒網捕捉標本,正巧趙欣如在岸邊準備招呼他上來,突然一隻像老鼠的動物從水裡躥了出來,看到有人在水裡活動,怕生似的迅速遊走了。趙欣如立即盯上了它。"它遊得不快,勻速遊動,外形很像老鼠。"
水裡的老鼠?趙欣如回憶起看過的記錄,以前有記載,北京地區曾發現過這種動物,一般棲息在清澈的水源中,以昆蟲和水生動物為食物,雖然外形像老鼠,可和老鼠的血緣關係離得很遠。這種哺乳類動物叫水鼠句鼠青。
"能發現這種小動物,說明了小西湖的水質很好,可以說是懷九河水質最好的地方,如果能夠加強保護,先利用這裡的環境把各種物種保存起來,然後把下遊治理好,這樣保護區的前景就非常好了。"趙欣如說。
據介紹,此次科考共發現23種魚類、96種鳥類、7種哺乳類動物、226種藻類植物、201種維管類植物,"摸清了家底,發現了問題,明確了保護的方向,科考的結果是讓人振奮的。"
專家觀點
外來物種虹鱒魚等成了水中殺手
懷沙河發源於懷柔境內沙峪鄉南的北葦灘,全長28.7公里,懷九河發源於河北省,流經懷柔境內有52公里,兩條河最終都匯入懷柔水庫,而兩條河相夾的一部分就是保護區。據介紹,由於保護區內存在一些村莊和養殖場,因而無法採用封閉方式管理,所以被稱為開放式保護區。
據懷柔區漁政管理站站長常寶全介紹,2003年統計,兩河沿線有22個村莊,共計24741人,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此,一部分人靠打魚為生。而村落的生活垃圾等雜物幾乎都是直接排入水中,沒有經過有效處理。2006年,兩河流域的生活垃圾開始採用密閉化處理,開始有專門的垃圾車每天清理。
過去懷柔水庫每年都定期放養四大家魚,捕魚成為了村民維持生計的方式之一。1995年以前,水面上經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漁船出沒。從1996年開始,水庫經常需要調水,造成水位不穩定,水溫過低,浮遊植物減少,魚也少了,捕魚業逐漸萎縮。
趙欣如告訴記者,當地人的經濟活動相對頻繁,養殖、放牧已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過大壓力。近些年懷柔區以虹鱒魚、鱘魚養殖聞名,可這兩種魚都是引進物種,並且都是肉食性魚種,一些人缺乏生態安全意識,養殖不當,或者不經意地讓魚跑進了河裡。
"它們能把土著魚種吃光,直接影響水生野生動物的種類河數量失衡。"趙欣如說,"養並沒有錯,但應該控制規模和範圍,因地制宜,控制總量。應該加強養殖業的技術規範和管理。什麼水可以用,什麼水可以排進河裡必須有明確標準。同時不能隨便放生外來物種或讓它們跑進河裡。"
故事
"我親手放生過娃娃魚!"
山清水秀的懷柔水庫於1958年建成,擁有萬畝水面,庫容9670萬立方米,位於懷柔縣城西側,群山環抱,山清水秀。
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水庫周圍的漁民們時不時聽到小孩的哭聲。"肯定是過去淹死的小孩子陰魂不散!"一個詭異傳說開始在村民中流傳開來。
1996年3月28日下午6時多,原懷柔縣漁政監督管理站站長陳樹青正準備下班回家,辦公室的門開了。陳樹青抬頭一看,原來是老熟人石廠村村民何海深一臉笑意地走了進來。
"怎麼這麼高興啊?撈到啥寶貝了?"陳樹青開著玩笑。
"小陳,我前兩天撈著個新鮮魚,你們跟我瞧瞧去。"何海深的表情略帶著神秘,激起了陳樹青的好奇心。
趕到何家時,天已經黑了。藉著微弱的燈光,只見他家院子裡的水槽中躺著一條半米長,烏黑身體的怪"魚",居然還有4個爪子,渾身上下佈滿綠黃色的斑點,很安靜,一動不動地待在水裡。
陳樹青邊查看邊聽著何海深介紹:3月26日下午2時左右,何海深在水庫裡用掛網捕魚,一網下去就撈上了這麼一條怪魚,"好傢伙,起碼四五斤重!"何海深說。回家後,左右鄰居都不認識,又不敢吃,養了兩天就去找陳樹青來看看。
看著這麼個怪物,陳樹青也疑惑不解。第二天一大早,陳樹青就打電話給了中國自然博物館魚類專家王鴻媛,一探究竟。
"肯定是娃娃魚!"王鴻媛格外興奮,音調都高了八度。下午,她就從市裡趕到了懷柔。陳樹青記得,當王鴻媛看到魚時,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一個勁地說:"太難得了,太難得了。能在北方發現這種魚太不容易了。"
緊接著,4月2日和4月6日,陸續有漁民捕獲到娃娃魚,一條1.4公斤,另一條3公斤,加上何海深捕獲的那條2.5公斤,短短一個星期時間,懷柔水庫捕獲了3條娃娃魚!"熱鬧了好一陣子,保護區也是這麼申請下來的。"陳樹青回憶。
5月底,有關部門和領導決定,把捕獲的娃娃魚放生,在水庫觀禮台還舉行了正式放生儀式。陳樹青親手把1.4公斤的那條放入了水中。同時,在村民中開展教育工作,凡是捕獲娃娃魚的一定要放生。
從1996年到1998年,經常能聽到村民捕獲娃娃魚的消息。但從2000年以後,就再也沒有捕獲了。這次科考也沒能發現娃娃魚的蹤跡,對搞了一輩子漁政工作的陳樹青來說,不得不算是一個遺憾。
"肯定有,只是暫時沒發現。"他對此充滿信心。
"野雜魚"中淘到圓尾斗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懷柔水庫邊的村民很多都是靠打魚為生。打到不認識的魚就統稱"野雜魚",經常是一元錢一公斤賣了。
2002年初,懷柔區漁政監督管理站發展第三產業,陳樹青和同事朱永清、王中發一塊兒成立了捕撈隊,用拉網在水庫打魚。2002年夏天的一個上午,陳樹青和往常一樣,帶著拉網去捕魚。
"當時,網子撒下去,拉上來滿滿一網的魚,各種各樣的。"陳樹青回憶。其中就有一種奇怪的魚,體長近10厘米,寬1厘米,胸鰭和尾鰭連在一塊,像個半圓形。"當時不認識,只是聽別人說經常捕到,不值錢。所以就一元錢一公斤賣了。"
自從發現了娃娃魚,中國自然博物館魚類專家王鴻媛就經常來懷柔"淘寶"。2002年秋天,她像往常一樣來考察,正巧趕上陳樹青又撈了一網魚,王鴻媛翻了翻,驚喜地發現,"野雜魚"中居然有珍貴的"圓尾斗魚",也就是村民們認為的不值錢的怪魚。她趕緊地收集標本,同時告訴陳樹青這種魚的價值。
據她介紹,圓尾斗魚又稱鰈魚,主要分佈於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體長近60毫米至70毫米,背、臀鰭基部長,尾鰭圓形。雄魚鰭條延長更甚,體色基調灰藍綠色、褐色,鰓蓋後緣有一塊綠色鑲黃邊的圓斑。此魚體形較小,生殖季節體色艷麗,遊泳時動時靜,為水族觀賞魚類中的佳品,北京地區野生的比較罕見。
"以後網到就都放了,沒想到'野雜魚'也是寶貝。"陳樹青說。(作者:劉可 劉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