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重慶長江段捕獲1米長國寶長江鱘
張明榮捕獲的這條大魚就是長江鱘 本報記者 李文彬 攝
「千斤臘子萬斤象。」這曾經是漁民對中華鱘、白鱘的形容,葛洲壩、三峽大壩的建成將洄遊產卵的珍稀魚類擋在了重慶之外。昨日,峽口鎮老漁民張英祿再次見到了俗稱的「沙臘子」。經南岸區農林水利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證實,漁民捕獲的不是中華鱘,而是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達氏鱘,俗稱長江鱘。
重慶長江段捕獲「怪魚」
捕獲「臘子」的人是張英祿的兒子張明榮。昨日清晨5時許,小張開著漁船下江,行至銅鑼峽峽口處時,捕獲了一條從來沒見過的「怪魚」。
昨日11時,記者趕到峽口鎮大興場長江邊見到了「怪魚」。「怪魚」約95厘米長,10餘斤重,身體呈椎形,背鰭上骨板很硬,各行骨板間的皮膚遍佈顆粒狀細小突起,極為粗糙,頭背面具有明顯的小刺,其形狀特點極像中華鱘。
被列十大瀕危水生動物
「是鱘魚!」父親張英祿看著這尾大魚肯定地說。「可能是中華鱘,我有30多年沒見過野生的了!」張英祿說,他在長江上打了幾十年的魚,自從葛洲壩修好後,這種魚就再也沒見過了。
昨日下午6時許,南岸區農林水利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黃奕打來電話,稱已確定這魚不是中華鱘,而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鱘魚——達氏鱘,又稱長江鱘。「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很多年沒見到過了。」黃奕說,這種魚是長江獨有魚種,與中華鱘一樣,成長於我國的長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和近海,每年9~10月洄遊到上江上遊產卵,還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十大瀕臨滅絕物種水生動物」之一。
可能系野生 已放歸長江
「我們立即把它放歸長江。」黃奕說,「我們拍下了影像資料,回去後可作進一步研究。」黃奕說,經初步觀察,這尾長江鱘應該接近性成熟期,也快到產卵季節,身上也沒有任何研究所的標記。「初步判斷野生的可能性極大。」黃奕說,去年曾在長江中放養過一次人工繁殖的長江鱘,「是1斤多的,不可能長那麼快。」
對於捕到長江鱘的漁民,南岸區農林水利行政執法大隊將給予一定數額的經濟獎勵。
相關鏈接》
「水中大熊貓」長江鱘
長江鱘又名達氏鱘,為淡水定居性魚類,是我國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已有1.5億年的歷史,體重最重可達40公斤,體長最長可達1.5米。由於長江鱘目前已非常稀少,屬瀕危稀有野生動物。近20年來,數量大減,處於瀕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