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斷交"內幕:傳蔣介石被尼克松"氣死 | 陽光歷史

 

A-A+

台美"斷交"內幕:傳蔣介石被尼克松"氣死

2016年09月26日 人物簡介, 蔣介石 暫無評論 閱讀 235 次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台灣前「監察院長」錢復在其回憶錄中,披露了台灣被逐出聯合國的細節,包括很多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重要政治「外交」內幕。

  早年從台大政治系畢業後,錢復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博士學位,回台後,先任台灣「行政院秘書」職務,並於1964年開始接觸台灣對美「外交」工作。在蔣經國刻意栽培下,錢復從台灣「新聞局長」、「外交次長」扶搖直上,並於1982年被蔣經國任命為台灣「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代表」長達六年時間,與美國政界關係很深。直到1988年再度回台,出任「外交部長」。

  多國贊成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社會也越來越認識到,無法再將新中國排斥在聯合國大門之外,而驅逐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就成了大勢所趨。1970年9月,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召開了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高峰會。會議宣言重申聯合國應早日實現「會籍普遍化」,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在這次會議後,赤道幾內亞和埃塞俄比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0月13日、11月6日,加拿大和義大利先後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隨即發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這年10月間舉行的聯合國成立25週年慶典上,先後有33個國家的領導人發言贊成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其中有9個國家是台灣的「邦交國」。

  這一年,「支持中國案」首次獲得多數票。錢復回憶:美國駐台灣「大使」馬康衛11月23日上午來「外交部」,對於投票結果表示「失望、悲痛、煩惱、憤怒」,並針對每一個變更投票立場的國家,詳細分析了其改變的原因。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客死台北。有台灣報刊傳言,蔣介石是「被尼克松氣死的」。錢復在回憶錄中詳細記載了1971年10月25日,也就是聯合國投票驅逐蔣介石代表的這一天,代表團回到駐地已是次日凌晨零點三十分。「奔波一日的王世明『大使』年逾60,一足微跛,到了團部無法忍住淚水的暢流,不久變成放聲大哭。」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門案辭去美國總統,宋美齡次日將一份英文稿件交給錢復,要求立即發表。由於文中對尼克松決定與新中國和解大加批判,讓錢復不敢照辦,因此轉給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蔣經國邀請葉公超、黃少谷、沉昌煥、周書楷會商後,認為茲事體大,因此由官輕位卑的錢復出面,要求宋美齡修改部分段落,遂引發跟宋美齡關係密切的孔令侃的不滿。1975年初,蔣經國指示錢復盡快赴美,才讓他避過一劫。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