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單田芳:說了56年評書 影響幾代中國人
說了56年評書,影響幾代中國人
單田芳,每天1億人聽他講故事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的名字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他說了56年的評書,有錄音記錄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國500多家電台、電視台播出。單田芳獨特的嗓音陪伴了從「30後」到「90後」的幾代中國人,他的語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年齡的界限,據說現在每天還有1億多人在聽他講故事。2011年1月19日,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在單田芳北京的家中,採訪了這位評書界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雖然已經77歲高齡,單田芳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對過往的經歷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個人口述的小歷史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中國的大歷史
採訪單田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平常說話也像講評書一樣繪聲繪色、聲情並茂,半個多世紀的說書生涯讓評書已經和他融為一體。
單田芳的自傳體新書《言歸正傳》近日出版發行,同時錄製的百回評書也從元旦起在北京文藝廣播電台獨家首播。為什麼說了一輩子評書,最後開始說自己?單田芳說這就叫「言歸正傳」。「我說了這麼多的書,不管是武俠的還是歷史的,說過的人物有上千個,說的都是別人,現在我要說說我自己。」《言歸正傳》的副題就是「單田芳說單田芳」。
單田芳出自傳的想法由來已久。「1978年,我被落實政策回到曲藝團工作以後就想寫自傳了,但一直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整理成文。」直到1996年,62歲的單田芳把家安到北京,鄰居是作家奚清汶。聊天過程中,奚清汶對單田芳的經歷很有興趣,想要整理成書。於是,由單田芳口述,奚清汶錄音整理,到1997年自傳初步完成,題目是《單田芳說單田芳》,但是幾經修改,單田芳自己都不太滿意,最終也沒有公開發行。
這事情一放,就一直放到了2010年。「只有我自己才最瞭解自己,寫出的東西才最真實。我已經76歲了,再不寫恐怕就沒有機會了,所以又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口述,這才完成了這本自傳。我相信,個人口述的小歷史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中國的大歷史。」
記者採訪時,《言歸正傳》的評書正錄到「文革」期間單田芳帶著女兒「負罪逃走」的段落。「說自己和說別人特別不一樣。你看我說別人誇大一點兒,無所謂的。反過來,說自己,不能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有很多礙口的事情,沒法說。我只能實事求是,留給別人去評價。說到一些傷心的地方,雖然過去這麼多年,有時候也錄不下去,有點哽咽,辛酸啊!」
很多人喜歡我,這就叫幸福
單田芳的人生經歷充滿坎坷。1934年,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但單田芳年輕時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雖然我出生於曲藝世家,親戚都做這個,但我卻喜歡學工科和醫學。」說評書的人在那個時代是闖蕩江湖,走到哪兒說到哪兒,登不得大雅之堂。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考上了東北工學院。開學剛一個星期,卻生了場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變故,他不得不退學,1955年進鞍山曲藝團,開始說起了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