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梅蘭芳生前身後事 周總理親自安排葬禮
剛剛過去的10月,有兩個日子與京劇大師梅蘭芳有關:112年前——1894年10月22日,梅蘭芳出生在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一座梨園世家的舊居;50年前——1986年10月27日,梅蘭芳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秘書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國文學教授、梅蘭芳的二兒媳屠珍,兩次對此文進行了訂正,糾正了過去一些有關梅蘭芳文章中的誤傳,並補充了大量從未披露的珍貴資料。
1、把京劇介紹到世界的第一人
梅蘭芳祖籍江蘇泰州。8歲學戲時,他並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奮刻苦。他10歲登台,17歲成名,每年演出300天。對於京劇演員來說,梅蘭芳的外型條件也不是很好,眼睛近視,還眼皮下垂。為了讓自己的技藝更進一步,他專門養了一群鴿子,每天拿竹竿趕鴿子飛,於是眼睛有了神,胳膊也有了力氣。30多歲時他已經成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梅蘭芳博采眾長,早年他拜的老師有14位。他的座右銘是多看多學,他學鋼琴和小提琴,還學太極拳。他演《貴妃醉酒》得益於武功,其中有個身段是他從善演曹操的花臉老藝人那裡學來的。他觀察洛陽龍門石刻,太原晉祠侍女圖等,創造出幾十種優美的手造型。教他畫畫的老師更多,包括國畫大師齊白石。在繼承的基礎上梅蘭芳融青衣、花旦、武旦為一爐,配上歌舞、音樂、美術、武功等,讓京劇煥然一新。他創編的《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第一次把《紅樓夢》引入京劇。
1913年他在《穆柯寨》的旦角中加上二胡。1915年他為中秋節編演的古裝新戲《嫦娥奔月》,情節簡單,但藝術上卻出奇制勝。
梅蘭芳的藝術生命長達57年,他一生塑造了100多位美女形象,使旦角由京劇配角成為主角,他的代表作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洛神》、《遊園驚夢》等,由他代表的京劇表演藝術被譽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1919年和1924年,梅蘭芳兩度赴日本演出。日本對中國人名一向用日語拼讀法,連對李鴻章也不例外。但日本人敬重梅蘭芳,用他的本名梅-蘭-芳來稱呼他。
美國也通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邀請梅蘭芳赴美演出。1930年2月16日,紐約百老匯第49街劇院首演中國京劇。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原以為最多在紐約演3場,賣出一半票就不錯。沒想到,兩個星期的票被一搶而光。當時的美國總統給梅蘭芳寫信,祝賀他演出成功,並說自己因公不在華府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十分遺憾,希望梅先生再來華盛頓演出。
梅蘭芳在美國巡演半年,他平時一周只演3場,而在美國一周演了8場。中國京劇一時成了西雅圖、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市街談巷議的主題,當時美國各界的精英幾乎都去觀看。鑒於梅蘭芳的聲望,美國南加州大學和波摩拿學院分別授予他文學博士。
梅蘭芳是把中國京劇介紹到世界上的第一人,打破了歐美觀眾不看、不懂中國京劇的慣例。外賓到北京必看故宮和「梅戲」。國民黨時代的外交部沒有錢,外交部長顧維鈞與梅蘭芳是好朋友,讓梅出資替國家請客。十幾年中,梅蘭芳在家中舉行過上百次茶會,接待過六七千位外賓。
2、不給日偽演出準備以死相拼
1935年2月,蘇聯對外協會邀請梅蘭芳訪問蘇聯。那時去蘇聯都是坐火車從東北出境。但此時.東三省已淪為日本的「滿洲國」。梅蘭芳4歲喪父,家境貧寒,很小就經歷過八國聯軍入侵,種下愛國的種子。他聲稱東三省一天不收回,他一天不踏上「滿洲國」的土地。為此,蘇聯成立了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愛森斯坦等名人組成的接待委員會,派出「北方號」海輪特地到上海接梅蘭芳到蘇聯的海參崴。梅蘭芳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演出15場,場場爆滿。
香港與梅蘭芳更是有緣,他第一次到香港演出半個月,由於各界挽留,又加演半個月。臨走,香港萬人歡送,不僅爆竹炸響,輪船還拉響長笛。有位80歲老人說,從未見過這樣熱烈的場面。1938年春,為了躲日寇,梅蘭芳再赴香港。1941年12月香港也遭淪陷,梅蘭芳返回上海,蓄須明志,抵制為日寇演戲。上海的戲院老闆說:只要梅老闆肯出場,馬上奉送100根金條,梅蘭芳不為所動。1942年秋,梅蘭芳推不掉日偽的演出,甚至注射過3針傷寒疫苗,高燒40度,才躲過災難。當時梅蘭芳也備好了安眠藥,準備以死相拼。
離開舞台,他除了看書,學英語,就是在燈下作畫。他的手曾被汽油燈燙起一個泡,留下永久的紀念。為了補貼經濟收入,1945年春上海成都路中國銀行舉辦梅蘭芳畫展,展出他畫的佛像、仕女等170餘件,大多被搶購。對京劇大師來說,不能登台是異常痛苦的事情。實在忍不住,他拉上窗簾小聲唱兩句,或拉二胡重溫舊曲。1945年8月抗戰勝利,梅蘭芳立即剃掉鬍子,吊嗓子練功。兩個月後在抗戰勝利慶祝會上,梅蘭芳演出了《刺虎》。
梅蘭芳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他的飲食起居堅決服從舞台。平時他生活規律,注意鍛煉身體,所以他的藝術生命越老越完美。
1959年新中國10年大慶,65歲的梅蘭芳排演大型劇目《穆桂英掛帥》,塑造了從未在京劇舞台上出現過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1961年5月31日,應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之邀,他為科學家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最後一次站在舞台上。
3、周總理親自安排梅蘭芳葬禮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每年要在全國巡演4個月。1961年夏天,他準備到新疆參加鐵路通車典禮,繁忙中突感胸痛,住進北京阜外醫院。8月4日,正在北戴河開會的周恩來總理聞訊趕來,勸他聽醫生的話,等完全恢復,到哪裡演戲都行。這時梅蘭芳感覺很好,醫院也撤了氧氣瓶等搶救設備。8月8日凌晨,梅蘭芳吃了幾塊餅乾,再躺到床上時,心臟突然停跳。
1961年8月8日4時45分,梅蘭芳逝世,享年67歲。《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大幅訃告。8月10日上午,北京首都劇場舉行梅蘭芳追悼大會,陳毅副總理主持,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致悼詞,高度稱頌梅蘭芳大師的一生。
齊燕銘召集治喪委員會開會,傳達周總理的意見,打算將梅大師安葬在八寶山瞿秋白墓旁。但梅夫人福芝芳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解剖,二是不火化,葬在萬花山自家墳地,與王氏夫人並葬。這塊墓地是1929年梅大師為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華購置的。當時王氏夫人在天津病危,正在香山小住的梅蘭芳當即為王氏尋找墓地。看了好幾個地方,最後他買下碧雲寺東北萬花山的7個山頭17畝山坡地,萬花山與梅蘭芳的字「畹華」同音。墓園建在半山窩平出的一畝地上,梅蘭芳親自安排種下幾百棵松柏。
周總理同意梅夫人的意見,指示說梅蘭芳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全世界,要國葬。
因為事發突然,梅蘭芳沒有遺囑,家人也沒有修墳的準備。周總理批准從國庫取出存放多年的一副陰沉木棺(陰沉木又稱烏木,質地堅硬,不腐不蛀,十分名貴)給梅蘭芳用,並由國務院安排在萬花山修建墓地。因為墓地底下是岩石,還動用了炸藥,修了40天,修出3個穴位。梅蘭芳在中間,王氏夫人的金絲楠木棺移到東邊。王氏夫人死去30多年,棺木漆仍然黑亮。福藝芳1980年病故,葬在西邊的穴位中。
當時只想盡快入土為安,墓修得比較簡單,沒立墓碑,只修了弓形圍牆,用水泥包了3層台階。萬花山下是河道,原擬種1000棵梅花,建梅園。但四季青公社提出,還是種有經濟價值的蘋果樹吧,於是萬花山下種了1000棵蘋果樹,成了蘋果園。1984年梅蘭芳誕辰百年,國家撥巨款重修墓地,豎起墓碑。梅蘭芳和兩位夫人安息在花崗石「花心」中,四周是白色的石雕花瓣。
4、幾經變遷的梅蘭芳故居
新中國成立時梅蘭芳已在上海安家,周總理建議梅蘭芳搬回北京,並提出把他抗戰時賣掉的原有7個四合院的大宅院騰出還給他,但梅蘭芳謝絕了。因為這是梅蘭芳本人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時賣掉的,其中一半的錢接濟了梨園同行。他認為賣了就不能再要。周總理又提出幾處大宅門讓他挑,梅蘭芳說我是演員,有一處小院落落腳就行。他選中了護國寺街原甲一號。
「文革」時梅家被掃地出門,小院成了紅衛兵「西城糾察隊」的司令部。入冬後紅衛兵為取暖燒了大量的書和照片,還砸壞了好多傢俱。但最終他們還是被凍跑了。以後中國京劇院演員浩亮(《紅燈記》李玉和的扮演者,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住了進去,再以後成了軍隊招待所。
1983年梅蘭芳研究學會成立後,著手籌備紀念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梅的故居完全恢復了原樣。1986年10月,由鄧小平題寫館匾的梅蘭芳紀念館開館,梅蘭芳次子梅紹武任名譽館長,館內珍藏文物數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