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周恩來座機被炸事件全揭秘
這是在「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中遇難的3位新華社記者遺像,他們分別是李平、黃作梅、沈建圖(由左至右)。新華社發
從3月27日到31日,國民黨香港情報站一個姓吳的特務頭子多次找周駒,先是跟他閒聊,對他的個性、嗜好、人品進行了觀察。接下來,開始詳細地詢問他在機場的工作情況。幾次下來,特務機關完全摸清了周駒的底細。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人可以利用。3月31日,姓吳的再次找到周駒,這回姓吳的沒有再兜圈子,而是直接攤牌,明確提出來,想讓周駒「擔任破壞一架共產黨的飛機的任務」,問周駒是不是願意。
周駒一聽這話,頓時嚇了一跳。他雖說是個整日吃喝嫖賭的「爛仔」,但這件事情的份量他心裡還是知道的,弄不好是要蹲大獄掉腦袋的。周駒連連搖頭,說這太危險了,不幹。見此情形,姓吳的開始軟硬兼施。他告訴周駒,既然特務機關選中他了,他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怕把周駒嚇著,姓吳的又說,特務機關會全力配合他行動,到時候,香港情報站特務將負責現場指揮,有詳細的行動計畫和安全穩妥的脫身方案,對周駒來說不會有任何危險。同時又對周駒許諾,事成之後,他可以得到60萬港幣的獎賞,而且還可以安排他去台灣定居等等。
60萬港幣,這在當時堪稱是天文數字。周駒聽了之後,開始動心,但畢竟事關性命,所以他當時還是沒敢答應。
當天晚上,姓吳的又來到周駒的住處軟硬兼施地勸說,周駒最後終於答應下來。
為了防止周駒洩露消息或臨陣退縮,特務機關隨即把周駒帶到一個飯店裡住下,由小特務時刻監視,以防意外。 接著,姓吳的根據周駒提供的機場裡面的詳細情況,向周駒交代了爆炸行動的整個計畫和具體細節,讓周駒在房間裡反反覆覆地進行了演練,並教會他如何安裝使用定時炸彈。
此時,周恩來已經率領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抵達雲南昆明。得此情報後,周恩來立即進行了研究和部署。
當天晚上,外交部辦公廳主任董越千將周總理的指示轉告新華社香港分社,並通知在香港的代表團成員提高警惕。
4月10日上午9點30分,外交部歐洲和非洲司副司長張越緊急召見英國駐華代辦處參贊艾惕思,向他通報了有關情況,並要求他立即轉告港英當局,採取必要措施,確保中國代表團人員的安全。敵人的破壞計畫使人們為周總理一行的萬隆之行感到擔心。
4月10日,鄧穎超寫信給周恩來:
4月12日凌晨,周恩來覆信鄧穎超:
來信收閱,感你的好意和諍言。現將來信捎回,免得失落。有這一次教訓,我當更加謹慎,更加努力。文仗武仗,不能無危險,也不能打無準備的仗,一切當從多方考慮,經過集體商決而後行。
周恩來當然清楚,敵人暗殺陰謀的主要目標是他本人,從他特意將鄧穎超的來信和自己的回信一併寄回給鄧穎超,「免得失落」這一舉動來看,他當時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按計畫,「克什米爾公主號」包機將於4月11日上午自印度孟買飛抵香港,然後飛往雅加達。
在香港的代表團成員接到外交部的通知後,立即進行研究,制定了應對方案。
當日凌晨1點多鐘,代表團派新華社香港分社潘德聲來到印度國際航空公司駐香港辦事處經理的家裡。
潘德聲告訴印度經理:我深夜來見你,是因為剛剛接到消息,有人要阻撓中國代表團順利前往雅加達,如果發生問題,後果將非常嚴重。潘德聲要求印度航空公司方面採取必要措施,保障飛機和人員的安全。
印度經理起初對中方的提醒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克什米爾公主號」11日中午才抵達香港,而且按計畫只在啟德機場停留一小時零十分鐘,也不在機場過夜,加油之後即可起飛,應該不會有誰膽大妄為,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破壞。
潘德聲強調,機場的地勤人員裡面,就有親蔣反共分子,很難保證這些人不會從事破壞活動。潘德聲堅持要求印航必須加強安全措施。
有了印度經理的這番許諾,大家才略微放心一些。
1955年4月11日是國民黨特務機關實施其罪惡計畫的日子。上午11時左右,「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自印度孟買飛抵香港啟德機場。這是一駕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製造的星座式749A型飛機,在當時是不錯的飛機了。
雖然事先中國政府已經通報港英當局,美蔣特務可能會對飛機實施破壞活動,要求港英方面加強保護措施。然而,此時香港警方卻並沒有對飛機採取特別的保護措施,特別是對機場的地勤人員,並沒有進行認真的檢查和監控,只是派了輛警車停在離飛機很遠的地方監視,把觀察的重點放在了行李檢查處和機場入口處。
機組人員下飛機後,卡尼克發現機組的行李少了兩件。在他印象裡,這種事情在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
於是卡尼克趕緊離開飛機,去告訴準備用餐的其他機組人員,讓他們找找行李。據卡尼克事後回憶說,當時他離開飛機有十來分鐘,「如果要放爆炸物至機內,兩分鐘即夠」。卡尼克估計,炸彈應該是放在了飛機右翼兩引擎之間,「因該處機板只要兩分鐘便可打開,順利放進去。」
關於周駒是如何將定時炸彈帶進機場的,社會上流傳著多種說法,甚至有人說周駒是將炸藥裝進牙膏裡帶進去的。
從解密檔案的記載來看,這種說法顯然不準確。
據解密檔案記載,炸機事件發生後,周駒的同鄉、知情人周仕學和周國輝二人怕遭特務機關暗算,先是向港英當局投案尋求保護,後來又通過《大公報》的關係來到廣州,向我有關部門報告了當時的情況:
「一切都沒有問題了嗎?」
印航經理答道:「OK!」
潘又問:「引擎也檢查過了嗎?」
印航經理答:「檢查過了。」
倆人隨後登上飛機做進一步的檢查。開始辦理登機手。
下午1時15分,「克什米爾公主號」從啟德機場起飛,前來送行的人們望著漸漸遠去的飛機,不由得舒了口氣,大家誰也沒有想到,悲劇即將發生。
從香港到雅加達的飛行時間是六個半小時,飛機升空後平穩飛行,一切正常。
解密檔案中記載有印尼空難調查委員會的事故調查報告,其中一部分是根據倖存的機組人員的回憶記錄下來的飛機墜入大海那一瞬間的真實情景:
飛機於1955年4月11日格林威治時間4時25分從香港起飛。飛機上共有十一個乘客,並載有3780英加侖燃料和140英加侖滑油。當時起飛重量是98376磅,載荷分佈適當,重心在25%平均空氣動力弦。
起飛後,飛機和地面電台進行了例行通報。
火勢蔓延異常迅速,接近了機身。飛機維護工程師卡尼克估計機翼支持不了多久,因為金屬在熔化中。
在下降時副駕駛狄克西特和機長賈塔爾商量後,發出求救信號……飛機向左轉彎,企圖降落到接近陸地的地方。女服務員把救生背心先發給所有乘客,然後發給飛乘組。機內沒有發生驚慌,乘客們都坐在他們自己的座位上。
非常濃的黑煙進入飛乘艙,使強迫降落前一刻的前方能見度模糊不清……
儘管作了一切努力,想拉平飛機以便降落,飛機還是略為向右側轉,右翼衝到了海面……
在飛機墜落將及水面時,從窗口躍海的有六個人,我們三個是泅水七個小時登陸的,其餘三個則不知存亡。三人後被印尼當地一村民救起。
對殘骸進行檢查揭示了肯定的證據,證明一個定時的凶殘的機器曾在右翼輪艙內爆炸,這個機器的一些零件還卡在殘骸內……
這是飛機爆炸、燃燒,並衝向大海那個瞬間的情景,如果沒有生還者的話,那麼這個瞬間恐怕就永遠不為人知了。這裡面有一句話值得回味:
機內沒有發生驚慌,乘客們都坐在他們自己的座位上。
在生死悠關的時刻,我代表團的工作人員能保持如此之鎮靜,確實令人敬佩。
石志昂 對外貿易部三局副局長
黃作梅 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李肇基 外交部情報司科員
沈建圖 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主任
李炳衡(又名李平) 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記者
杜宏 廣播事業管理局對外廣播部副主任
郝鳳格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員
鍾步雲 總理司機
三名外籍人士是:
王明芳 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
嚴斐德 奧地利記者
斯塔萊茨 波蘭記者
生還的機械師曾告訴印尼交通部負責調查事件的官員,當飛機墜海後,曾看見一架英國SOUTHERLAND水陸兩用飛機在上空盤旋,儘管生還者向其呼救,但飛機沒有降落。後來英國方面曾解釋,因為失事水域是印尼領海,所以飛機才沒有降落。
(摘自:《解密中國外交檔案》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歷史回顧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屆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4月11日,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和隨同採訪的中外記者共11人乘坐中國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星座式客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飛往雅加達。當飛機飛到沙撈越西北海面時,飛機起火墜入海中,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周恩來總理原準備乘坐該機,因受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邀請在仰光進行會晤,改變原計畫未乘這架飛機。經調查,這是國際反動勢力和台灣當局相勾結,陰謀暗害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製造了「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