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片]老照片:西洋版畫中的老北京
從17世紀初期到20世紀初期,歷史跨度達到近300年,幾乎涵蓋了清朝立國以來所有皇帝的肖像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從皇家慶典禮儀,到平頭百姓的婚喪嫁娶,清王朝滄桑變遷匯聚,風土人情一覽無遺。
順治和兩位皇后的肖像,康熙晚年的「千叟宴」,乾隆接見英國使團,同治大婚,庚子之變(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後光緒返京。這些過去只能依靠歷史典籍想像的歷史中的「重大新聞」,卻通過西洋版畫,讓人有了直觀的感受。這次展出的版畫中,最早的一批是1665年荷蘭人約翰·尼霍夫跟隨荷蘭使團訪問清廷時創作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團覲見韃靼可汗》組畫。因為當時清廷禮儀十分嚴謹,官員思想保守,許多場景都是尼霍夫事後依靠記憶補畫,與歷史中的記載出入甚大,但卻是西方人第一次直觀地瞭解到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大國。
而到了1902年創作的光緒返京後第一次接見外國使者中,作者已經能夠在現場進行創作,從隊伍的行進順序,到人物的衣著打扮,神態和配飾,都幾乎和史料記載的一模一樣。從圖中能看到慈禧坐在象徵皇權的寶座之上,而光緒只能屈居下位的場景,皇帝的窩囊相比史書記載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到了19世紀中期,報紙在西方社會開始飛速發展,在枯燥的文字中插入版畫這種形式得到了大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