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珍貴的北洋水師艦船資料
鐵甲艦
「定遠」、「鎮遠」
快船(巡洋艦)
「濟遠」 「經遠」「來遠」 「致遠」「靖遠」 「平遠」
「揚威」「超勇」 「廣甲」 「廣乙」「廣丙」
蚊子船、炮艦
「鎮中」「鎮邊」「鎮東」「鎮南」「鎮西」「鎮北」 「鎮海」 「泰安」
魚雷艇
「左一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福龍」
「定一」「定二」「鎮一」「鎮二」 「中甲」、「中乙」 「干一」、「干二」
練船(練習艦)
「康濟」 「威遠」 「敏捷」
輔助艦艇
「海鏡」 「湄雲」 「利運」 「操江」 「犀照」 「飛霆」 、「飛鳧」 「超海」
「鐵龍」「飛龍」「快順」「遇順」「利順」 「捷順」 「寶筏」 「導海」 「導河」
「快馬」 「海馬」「桿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機船 螺橋船 50噸運煤船 20噸水船
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李鳳苞向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 並派劉步蟾、魏瀚、陳兆翱、鄭清廉等駐廠監造,該級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艦——英國「英弗來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二艦的優點,為「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為二艦命名,「定」、「鎮」二艦和「濟遠」艦為同批建造,本應於1884交付中國,但當時正值中法開戰,德國遂以此為理由拒絕交艦,直到1885年中法議和後方將交付中國,三艦懸掛德國商船旗由德國水兵駕駛護送於1885年10月底抵達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國,其中「定遠」艦成為北洋水師旗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在停泊日本長崎補給、維護時(據推測是為鐵甲艦例行上油,以防銹蝕,當時因中國尚無可以容納鐵甲艦的船塢,所以只得前往日本),「定」、「鎮」二艦的堅甲巨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恐慌。13日、15日中國上岸休假的水兵因嫖妓和購物與日本人發生爭鬥,造成多人死傷,後在中國的外交、軍事壓力和西方列強的調停下,以互賠損失告終,史稱「崎案」。自此之後日本便下定決心以「定」、「鎮」二艦為假想敵,製造了所謂的三景艦。
兩艦均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海戰中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被「鎮遠」艦主炮命中,引發大火而喪失戰鬥力,被迫退出戰場。但由於北洋水師是突然遇敵,準備不足,「定遠」、「鎮遠」彈藥匱乏,在海戰中未能充分發揮戰鬥力。二艦又參加了其後的威海衛保衛戰,1894年11月14日「鎮遠」艦在進港時因不慎觸礁受傷,又由於旅順船塢被日軍攻佔而無處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戰,管帶林泰曾於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殺。「定遠」艦於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偷襲受傷,9日「定遠」被日軍由佔領的炮台炮火擊中受重創,次日「定遠」艦被自爆,2月17日「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仍名「鎮遠」,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曾參加日俄戰爭及明治33年在神戶舉行的海上觀艦式大校閱,1898年被定為二等戰列艦,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艦,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靶艦,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遺鐵錨、鐵鏈被日本政府陳列於東京上野公園,以此羞辱中國人。抗戰勝利後受盡屈辱的「鎮遠」艦遺物於1947年由招商局「飛星」和「隆順」輪船分兩批接回祖國。
定遠:
鎮遠:
自爆後的定遠
濟遠:
「濟遠」艦訂購時計畫為「定遠」級的第3艘艦,後應經費短缺而縮水改為訂造穹甲巡洋艦。「濟遠」回國時原有三根桅桿(2根木質為加裝風帆而臨時增設、1根鐵質,長18米),並備有風帆索具,後撤除只留1根鐵桅桿(這根桅桿現保存在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艦長71.93米、寬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噸(回國時數據為2300噸),正常載煤230噸,最大載煤400噸,動力為2座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2800匹馬力,航速15節(一說是16.5節)。裝甲甲板(穹甲)由25.4mm鋼質和50.8mm鐵質裝甲層復合而成,可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主炮露炮台裝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裝甲厚38.1mm,編製180-202人,管帶為副將銜。
來遠:
經遠:
「經遠」、「來遠」屬同級艦,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造價共計1739761兩銀,二艦為同級姊妹艦,「經遠」於1887年1月3日下水,「來遠」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
致遠:
靖遠:
國產巡洋艦平遠:
揚威:
超勇:
廣甲:
廣乙:
廣丙:
鎮東:
鎮邊:
福龍艇:
威遠:
康濟:
操江:
湄云:
左一:
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