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設夢境銀行解析2.2萬個夢
發現你自己,這是古代先賢早已給人們提出的忠告,可千百年過去了,人們在這條自我探索的道路上似乎並沒走出多遠。雖然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已經逐步成為現實,但關於人們自身所做夢的內容、意義、成因等等之類的解釋,人類卻依然在縹緲之旅中上下求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古怪說法也莫衷一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臥而以為然也」,很多人認為夢是人在睡眠中自己看見了什麼或是發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過程中的一種現象。而奧地利人弗洛伊德則把夢的實質理解為夢「是一種願望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是由高度錯綜複雜的智慧活動所產生的。夢的意義在於願望的滿足。他指出,使願望在夢中得到滿足可用以維持精神的平衡,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睡眠不受干擾。
《生理心理學》的作者湯普森則認為,夢是正常的神經病,做夢是允許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夜晚能安靜、安全地發瘋,夢是入睡後人的大腦中出現的表象活動。
總的來說,人們對夢的本質認識各異,或認為夢是現實的反映、預見的來源、祛病的靈性感受,或認為夢也是一種覺醒狀態,或把夢視為一種潛意識活動。
可縱觀這些理論,從土的《周公解夢》到洋的《夢的解析》,很難說後者就比前者更接近於真實。它們只是為人們瞭解自我提供了一個方向而已。最近,一些美國的研究者通過對名為「夢境銀行」的2.2萬個夢的分析,又給出了解釋神秘夢境的新方向。
做夢只為腦休息
入夢多是尋常事
長久以來,夢境一直是幻想的一大源泉,因為它是如此的縹緲而又超越現實,難以控制。它撲朔迷離,神奇莫測,令人難以捉摸。然而它又是那麼鮮明活潑,帶給人們喜悅和希望。既有位高權重者依靠它預卜國家的興衰、國事的吉凶和自己的命運,也有升斗小民把人間的幸福和災禍與它聯繫在一起。既有夢筆生花這樣的喜劇上演,又有讓人充滿思考的莊周夢蝶。
你昨晚做了什麼樣的夢?有沒有在一個森林裡被一道黑影窮追不捨,或是與漂亮的電影明星有一段親密接觸,還是只老老實實地在家附近的超市裡過了一把「血拼」癮?根據研究者對2.2萬個夢境進行的比較分析,這些場面每個人很可能都在夢中遇到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設有一家號稱「夢境銀行」的大型數據庫,裡面收集儲存的夢境都真實可靠,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這些夢境來源於做夢者打電話或寫信給大學人員,講述他們夢中的經歷。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從一個新的角度探究夢的本質與內容。
加利福尼亞大學「夢境銀行」中的2.2萬個夢可謂包羅萬象,「存夢」的人分佈很廣,從聲名顯赫的科學家到貧困潦倒的救濟金領取者,從中年婦女到十幾歲的青澀少年,都貢獻出了他們的夢。銀行中還有86個夢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技術學院的生理學研究生,他們「存夢」的時間是1897年。此外,還有900個夢來自於1913年到1965年間的心理學記錄。
通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夢境中出現的場景、人物和內容80%都和日常生活相關,比如父母、朋友都經常在夢中出現,開車、購物以及運動也是夢境的幾大主題,而與性和宗教相關的內容在夢中卻並不常見。
他們通過統計還給出了夢的一串數字化解讀:一般來說,夢的長度大約在5到30分鐘之間;25%的夢是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生的;33%的夢中有讓人不快的內容,其中有一些情況嚴重的便是噩夢甚至夢魘;50%的夢中會發生針對做夢者的過激行為;95%到99%的夢會做完就忘。
而且,研究人員在對「夢境銀行」中的「存夢」進行研究後發現,絕大多數夢都是一種無意識的產物,很難說各自有什麼特殊的功能與意義。「我們幾乎根本記不住曾做過的夢,偶爾有一些也僅是很細微的片斷。這使得夢有什麼功能的說法很難成立。如果夢對人來說真的很重要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記不住多少呢?」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比爾·多莫霍夫博士說。「夢境銀行」的負責人薩塔·克魯茲也支持這種觀點,他認為:「人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生物,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思考形式都有其功能。在很多研究人員看來,夢就像街上發的商品宣傳單一樣,看過之後就能隨手丟棄。它只是隨著夜晚而逝的一段小故事。」
不過,有時候這段小故事卻有個不怎麼好的結尾,那就是噩夢。那些習慣於睡覺之前讀些神怪故事或者科幻小說的人要注意了,研究發現,睡覺前看這類可能引起驚悚的小說的人,比一般人做噩夢的幾率要高三倍。因為看這些作品時,人的情緒波動會更大。不過根據帕特麗夏·加菲爾德博士的統計,所有的噩夢大致可分成12類,包括被追逐、摔下來、被水淹以及受到死亡威脅等,只要神經堅韌到覺得這一切都無所謂,那大可在睡前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了。
入夢多是尋常事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莫多霍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一起,運用新的研究工具對「夢境銀行」中各個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當心理學家用關鍵詞對銀行中的夢進行檢索時,他們發現,與性或者宗教相關的內容很少被提及。只有2%的男性和0.4%的女性夢中出現了與性有關的情節。此外只有3.3%的夢境中提到了教堂或者寺廟,僅有0.8%的夢特別提及了宗教信仰問題。
「這項研究發現又提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何清醒的時候,與性有關的問題常讓人想入非非,而做夢的時候,這一主題出現的頻率遠沒有人們一直以為的那麼頻繁?」夢境研究人員說:「雖然在當前的大眾文化中,夢與性主題經常被緊緊地聯繫在一塊,但這可能都是受到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造成的。他一直向人們灌輸這樣的觀點——大多數夢中都有潛在性心理的暗示,但現在我們的研究認為,夢中的性內容其實少得多。」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這項研究還發現,有75%到80%的夢的內容都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內容以及感興趣的東西有關。在對男性的一系列夢境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在23.9%的夢中出現過,朋友在53.9%的夢中露過面,24.5%的夢裡有開車的場景,戶外活動類的夢佔了17%,曾在夢中大吃大喝的有13.7%,而參加體育運動的夢有6.1%。
以前有人認為,夢中經常是一個充滿魔法與玄幻色彩的奇異世界,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東西和情節都會在裡面出現。可現在的研究支持了「平平淡淡才是夢」的論點,認為夢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太大不同,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那麼只能說每個人的夢是因人而異的。比如翡冷翠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發現,節奏曲調在音樂家的夢中出現的幾率是一般人的兩倍多。還有人發現,當社會中就業的女性比例上升時,那麼在女性夢境中出現工作場景的比例也隨之升高。
幾乎每12個人中就有一人近期做過飛翔的夢,對此,德國曼海姆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並非是什麼奇怪的行為,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種扭曲而已。「越來越多的人夢到在天空中飛翔,只是因為乘飛機在空中旅行的機會增多了而已」。
另有高見解夢因
儘管「夢境銀行」中大多數夢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似乎支持了夢其實沒什麼功效的理論。但仍有研究者對此持有異議,他們也拿出了同樣言詞確鑿的證據。芬蘭土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宣佈發現了夢境的進化功效。他們對近600個夢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夢至少包含了一處受到威脅的場景,在這些威脅中,有超過60%的情形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
因此他們認為,大腦在夢中構建起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並在不斷模擬現實中可能發生什麼情況,這樣,在事情真的發生時才能從容應對並解決問題。
土爾庫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提·瑞溫索說:「在我們的假設中,夢境是在模擬有威脅的事件,並對危險進行預演,最終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他認為:「在早期人類祖先生存的環境中,生活困苦而又危機四伏。夢境產生機制能夠選出有威脅的場景來進行模擬,一次次的夢境重現對人們發展出躲避危險的技巧非常重要,這能幫助人們渡過難關。」
除了做夢無用、做夢可以「預演危險」外,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又提出了做夢的第三種解釋:晚上做夢可以促進白天的學習。研究人員讓幾組接受測試者先接觸一些圖形遊戲,然後讓他們去睡覺,並對墜入夢鄉的人進行了觀測,他們的大腦活動能夠以圖形的方式顯示在電腦螢幕上。等這些人醒來後,再讓他們玩同樣的遊戲。經過對比發現,那些做夢的人在遊戲中表現得更為出色。
這項研究認為,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人腦認知系統依然對儲存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醒來之後,做夢的人更容易掌握新的東西。
統計發現,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而夢在睡眠過程中佔據了大約五分之一的時間。假設一個人活70歲的話,那麼他至少有5年時間生活在夢境中——這還不算做白日夢的工夫。因此要想完全瞭解自己,就不能不注意自己的夢,人的一生要做這麼長時間的夢,這些時間可不能成為人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