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科學家現今揭示人們識別面孔的方法隨文化而有所不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西方人更加注重看個人的面部特徵,而東方人更在意瞭解群體的面部特徵。
輕易識別面孔的能力在全球如此普遍,以至於許多科學家認為所有人中普遍存在的這種潛力是天生而不是後天培育出來的,且與文化無關。然而在近幾十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揭示了東西方人在感知世界方面存在許多差異,這些發現表明西方人通常關注個人的細節特徵,而東方人趨向於瞭解人與人之間有什麼樣的相關特徵。
比如,當觀察人們的面部表情時,美國人會重點看中心人物的面部表情,而日本人會仔細觀察中心人物周邊的其它人的面部表情,之後再評定中心人物的情緒狀況。
為了弄清楚文化是否影響了我們識別面孔的方式,科學家調查了14位西方高加索人和14位東方亞洲人的眼睛運動情況。當他們觀察電腦螢幕上的面孔時,通過頭頂上的眼睛觀察跟蹤系統上的微型攝像機來監視他們的眼睛運動。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羅伯特·卡爾達拉說:「我們注意到西方和東方觀察者的眼睛運動有明顯不同。我們發現西方人趨向於看個別面孔的細節特徵,如眼睛和嘴巴,而東方亞洲觀察者趨向於重點觀察鼻子或面孔的中心部位,從而對所有面孔做出更加綜合性的評估。」
這些差異不是由基因造成的,而是由真正的社會經歷形成的,因為在英國出生的中國人更像西方人那樣識別他人的面孔,卡爾達拉表示。「通過駁斥面孔識別是普遍存在的天生本領的這一長期看法,我們重點強調是外部環境影響了我們識別面孔的方式,其中包括我們成長的社會環境。但在將此概括性發現推向整個人類群體時得加以小心。」
卡爾達拉指出,此發現讓我們新奇地瞭解到為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非語言方式交流會時常出現問題,因為面對面的交流會使人觀察不同的面部位置,從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叫「雜亂的定位。」
此發現反映了西方人傾向於看個人,而東方亞洲人傾向於看整體。文化差異造成的影響還包括眼睛直視或過多的接觸在東方亞洲文化中被認為是不禮貌,卡爾達拉表示。他和他的同事正在進行相關研究,以更多地瞭解這些可能存在的影響。
他們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8月20日出版的國際刊物《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此研究由英國經濟社會研究理事會和醫學研究理事會提供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