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南京現神秘「聰明村」村民疑為秦檜後代
在南京江寧區銅井鎮,有一個神奇的小村,據說這個村子裡的孩子特別聰明,考試成績總是比別村的孩子高出一大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考上中專「農轉非」是很難的事,六十人的班級能考上三到五個就是非常不容易了,而秦橋的孩子,十有六七都能考上。如今,每年高考,秦橋孩子的成績也都很突出。因此,秦橋聲名在外。
三月二日,人們在河南淮陽太昊陵附近的岳王忠廟內,依次拍打鐵鑄秦檜、王氏、萬俟契、王俊等人跪像。每年淮陽廟會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百姓在祭拜太昊伏羲的同時,通常會在這裡拍打鐵鑄秦檜、王氏、萬俟契、王俊等人跪像,企盼世間除惡揚善,人人身體健康。 中新社發 慎重 攝
有人說,秦橋孩子都是喝了「聰明水」,也有人說,秦橋這地方的風水好,還有人說,秦橋人是秦檜的後代,遺傳了聰明的基因……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小村子藏著大秘密
秦橋位於江寧區銅井鎮牧龍行政村,是個小自然村,大概有三十戶人家,一百多號人。在當地,一個行政村大概有三十個這樣的小自然村。但是在銅井鎮上,記者隨便問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老人立刻指出秦橋的具體位置,並且說,秦橋以前是在那個方向,但現在因為拆遷,這個村子可能已經空了,秦橋人都在外面租房子等著分配拆遷房呢,不過也有可能沒拆完。
據瞭解,這位老人並不是秦橋人,那他怎麼會對秦橋如此熟悉呢?老人說:「秦橋在我們附近是婦孺皆知啊,特別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更是了不得。」旁邊有人附和,表示同意老人的看法。老人說,就是那個時候,秦橋的小孩聰明著呢。那是怎樣的聰明法呢?老人又說,他們考學厲害。以往每年中考的時候都走掉好幾個,就是現在的高考,秦橋的孩子也非常厲害。「走掉好幾個」是什麼意思?老人告訴記者,就是農轉非,跳出農門,成了城裡人,這可是所有農村孩子家長的夢想。
那麼,秦橋周圍村子裡孩子的考學情況怎麼樣呢?老人告訴記者,不行,一比起秦橋就差遠了,兩三年出一個中考「農轉非」就很稀奇了。
在老人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秦橋自然村。儘管因為拆遷,村子已經七零八落了,但好歹還有十幾戶人家的房子聳立在那兒,據說很快也要拆了。秦祥龍、楊成芝夫婦正站在門前的殘垣斷壁上遠眺,看到記者,臉上倒露出欣喜的樣子來。他們告訴記者,田里的莊稼都收上來了,孩子們全在外面,難得有人到村子裡來,他們兩個大人整天閒得慌。
記者說明來意,秦祥龍夫婦立即表示,秦橋確實出人才,不管是以前考中專「農轉非」,還是現在的高考,秦橋的孩子都很厲害,像今年的高考,秦橋有三個孩子參加,兩個孩子是拿著獎學金去上大學的,家裡都沒花什麼錢,另一個也考上重點大學。而秦祥龍夫婦的兩個孩子,在上世紀90年代也全都考上了中專,辦了農轉非。
在鄉下,自然村和自然村之間都是近在咫尺,有的只是一塊稻田,有的只是一方水塘,就成為自然村的分水嶺。既然是生長在同一方水土,那秦橋的孩子為什麼就顯得比別村的孩子聰明呢?秦橋這個小村子,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聰明水」有沒有特別之處
記者對秦橋與周圍村莊做了一番調查,它們都是典型的坐北朝南,都在一個寬平的地帶,秦橋的地理位置不具備任何特殊性。如果非要比出與其他村子的不同來,那就是,秦橋村子近在咫尺有一條深約三米寬約六米的人工挖造的水渠,以前秦橋村民生活用水全取自這裡,這條水渠蜿蜒至農田中間,沒有再經過其他村莊附近。
杭州岳王廟裡跪拜在岳飛墓前的秦檜夫婦塑像
那麼,會不會真像傳說的那樣,這個水渠裡的水比較特別,喝了之後讓孩子特別聰明呢?
楊成芝指著這條水渠告訴記者,這是1963年的時候,當地政府為了加強農田灌溉而組織挖掘的。從那以後,秦橋全村老少都喝這水渠裡的水,這水是從牧龍河過來的,是長江的水。別村的人後來也認為這水好,不辭勞苦地挑著水桶來此擔水,但是他們喝這水喝了四五年時間,卻也沒見有什麼效果。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家家都通上了自來水,這水也就沒有人再喝了。都喝上自來水之後,秦橋的孩子在學習上還是優於鄰村的孩子。後來濱江開發區開發到這兒,把水渠源頭堵死了,也就成了一條旱溝。記者看到,水渠裡果真沒有一滴水。
看來,秦橋孩子的聰明勁兒不是喝水喝出來的。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風水」真的能跟聰明扯上關係?
在鎮上,有人告訴記者,秦橋孩子聰明是因為秦橋人的風水好,真是這回事嗎?
秦祥龍告訴記者,秦橋最早一個考出去的叫秦禮明,現在南京市一所中學做老師,他父親的墳就挺有傳奇色彩。他們這一大家四房兄弟,家家都有「農轉非」的孩子。秦禮明的哥哥秦禮成的三個兒子,全都憑借優異的成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跳出了農門。而秦禮明唯一的兒子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升入一所中專院校。在拆遷遷墳的時候,人們就發現秦老師父親的墓與眾不同。
秦老師的父親是在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過世的,當時附近有個風水先生,他測了一下風水,建議他們將父親葬在附近的一個小山包上,這個山叫做小羅山,面向東南,方位很好,而且山前有一個池塘。這次拆遷遷墳中,當他父親的墳墓被打開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墳墓裡面的泥土很乾燥,不像其他墓裡面的土很潮濕,有的甚至已經滲水了。而且更奇怪的是,快50年了,秦老師父親的骨架還是完好的,棺材板和衣服都爛成灰土了,棺中骨骼卻一點沒爛。同時期埋在其他地方的屍骨卻不是這樣的。所有參與遷墳的人都說,難怪他們家孩子考試這麼厲害,擺明著就是風水好。
難道秦橋的奇跡,真是因為風水的緣故嗎?據秦祥龍介紹,以前這種說法非常盛行,甚至有別村村民在親人過世之後,跑來和秦橋村民商量,希望把過世的親人也埋在秦橋先人的祖墳旁邊。但他們這樣做了之後,家裡孩子不愛學習的還是不愛學習,也沒有多大進步。
隨後,記者又聯繫上了秦禮明老師,秦老師並不否認自己父親墳墓的與眾不同,但他認為,如果就此附會秦橋孩子成材的原因就不應該了,這明顯是封建迷信。
不過,秦老師帶給記者一個意外驚喜,他說他知道秦橋孩子出類拔萃的原因。
秦橋人是不是秦檜後代
秦老師告訴記者,影響秦橋的孩子,讓他們比別村孩子表現出更加優秀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遺傳。那麼,他們如此聰明的基因,遺傳自祖上哪個人物呢?秦老師斬釘截鐵地說:「是秦檜,我們是秦檜的後人。」這讓記者多少吃了一驚。
關於秦檜,大家都不陌生,「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句詩更是如雷貫耳。在秦檜後人都已改姓徐的時候,秦橋人怎麼會承認自己就是秦檜的後人?
秦老師介紹說,秦檜與其兒子秦熹、孫子秦塤是「一門三狀元」,這些在《宋史》中是可以查到的,而且在我們南京夫子廟還有一個巷子,東起貢院西街,西至教敷營,有100多米,這條巷被稱為「狀元境」,因為秦檜曾經陷害過忠臣岳飛,因此狀元境前沒有加上「秦」字。秦老師說,不管秦檜怎樣,「一門三狀元」是客觀事實,本來就是值得驕傲的事,我們秦橋人從不避諱,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秦姓一族是很聰明的,這就是遺傳的因素。
那麼,秦橋居民真是秦檜的子孫嗎?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姚群民副教授告訴記者,關於秦檜,現在普遍認同他的祖籍所在地是江寧湯山鎮樺墅村,村裡至今還保留一塊上面寫著「祖堂供奉始祖秦氏門中先遠歷代宗親神祖牌位」等字樣的大石碑,而且據說秦檜的後人都恥於姓秦而改姓「徐」了。但是,在秦橋附近的牧龍也兩次發現了秦檜後人的墓葬,一次是在1986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在江寧牧龍發現了秦檜家族墓,還有一次是在2006年,發現了秦檜兒媳之墓。根據古代墓葬制度,既然子孫墓在這裡,秦檜墓也該在附近。從這方面說,秦檜很有可能和秦橋有關係,要不然,他的後人也不會把墓選址在這個地方。但這一切只是推測而已,如果能找到秦橋的家族譜就好了。再說,也不能排除秦檜後人分散居住在各地這個因素。
那麼,如何才能證實秦橋人和秦檜之間的血緣關係呢?祖上智慧過人,他的後人就一定也會聰明嗎?
祖先的智力能否傳給子孫
在南京一所高級中學教生物的俞老師告訴記者,要想證明秦橋人是否真的是秦檜後代,有兩個方案:第一,如果找到了秦檜的墓穴,從理論上來說,依據現代高科技,可以用秦檜的毛髮或骨骼來進行DNA鑒定,進行比較分析,自然就能得出結論了。但秦檜墓穴的位置至今是個謎,因此,這個方案不成立。就算找到秦檜墓了,找什麼機構鑒定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種鑒定對鑒定機構的要求特別高,這和現代親子鑒定完全是兩碼事;第二,不是已經基本認定秦檜的後人在湯山嗎,拉一個秦檜正宗後裔和秦橋村民進行DNA鑒定也是可行的。這個方案比較現實。
記者隨後聯繫秦老師,卻被他以工作忙為由拒絕了。
不過,俞老師還告訴記者,就算是狀元嫡系後裔,也不一定就聰明。從遺傳學上來說,人的智力並不遺傳,不過某些神經結構的確具有遺傳性,但它們對智力發展的影響只有15%至20%。事實上,父母聰明孩子智力一般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陶淵明的五個兒子智力都比較低下。所以,在不能確定秦橋人是秦檜後代的情況下,遺傳原因也只能少部分承認。
專門從事青少年心理建康研究的陶老師熱線的專家告訴記者,這很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有「一門三狀元」的先人,是一件很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作為他們的後人,自己也一定會很聰明的,這種暗示會讓孩子產生自信和愉悅的積極情緒,對孩子未來獲得成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據記者瞭解,秦橋村裡除了「秦」這個大姓,還有少量的「祝」姓和「嚴」姓,他們的孩子也同秦姓孩子一樣,成績優異。很顯然,他們不可能以秦檜後人自勉,遺傳因素對於他們而言不存在,他們的成績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會不會符合秦老師解釋的另一個原因呢?
一種奇特的教育方法在起作用?
在採訪中,秦老師還告訴記者,現在秦橋五六十歲的老人都能讀書識字,這在其他村子同齡人中幾乎不可能。因為經濟條件、歷史原因,這一輩人基本沒上過什麼學,所以沒什麼文化,可是他們怎麼會讀書識字的?
秦老師說,這都是從自己孩子那兒學來的,這也是秦橋父母督促孩子學習的好秘方。
這個比較獨特的秘方就是——和孩子一起學,讓孩子當老師。秦橋孩子第一天上學的時候,父母就會告訴孩子,由於小時候家裡特別窮,他們都沒上過學,所以現在特別羨慕你,你一定要珍惜自己學習的機會。每天孩子去上學的時候,父母總會叮囑一句話,「在校好好學,回來教我們」。
曾在銅井鎮陶村小學工作16年的馬老師告訴記者,當時陶村大隊(牧龍行政村前身)的孩子絕大多數是在陶村小學唸書的,她到現在都對這些學生記憶猶新,尤其是秦橋的孩子。據馬老師介紹,在別的孩子還不適應上課、只知道開小差搗亂的時候,秦橋的孩子們就開始學著做筆記了。馬老師曾經問過他們,為什麼要把上課內容記得這麼詳細呢?孩子們很自豪地回答,要回家教爸爸媽媽。她本來以為這只是父母鼓勵孩子認真學習的一時之計,不料,幾乎整個小學階段,孩子們都堅持下來了,實際上也是父母們堅持下來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祥龍告訴記者,其實他還是識文斷字的,但為了培養孩子,他每天勞作一天之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和孩子從漢語拼音學起。孩子的奶奶也在一旁一起學,老人家倒確確實實通過孫子識了不少字。那個時候,村裡經常停電,老人家就點好幾盞罩子燈,整個小屋裡亮堂堂的。秦祥龍說,老少三代人,頭碰頭大聲念著課文,現在想起來,真好啊。
這個秘訣到了別的村為什麼會失效
既然這個秘訣那麼靈,別村的人來討教的時候,難道他們藏私沒告訴他們嗎?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馬老師說,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她就曾把秦橋家長的經驗告訴別村的家長,有的家長回去也如此模仿,可是很快就都放棄了。他們說堅持不下來,每次幹完農活回家都累死了,哪裡還有工夫學小孩子的東西。
記者採訪了秦橋鄰村彭村的一位年近六十的彭大媽,她告訴記者,她也是當年沒有堅持下來的父母之一。到現在,彭大媽還是認為秦橋出人才就是因為風水好。彭大媽說,那時農村的日子那麼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哪有什麼心思跟著小毛孩學東西,就是學了,又怎麼可能對小孩的學習有幫助呢?
已從事小學教育35年、對兒童心理學頗有研究的馬老師告訴記者,孩子在教父母當天學習內容的時候,等於將學習內容溫習了一遍,長此以往,效果當然是十分顯著的。關鍵的是,秦橋的孩子從自己父母身上學到了持之以恆的品質,這種榜樣的力量使得孩子終身受益。雖然到了初中、高中之後,父母由於能力的限制無法再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但是沒關係,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已經形成了。
「聰明村」秘密,說穿了不足為奇,但確實值得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