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翼龍到底是由什麼動物進化的?
悟空翼龍復原圖
悟空翼龍化石與線條圖
翼龍是一類古老而特殊的飛行爬行動物,幾乎與恐龍同時出現在晚三疊世的地球上。
作為第一種能夠進行動力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藍天,也是包括鳥類、蝙蝠等三類飛行脊椎動物中唯一絕滅的類群。在恐龍佔領陸地的時代,翼龍則統治了天空。翼龍在地球成功生存了約1.6億年之後,與恐龍又幾乎同時雙雙消亡於白堊世末期的生物絕滅事件中。
按照傳統的分類,古生物學家一般將翼龍分為兩大類群,一類是較為原始的喙嘴龍類,具有短頸、長尾等特徵。這類翼龍出現於晚三疊世,並在侏羅世達到鼎盛,又在晚侏羅世或早白堊世消失。另一類在形態上具有長頸、短尾等特徵,屬於較進步的翼手龍類,它們出現於晚侏羅世,並貫穿整個白堊世,最後消失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世末期。
喙嘴龍類與翼手龍類在形態特徵上有一些明顯的差別:喙嘴龍類的上、下頜都具有牙齒,鼻孔和眶前孔分離,枕髁指向後方,方骨相對垂直,頸椎及翼掌骨都較短,具頸肋,第五腳趾長,絕大部分都是長尾的。僅有蛙嘴龍類這一特殊的類群,雖然它們不具長尾,但卻具有喙嘴龍的其他特徵。翼手龍類的牙齒一般分佈在上、下頜的吻端,在數量上呈現多樣化趨勢,有的種類牙齒完全退化消失,如晚白堊世的無齒翼龍類和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的中國翼龍等,有的種類牙齒卻多達上千顆,如在阿根廷發現的南方翼龍等。翼手龍類的鼻孔和眶前孔癒合為鼻眶前孔,枕髁指向後下方,方骨相對水平,頸椎和翼掌骨都較長,一般不具有頸肋,第五腳趾退化或消失,短尾。
關於翼龍起源和演化一直存在兩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其一是翼龍到底是由什麼動物進化來的。古生物學家猜測是由一種槽齒類動物演化而來,不過至今卻沒有找到這類槽齒類動物與翼龍之間的缺失環節。第二個問題是,喙嘴龍類是如何進化到翼手龍類的。國際著名翼龍專家、德國古生物學家彼得·沃爾赫費爾根據喙嘴龍類和翼龍類的骨骼形態對比,認為翼手龍類是從某種喙嘴龍類進化而來,雖然人們都相信這樣的演化關係,然而自翼龍化石發現兩百多年來,古生物學家只發現了分別屬於這兩大類群的化石,卻一直沒有找到任何中間過渡類型的化石。
對於這兩個問題,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著答案。
在我國遼西,這個聞名世界的古生物學研究聖地又有了新的重大發現:我國古生物學家先後找到多件翼龍化石標本,它們具有一些最重要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都兼具了原始的喙嘴龍類和進步的翼手龍的形態特徵。人們終於發現了喙嘴龍類與翼手龍類之間的缺失環節!
2006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等在遼西野外考察時,偶然發現了一塊後來被命名為李氏悟空翼龍的重要標本。
汪筱林說,當時看到的化石非常破碎,有十多塊碎片,正、負面保存,骨骼分別黏結在從中間劈開的岩石兩側,幾乎很難看到完整的骨骼。然而,這件產於遼西建昌玲瓏塔地區的破碎翼龍化石材料,經過古脊椎所高級工程師李玉同半年多時間的精心修理,終於露出了其本來面目:這是一件幾乎完整的小型翼龍化石骨架,翼展約70多厘米,最為奇特的是其骨骼不僅具有喙嘴龍類的特徵,如長尾和發達的第五腳趾等,同時還具有許多翼手龍類的進步特徵,如牙齒在吻端、長的頸椎和相對較長的翼掌骨等。
2009年,汪筱林和他的研究團隊根據這一標本命名了李氏悟空翼龍,其屬名以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主人公孫悟空命名,種名贈予化石修理者李玉同。在詳細的形態學和系統發育研究的基礎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翼龍分類單元——悟空翼龍科。
2010年,中英兩國學者描述了一件產自玲瓏塔的長尾翼龍化石。該標本保存了一個基本完整的頭骨以及部分脊柱和胸骨等頭後骨骼。並據另外一件相對完整的化石材料,命名了一個翼龍新屬種:模塊達爾文翼龍。
那麼,悟空翼龍與達爾文翼龍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最近,汪筱林等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依據玲瓏塔同一地點新的化石發現,又描述了兩件近於完整的長尾翼龍化石骨架。它們都同時具有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的部分特徵,並建立了一新屬兩新種,即玲瓏塔達爾文翼龍和中國鯤鵬翼龍。
這一研究對悟空翼龍科的成員進行了總結,對一些屬種的鑒定特徵重新進行了釐定,並將達爾文翼龍和另一件已經記述的缺失頭骨的長城翼龍也歸入悟空翼龍科。
迄今為止,悟空翼龍科包括了李氏悟空翼龍、模塊達爾文翼龍、玲瓏塔達爾文翼龍、中國鯤鵬翼龍和潘氏長城翼龍等4屬5種。
悟空翼龍科共有的特徵包括:鼻孔和眶前孔癒合成為鼻眶前孔;上頜骨的顴骨支較長,前端突出且薄;獨立的鼻骨側突;
方骨後傾約120°;下頜癒合部分較短(小於下頜總長度的25%);頸椎較其他喙嘴龍類加長,頸肋縮減;翼掌骨長度約為翼指骨第一指節的一半;翼指骨第一指節較第四指節短等。
同時,悟空翼龍科的5個成員還各自具有一些特徵使它們相互區別,如李氏悟空翼龍的前頜骨第一對牙齒突出於齒骨之外,並近於垂直;牙齒呈短而尖的圓錐形;髂骨前髖臼部分縮減;第五趾第二趾節加長且強烈彎曲達70°。達爾文翼龍屬的頭骨後端加長;前頜骨具有始於鼻眶前孔前端的骨質頭飾,頭飾上端呈鋸齒狀;鼻骨突較細;髂骨前髖臼部分加長。其中,模塊達爾文翼龍的頭骨後部較玲瓏塔達爾文翼龍長,並且牙齒之間距離較大;玲瓏塔達爾文翼龍的顴骨的淚骨突相對較細;鼻骨上具有圓形小孔;第五趾第二趾節的彎曲度約為115°。中國鯤鵬翼龍的頭骨後部較圓;顴骨的淚骨突相對較粗;前頜骨不具骨質頭飾;額骨頂部具軟組織頭飾;鼻骨上具有橢圓形小孔,小孔長軸近垂直;第五趾第二趾節的彎曲度約為137°;第五趾第二趾節較悟空翼龍科其他成員短。潘氏長城翼龍雖然是一件未成年個體,又缺失頭骨,但根據其加長的頸椎、翼指骨第一指節較第四指節短和長尾等特徵明顯屬於悟空翼龍科的成員。
悟空翼龍科這一全新的翼龍類群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翼龍演化史上缺失的重要一環。該科成員同時具有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的特徵,為研究翼龍從原始的喙嘴龍類向進步的翼手龍類演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化石證據。同時,對於改進和完善傳統的翼龍分類系統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群體科學基金和科技部「973」項目等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