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四川麥坪遺址發掘商周古城堪比三星堆
堪比三星堆 大渡河邊曾有座繁榮的「城」
歷時5年,經過8次大規模發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在漢源縣發現以麥坪為中心的新石器到商周時期的史前遺址,大量的文物和遺址還原了距今4500年到2500年間,在大渡河中遊神秘出現而又神秘消失的麥坪遺址上人們的生存狀態。昨日,來自北京大學、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學的考古專家現場考察認為,麥坪遺址是四川地區最新發現的一個不同於成都平原三星堆和十二橋文化的一處文化遺址。這裡是古巴蜀時期,四川地區的又一處中心部落遺址。
麥坪遺址位於雅安市漢源縣,包括獅子山遺址、龍王廟遺址、大地頭遺址、麥坪遺址、金鐘山遺址、擺魚遺址、姜家屋基遺址等多處遺址,整個遺址的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而位於漢源縣大樹鎮麥坪村的遺址最具有代表性。自2006年到現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雅安市、漢源縣的考古人員在這裡已經進行了8次大規模發掘,目前整個遺址野外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麥坪遺址貫穿時間長,從距今4500年到2500年,發現了大量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遺址和墓葬。
麥坪遺址處於大渡河中上遊最為平坦的河谷地帶,翻越北面的大相嶺可以到成都平原,翻越小相嶺可到西昌和雲貴高原,往西是青藏高原,往東則是長江、中原,形成了東西南北「米」字形的交匯區。
考古隊領隊劉化石說,麥坪遺址文化不同於成都平原同時期考古文化,也不同於岷江上遊的考古文化。初步看來,這是一支單獨發展的文化,它沒在任何地方出現過。
最早的麥坪人來自何方,現在仍是一個謎。從出土文物來看,麥坪遺址文化應存時於4500年至2500年以前,3000年以前是它的一個繁榮時期。這時候,麥坪文化已經開始受到蜀文化的影響,但還保持著自己的獨一性。秦漢以後,這裡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墓葬以漢文化特性為主。和曾經創造了輝煌巴蜀文化的古巴蜀人一樣,曾經創造麥坪文化的麥坪人也神秘消失了!他們到了何處,我們還不得而知。
昨天,到考古現場考察的省內外專家們認為,大渡河中遊地區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黃河上遊甘肅、青海地區經川西高原南下,進入雲貴地區和東南亞的文化走廊、民族走廊,因而在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等諸學科領域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大學教授林向說,麥坪遺址文化受到古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甘青地區文化的影響,但又有非常鮮明的特性。「我一直認為,在新石器到商周時期,四川地區有很多部落,而麥坪可能存在著大渡河流域最大的一個中心部落。它的重要性不亞於三星堆遺址和十二橋遺址。」
還原麥坪遺址古人生活
幾千年前就有套三房 男人還愛戴耳環
穿著獸皮,戴著耳環的男人們穿梭在密林中狩獵,蕩一葉小舟在大渡河中狩獵;婦女們在家裡紡紗;工場裡,制陶的工匠燒製出尖底的炊具和用於陪葬或祭祀的精品;人們住在統一規劃好的房子裡面,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集市上進行著貿易……
這就是考古專家們還原的距今4500年到2500年間的麥坪遺址上人們的生存狀態。考古人員在麥坪遺址發現新石器時期房屋基址182座。麥坪人有的住著平面呈圓形、長方形或近方形,用木頭和雜草修成的類似柵欄為牆的房屋;有的住著開挖有基槽,用木頭做牆壁骨架,上糊泥巴的木骨泥牆式房屋;也有的住泥土壘築而成的房屋;貧窮的人家則住著簡陋的窩棚。他們的房子多為方形或長方形,做飯的土灶多為圓形。
有些房屋只有一個房間,有的幾個房間,呈單元組合結構,類似於現在的套二、套三房屋。這些房屋門的朝向一致,北部牆體處在同一直線上,有明顯的組群關係,這可能是最早的街道雛形。考古隊領隊劉化石說,這種新石器時代的單元組織結構的房址,在川內是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很罕見。
更重要的是,人們當時對自己居住的地方已經有了相當明確的「規劃」,生活區、墓葬區、作坊區分類明確。考古人員在麥坪遺址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棺葬26座,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最早的石棺葬。與其他地方石棺葬不一樣的是,麥坪人的石棺沒有用石板做底,雕琢精美的骨器和陶器是主要的陪葬品。
在一座石棺葬裡,墓主口中插著一根10多厘米的骨器。這是當時麥坪人獨有的喪葬習慣還是一種刑罰,目前還不得而知。在另一座石棺葬裡,墓主沒有腦袋,可見當時麥坪也並非是沒有紛爭的世外桃源。當時人們以種植農業為主,有時也要到密林狩獵,到大渡河打漁。
到了商周時期,麥坪人盛行土坑墓葬,在發掘的82座商周時期的土坑墓裡,出土了大量陶器。麥坪遺址內還有成片的燒製陶器的作坊區,相當於現在的工業開發區。作坊裡面,工匠們生產出了盛裝食物和水的陶罐、陶缽、圈足器、平底器,以及飲食用的尖底杯和尖底罐,器類雖然不多,器身紋飾卻非常豐富和精美,再現了當年麥坪的制陶工藝的高超水平。一些男人還喜歡佩戴著由幾個圓圈套在一起的耳環;有些人佩著似乎是來自成都平原的巴蜀式樣青銅劍,顯示著自己的富貴。
麥坪遺址人們使用的器物在商周時期,明顯受到成都平原古蜀文化和中原、甘肅、青海地區因素的強烈影響。祭祀坑中出土了各類商代陶器有的與三星堆文化中期相同或相似,這證明蜀文化的影響在商代已達大渡河中遊。但更多的器物則顯得與四川其他同時期人們明顯不同,具有大渡河流域的土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