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樂業巖溶天坑群曾是大熊貓繁衍地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專家說,廣西西部樂業縣地面負五六百米的巖溶天坑群(Karst tiankeng)底部和其間連通的地下河裡,有諸多動物存在。
專家們說,由於氣候溫暖濕潤,植被保存較好,森林生態環境優越,廣西樂業天坑群的底部成為很多野生動物的天堂,以鳥類及松鼠、鼯鼠等小型動物為主,其中還有蟒、黃腹角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其他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及哺乳類數十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樂業縣飛貓探險俱樂部負責人李晉曾在天坑中親眼看到鼯鼠。其依靠前後腿間寬大的蹼翼在絕壁間、山峰間或樹木間滑翔飛行,整個身子長達1米,大者重達3.5公斤。樂業大石圍天坑洞穴群的探險功臣——飛貓探險隊就是以鼴鼠的別稱「飛貓」作為隊名的。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桂林)經過兩次單獨對樂業天坑群的調查測量,以及兩次中英聯合地下河探險,完成了對形成樂業天坑群的動力之源及現仍連通天坑的百朗地下河系近70公里地下洞穴系統的探測,發現了近30種地下真洞穴生物種類,包括罕見的通體透明的盲魚金線鱍、盲蟹、中國溪蟹、張氏幽靈蜘蛛等。
參加考察的澳洲洞穴生物專家還在地下河裡首次發現洞穴無眼昆蟲-鞘翅目的新種Giraffaphaenops clarkei。專家認為,隨著對樂業巖溶天坑群的不斷探測和調查,有可能發現更多的動物物種。
另外,考察隊伍還在大石圍天坑群區域內發現了中國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大熊貓頭骨化石。這說明樂業天坑群區域曾是大熊貓繁衍之地。
巖溶天坑是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的碳酸鹽岩層中,具有巨大的容積,巖壁陡峭而圈閉,底部與和它同發育期的地下河連接,一般深度與平面寬度由百米到數百米不等的一種大型陷坑狀負地形。按總體規模分為特大、大型、中型和小型四類。目前廣西樂業縣境內已勘查發現28個各類型巖溶天坑,組成了世界最大的巖溶天坑群。
2005年,「天坑」作為中國人定義的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一致認可,並開始使用「tiankeng」稱謂,通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