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河南新鄉古墓出土宋朝老婦牙齒
宋朝太婆的牙本質切片。伴隨年齡增長,年輕時的髓腔(外圍一圈細縫)按0.01mm/年的速度逐漸縮小(中間空洞為老年時的髓腔),通過分析髓腔減少可反推年齡,最終確定牙齒屬於60餘歲的女性。 杜昌連提供
「牙好胃口就好」,這句當今的廣告語,在距今千年的宋朝,得到驗證。武漢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杜昌連對古人一顆牙研究顯示,這位宋朝六旬太婆沒有缺鈣,沒有牙病,「身體不輸當代人」。
據介紹,該枚牙齒為上頜側門齒,由河南新鄉柏泉古墓群發現獲得,據分析牙主人為60歲-62歲的宋朝女性。檢測發現,鈣含量佔整枚牙體質量64.72%,鎂佔到2%,磷佔到33.28%,各項指標均與當代人不相上下。
鈣是骨礦化的主要成分,磷大量存在於人體肌肉、腦及神經中,鎂參與機體代謝,通過牙齒檢測可推斷,這位六旬太婆總體上「身強體健、思維敏捷、全身通暢」。
一顆牙能還原身前健康狀況嗎?杜昌連說,人類牙齒中的牙本質與人骨的宏量及微量元素結構最為接近,可「窺一牙而見全身」。據分析,墓群距當時的宋朝都城開封不遠,從出土隨葬品看,墓主人是當地殷實的大戶人家,太婆很可能是家族中的重量級人物,錦衣玉食的生活,讓她「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
據瞭解,杜昌連主持的這項《古人牙病理研究》課題,下步還將分析包括漢、宋、清等朝代10餘例墓葬人牙的「痕跡元素」。他舉例說,硒元素急劇減少,患癌的幾率相當高,可通過檢測該元素,分析大氣及環境污染等致病因素,古人生活的土壤、空氣等全貌被還原後,對於經濟、文化研究都大有裨益。
杜教授介紹,牙齒是死人的「履歷書」和「身份證」,牙齒同DNA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年齡、性別、民族、生活區域及飲食習慣,皆可還原。在科技考古中,保存千年的人骨因水泡、風化等因素腐朽,使得追溯歷史難上加難,而牙齒含有硬度僅次金剛石的牙釉質,卻可跨越50萬年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