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長沙張女士祖傳罕見琉璃十二生肖疑為唐代造
威嚴而雄健的龍
機靈的鼠、堅韌的牛、強悍的虎……長沙的張女士珍藏著一套古代攪胎琉璃十二生肖擺件。儘管這些都是祖傳之寶,張女士卻納悶,它們是哪個年代的呢?近日,她看了本報的「家事收藏」欄目,通過本報記者找到了長沙古玩商會顧問、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鑒定家廖文偉對此進行鑒定。
十二生肖巧奪天工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張女士珍藏的這套古代攪胎琉璃十二生肖擺件樣樣齊全,外觀呈棕褐、黑褐、土黃三色。
據張女士介紹,這套寶貝到她手裡時,已經祖傳四代,平時秘不示人。這些擺件尺寸最高的是馬,頭足垂直高度為6.5厘米;最長的是龍,頭尾長度不到10厘米。
記者看到,12種動物的造型惟妙惟肖。虎的條狀虎斑、公雞的扇形長尾、犍牛的強壯肌肉、駿馬的優美體形、長蛇的盤纏姿態、憨豬的肥胖模樣、花狗的滿身斑紋……廖文偉讚歎:「最難得的還是攪胎工藝的精妙,簡直巧奪天工。」
攪胎琉璃器非常罕見
廖文偉介紹,早在商周時期,冶煉青銅器的作坊便發現爐渣中出現了一種似玉非玉的東西,工匠們將它當作一種美玉。這種似玉非玉的東西,直至戰國時期才在《尚書·禹貢》中有所記載,名字叫「璆琳」,就是後來稱作琉璃、今天叫它玻璃的東西。
據悉,戰國時期出現的藍白相間圓圈的「蜻蜓眼」琉璃珠,被視作攪胎裝飾工藝的雛形。到了清代乾隆年間,琉璃工藝得到完美的發展,在宮廷的重視下,攪胎琉璃器成為著名的琉璃品種。
「今天各地文博單位館藏的古代琉璃器物中,攪胎琉璃器非常罕見。」廖文偉表示,「個別民間收藏者手中偶有一兩件攪胎琉璃器物,但成套的清代乾隆年以前的攪胎琉璃十二生肖,迄今尚未見報道。」
最大可能是唐代製造
那這套攪胎琉璃擺件製造於什麼年代?「牛是陝西秦川牛,龍是唐代以前的行走龍,馬是盛唐的肥胖馬,這些都是典型的西北型或唐代以前的動物模式。唐代陶瓷藝人已經發明並應用了陶瓷攪胎工藝,製造出了精美的陶瓷攪胎器物。」廖文偉認為,這套擺件應該出自唐代藝人之手。
「退一萬步,即使它們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仿唐代作品,其珍稀程度也不比唐代十二生肖陶質陪葬俑遜色。」廖文偉進一步分析說。
相關鏈接
攪胎是用兩種以上顏色的琉璃料迭加在一起,然後絞擰形成色料分層的螺旋紋狀。它既是製作器物的工藝手段,也是美化器物的裝飾方法,是琉璃工藝的「尖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