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驚人發現!廣州古時堪比水城威尼斯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驚人發現!廣州古時堪比水城威尼斯

2015年10月08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88 次


考古人員在中山四路大塘街發現宋代古河道



宋時廣州水繞城



近日,廣州考古人員在中山四路大塘街西側一建築工地上清理出了一條古河道西堤,連同5年前考古人員在大塘街東部發掘出的一段古河道東堤,終於確定了史書記載的宋代「清水濠」的所在位置。廣州著名地理學研究者梁國昭介紹,古時的廣州是一座水城,清水濠是古城縱橫交錯河網裡的其中一支。


大塘街古河道發源於白雲山麓



發掘表明,這條古河道的河底最深處距現地表9.2米,河道的淤積層厚達3米,河堤為古河道西堤,堤邊用石塊壘砌而成,結砌工整,西側夯土。



現存石構部分東西寬1.6米、高0.9-1.4米,向南北方向延伸。



考古人員認為,此古河道至少從唐代已存在,至明代逐漸廢棄,以兩宋時期規模最大。經初步測量,宋代中晚期,這段河道寬度超過70米。從古河道所處位置及文獻記載,考古人員推斷,此河道即為宋代的清水濠,或稱「文溪」,向南匯入珠江。



廣州城的護城濠始鑿於宋代。據《廣東通志》載:清水濠「在舊子城東,即古東澳。穴城達於海。」專家介紹,清水濠要從發源於白雲山蒲澗的文溪追溯起。文溪至越秀山下小北門外,分兩路流入市區:西路經大石街、華寧裡,流入古西湖,再南流入珠江;東路過今倉邊路,至清水濠附近流入珠江。全長約8公里。從今天的地理位置來看,清水濠距珠江北岸的直線距離約有千米。



清末後廣州失去「水城」特色



從事廣州古城濕地研究的梁國昭說,廣州古城有西濠、東濠、南濠、玉帶濠、清水濠、司馬湧、西關湧、六脈渠及其支脈等眾多縱橫交錯的河網,以及西湖、菊湖、蘭湖、泮塘等湖泊、沼澤。古時廣州是一座水城,歷史比威尼斯還悠久。但清末以後百年間,隨著古城牆拆除、開闢馬路,水運逐漸衰落,城內河湧逐漸湮沒,廣州失去了「水城」特色。



明代古井發現日本銅錢



一度作為主航道的清水濠到哪去了?考古人員發現了有明代水井和房屋遺跡置於古河道之上,可見這裡已成為居住區。據探究,消失的原因主要為人為填埋。清水濠古河道重見天日時,今人看到的是城市烏黑的地下水淤積。值得注意的是,古河道清水濠雖已消失,不過今天的越秀區珠光街附件還保留有「清水濠街」的地名。



在這片工地上,考古人員還清理出了11眼明清水井,及大量的銅器、瓷器、鐵器,各類文物總數達1360多件套。



在這眾多文物中,最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從一眼明代水井中清理出的一枚日本銅錢。這枚銅錢上用漢字寫著「寬永通寶」。據考證,這是日本幕府時代,後水尾天皇寬永二年(公元1625)始鑄,當時中國處於明朝萬曆年間。在古井還發現了兩把清代銅煙槍。考古人員從其奇特精緻的造型上推測,這應是當時上層人士才用得起的生活器物。



在一個小巧玲瓏的銅哨子上,刻著「中國穗和製造」以及CANTON(「廣州」的英文寫法)。而在一把銅劍柄上還刻著「RE2153」的字樣。這些字樣令考古人員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日本銅錢從何途徑、為何傳到廣州?而這些刻字的銅哨子、銅劍是否也是古時廣州的出口商品呢?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