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史前海洋巨型恐龍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史前海洋巨型恐龍

2015年07月23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75 次

2004年,挪威奧斯陸大學古生物學家在北極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發現了一種大頭、大胃、長有四個槳狀肢的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化石。2009年,媒體公開報道稱,這種龐然大物的撕咬能力比暴龍還要強四倍。這一報道在當時引起了考古界的轟動,人們將這種動物稱為「終極掠食者」。然而,包括發現者在內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沒有發表過關於這一物種的科學描述與定義,甚至一些新聞報道和歷史記錄片都只是將其稱之為迄今最恐怖的掠食者,歸為上龍一族。直到近日,「終極掠食者」和後來發現的「怪物」同類,終於有了正式的名份,古生物學家埃斯普恩-科努特森等人在《挪威地質學雜誌》上發表研究文章,將「終極掠食者」和「怪物」正式命名為「馮氏上龍」。





  在2004年到2012年之間,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團隊在北極斯瓦爾巴特群島上共發現了兩個巨型上龍化石。此前,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唯一關於上龍的材料就是一塊尾椎骨,因此奧斯陸大學研究團隊的發現是一項重要成果。這一名聲越來越大的物種,其中一個被稱為「終極掠食者」,另一個被稱為「怪物」。其實,它們都屬於馮氏上龍。這些化石素材讓現代人能夠部分弄清楚這種海洋頂級捕食者活著時究竟是何模樣。

  科努特森等人介紹說,斯瓦爾巴特群島上有規律的冰凍-解凍循環過程將這些骨骼嚴重破壞成碎片。而在考古學家研究過程中,這些碎片又進一步被破壞。組成這一新物種的標本(PMO 214.135),包括頜部碎片、從頸部到背部的部分椎骨碎片以及右前肢的碎片。另一具較大標本(PMO 214.136),包括頭骨背部、部分椎骨以及一些未經確認的骨骼。在它們死亡後,由於環境的變遷,當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時,這種史前終極捕食者的殘骸已幾乎所剩無幾。

  標本的不完整性,使得馮氏上龍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越來越複雜。科努特森等人只能根據其他種類上龍的測量方法,再依靠手中少量的標本素材來估計這一物種的大小。不管是「終極掠食者」還是「怪物」,它們的可能長度約50英尺(約合15.2米)。研究人員認為,「怪物」應該是迄今發現「最大的上龍」。PMO 214.136的完整頭骨應該有6到8英尺(約合1.83到2.44米),這與在澳洲和哥倫比亞境內白堊紀岩層中發現的長頭龍(Kronosaurus)差不多。其他種類上龍的頭骨相對小一些,長度介於5英尺(約合1.52米)到6.5英尺(約合1.98米)之間。

  另一個問題是這兩頭上龍的身體長度。估測上龍大小,只有根據已知其他物種的零碎信息來決定。因此,古生物學家只有根據上述骨骼碎片來判斷其長度。根據椎骨測量方法,科努特森等人估測,馮氏上龍身長一般大約為33英尺(約合10米)到42英尺(約合12.8米),這一長度可以讓它們有資格享受「最大物種同樣大小」說法。由於沒有完整的骨骼,因此很難搞清楚這一新命名的物種究竟是比科努特森的估測結果長還是短。

  也許「終極掠食者」和「怪物」既並不是像媒體宣傳的那樣終極記錄保持者,也不是最大的海洋捕食者,但是它們絕對稱得上是「迄今定義的最大上龍之一」。


標籤:



給我留言